一种自动定位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20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定位钻机,属于建筑施工机械技术领域。该机包括支撑在履带式行进机构上的矩形平台,平台的中部并列安置两台可升降的钻孔机;钻孔机的机身安置在与之构成移动副的滑架上,滑架的一端装有进钻动力缸,进钻动力缸的伸出端与钻孔机的机身连接;滑架的下部通过转位轴铰装于平台上,滑架的中部与连杆板的一端铰接,连杆板的另一端与下端铰支在平台上的翻转板的上端铰接;钻孔机的机身具有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以及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定位钻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平混凝土地面的钻孔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定位钻机,属于建筑施工机械

技术介绍
智能仓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立体货架的需求日益扩增。货架立柱一般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据申请人了解,目前膨胀螺栓普遍由人工钻孔并安装,不仅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而且粉尘大、噪音大、危害身体健康。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810953814.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建筑地面打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带有自锁装置;所述底座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座顶部还通过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有左右两根螺杆,螺杆顶端与顶板转动连接,左右螺杆顶部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连接,右侧螺杆顶端穿过顶板固定连接有旋柄;所述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升降板,所述螺杆穿过升降板且与升降板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电钻,电钻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这种需人工划线、手动推动钻孔车至孔位的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钻头更换不便、适应性差。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根据设计图纸识读加工形/位参数进而控制加工进程的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由于缺乏可以按需行进移动到任意打孔位置后定位的相应执行设备,因此这些先进技术一直未能应用于地面的高效自动定位钻孔。另检索到申请号为201720063128.1和201710335105.6的中国专利文献分别公开的《一种钻孔机孔位自动定位读数装置》和《一种控制钻机自动定位钻孔的方法及装置》均未能妥善解决钻头更换便捷以及适应性等问题,不适用于混凝土地面膨胀螺栓的定位钻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效率高、钻头更换便捷的自动定位钻机,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可以按需调节孔间距的自动定位钻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技术自动定位钻机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在履带式行进机构上的矩形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部并列安置两台可升降的钻孔机;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安置在与之构成移动副的滑架上,所述滑架的一端装有进钻动力缸,所述进钻动力缸的伸出端与钻孔机的机身连接;所述滑架的下部铰装于平台上,所述滑架的中部与连杆板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板的另一端与下端铰支在平台上的翻转板的上端铰接;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具有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以及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采用本技术后,可以借助履带式行进机构使钻孔机快速移动到需钻孔位置,再启动钻孔机,在进钻动力缸的驱动下完成钻孔作业。由于立柱的膨胀螺栓基本上均为成对设置,因此双钻孔机同时钻孔作业效率高。并且,钻孔机铰装于平台上的结构不仅使其可以在需要更换钻头时,由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转换为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而且在履带式行进机构运送或移位时,也处于翻转位置,从而使钻孔机下端避开地面障碍物,保护钻头,即换钻位置也可以作为移动时保护钻孔机的安全位置。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技术自动定位钻机的所述滑架下部的支耳通过转位轴铰装于两侧的精调块,所述精调块的下端与固定在平台上的滑轨构成平行于转位轴的移动副;所述转位轴的一端与精调变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中部支撑且轴向限位于固定在平台上的支撑块穿孔,所述转位轴具有丝杆段,所述丝杆段与相对精调块固连的螺母构成螺旋副。这样,转位轴在作为翻转铰支轴的同时,还作为螺旋副传动轴,可以在电机驱动下通过螺旋副带动钻孔机沿滑轨移位,实现两钻孔机钻孔间距的自动调节,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种间距规格的钻孔需求。