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包括面板,面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背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放置板,防止板上设置有料斗,支撑板上设置有出料孔,出料孔上设置有延伸筒,料斗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延伸筒中,延伸筒两侧设置有导通槽,导通槽内滑移连接有封板,两块封板闭合封闭出料孔,面板上设置有滑移槽,封板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中的滑移板,封板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第一抵触快背向延伸筒方向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放置板上设置有第二抵触块,第二抵触块上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在一个设备上进行混合搅拌,之后通过外置的放料装置进行放料,现有技术中放料装置需要爬高进行安装,安装后才能使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放置板,所述防止板上设置有料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出料孔,出料孔上设置有延伸筒,所述料斗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延伸筒中,所述延伸筒两侧设置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内滑移连接有封板,两块所述封板闭合封闭出料孔,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封板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中的滑移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快背向延伸筒方向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二抵触块上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抵触块下降,第二倾斜面推动封板朝向出料孔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板上和滑移板之间设置有保持封板背向出料孔方向运动的回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板一端延伸出滑移槽外,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滑移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滑移板、安装板、弹簧构成回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板上分布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安装板上分布有与定位孔数量相同的定位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套接在定位杆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斗出料口位置上设置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始终位于延伸筒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板朝向延伸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朝向料斗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抬动面板到需要的位置,通过升降装置来控制放置板的升降,从而控制料斗的位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抵触块上的第二倾斜面与第一抵触块上的抵触块抵触,使得两块封板穿过延伸筒上的导通槽,对延伸筒和出料孔进行封闭。在使用时,启动升降机构,随着放置板的上升,在回复机构的作用下,封板山过得滑移板在滑移槽中滑移,封板逐渐打开,从而接触了对延伸筒和出料孔的封闭,在不使用的时候,升降机构下降,第二抵触块下降,随着第二抵触快的下降,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抵触,从而使得封板重新朝向延伸筒运动,从而再次封闭。这样就使得使用时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在料斗随着放置板运动时,出料口翅中位于延伸筒中,这样也避免了漏料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面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面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面板;2、支撑板;3、升降机构;4、放置板;5、料斗;6、出料孔;7、进料口;8、出料口;9、导通槽;10、封板;11、滑移槽;12、滑移板;13、第一抵触块;14、第一倾斜面;15、第二抵触块;16、第二倾斜面;17、弹簧;18、延伸筒;19、安装板;20、定位孔;21、定位杆;22、出料筒;23、第三倾斜面;24、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4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包括面板1,所述面板1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背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防止板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出料孔6,出料孔6上设置有延伸筒18,所述料斗5包括进料口7和出料口8,所述进料口7位于延伸筒18中,所述延伸筒18两侧设置有导通槽9,所述导通槽9内滑移连接有封板10,两块所述封板10闭合封闭出料孔6,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滑移槽11,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1中的滑移板12,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13,所述第一抵触快背向延伸筒18方向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4,所述放置板4上设置有第二抵触块15,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上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一倾斜面14的第二倾斜面16,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下降,第二倾斜面16推动封板10朝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板2上和滑移板12之间设置有保持封板10背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的回复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抬动面板1到需要的位置,通过升降装置来控制放置板4的升降,从而控制料斗5的位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抵触块15上的第二倾斜面16与第一抵触块13上的抵触块抵触,使得两块封板10穿过延伸筒18上的导通槽9,对延伸筒18和出料孔6进行封闭。在使用时,启动升降机构3,随着放置板4的上升,在回复机构的作用下,封板10山过得滑移板12在滑移槽11中滑移,封板10逐渐打开,从而接触了对延伸筒18和出料孔6的封闭,在不使用的时候,升降机构3下降,第二抵触块15下降,随着第二抵触快的下降,第二倾斜面16与第一倾斜面14抵触,从而使得封板10重新朝向延伸筒18运动,从而再次封闭。这样就使得使用时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在料斗5随着放置板4运动时,出料口8翅中位于延伸筒18中,这样也避免了漏料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可以采用升降气缸或者升降电机。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滑移板12一端延伸出滑移槽11外,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和滑移板12之间设置有弹簧17,所述滑移板12、安装板19、弹簧17构成回复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17连接滑移板12和安装板19,从而形成了回复机构,使得弹簧17对滑移板12有一个回复力,保证了在第二倾斜面16没有抵触第一倾斜面14的时候,可以使得封板10背向延伸筒18滑移。这种结构也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和加工。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滑移板12上设置有定位孔20,所述安装板19上设置有穿过定位孔20的定位杆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孔20和定位杆21的设置,使得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面板(1),所述面板(1)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n所述支撑板(2)背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出料孔(6),出料孔(6)上设置有延伸筒(18),所述料斗(5)包括进料口(7)和出料口(8),所述进料口(7)位于延伸筒(18)中,所述延伸筒(18)两侧设置有导通槽(9),所述导通槽(9)内滑移连接有封板(10),两块所述封板(10)闭合封闭出料孔(6),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滑移槽(11),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1)中的滑移板(12),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13),所述第一抵触快背向延伸筒(18)方向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4),