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有:所述机身通过固定架安置于滑架上,所述固定架的上下滑移块嵌入所述滑架的垂向滑槽内构成移动副。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有:所述转位轴的两侧分别具有旋向相反的丝杆段,两丝杆段分别与两侧精调块上固连的端螺母构成螺旋副。本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有:所述翻转板与机身之间具有固定在平台上带限位斜面的挡块,并且限位斜面上具有可以锁定翻转板被挡位置的插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钻孔机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一侧气缸翻转展示)。图4是图2翻转换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的纵向同步行进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1实施例的横向同步行进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智能立体仓库、货架地面安装孔钻孔作业的自动定位钻机,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矩形平台12的两侧支撑在履带式纵向同步行进机构8上,另外两侧分别安装具有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的履带式横向同步行进机构1。平台12的中部安置可升降的钻孔机3。其具体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一对内部装有旋转驱动装置、一端安装钻头的枪形机身3-1,机身3-1通过固定卡环3-17与固定架3-16固连,固定架3-16安置于滑架3-2上,固定架3-16的上下滑移块嵌入滑架3-2的垂向滑槽内,构成移动副。滑架3-2的上端装有进钻气缸3-3,进钻气缸3-3的伸出端与钻孔机的机身3-1固定连接。滑架3-2下部的支耳3-7通过转位轴3-4(也可以采用与转位轴平行的独立铰装轴)铰装于两侧成对的精调块3-8,精调块3-8的下端与固定在平台12上的滑轨3-9构成平行于转位轴3-4的移动副。转位轴3-4的一端与精调变频电机3-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套3-21传动连接,其中部支撑且轴向限位于固定在滑轨3-9上的支撑块3-6的穿孔,转位轴3-4的两侧分别具有旋向相反的丝杆段,两丝杆段分别与精调块3-8上固连的两端螺母3-18构成螺旋副,因此转位轴旋转时,将通过两端螺母以及两侧的精调块分别带动两钻孔机左、右靠近或分离。由此可见,该结构不仅实现了滑架下部通过转位轴与平台的铰装,而且构成了钻孔机在精调变频电机驱动下的精调滑移,即同时实现了钻孔机的翻转以及钻孔间距的自动调节。滑架3-2的中部通过后延耳3-19与连杆板3-10的一端通过拉手轴3-15铰接,该连杆板3-10的另一端与下端通过翻转底座3-20铰支在平台12上的翻转板3-11的上端铰接,因此钻孔机3的机身具有图2所示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以及图4所示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翻转板3-11与机身3-1之间还有固定在平台12上具有限位斜面的挡块3-13,并且限位斜面上具有可以锁定翻转板被挡位置的插销3-14。这样,当处于工作位置时,借助翻转板被锁定在挡块上,可以确保钻孔机机身的稳固。而当需要更换钻头时,只要拔出插销,拉拽拉手轴两端的拉手,即可翻起机身,十分方便。纵向同步行进机构8的具体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安置在平台12端部上的纵向电机12-1通过传送带12-2与支撑在平台上水平的纵向传动轴12-3传动连接,该纵向传动轴12-3的两端分别通过纵向减速器12-6和二级传动带12-4与两侧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定位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在履带式行进机构上的矩形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部并列安置两台可升降的钻孔机;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安置在与之构成移动副的滑架上,所述滑架的一端装有进钻动力缸,所述进钻动力缸的伸出端与钻孔机的机身连接;所述滑架的下部铰装于平台上,所述滑架的中部与连杆板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板的另一端与下端铰支在平台上的翻转板的上端铰接;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具有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以及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定位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在履带式行进机构上的矩形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部并列安置两台可升降的钻孔机;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安置在与之构成移动副的滑架上,所述滑架的一端装有进钻动力缸,所述进钻动力缸的伸出端与钻孔机的机身连接;所述滑架的下部铰装于平台上,所述滑架的中部与连杆板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板的另一端与下端铰支在平台上的翻转板的上端铰接;所述钻孔机的机身具有钻头朝下的直立工作位置以及机身倾斜的翻转换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下部的支耳通过转位轴铰装于两侧的精调块,所述精调块的下端与固定在平台上的滑轨构成平行于转位轴的移动副;所述转位轴的一端与精调变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华白玉李昌波杨宇渟徐锦新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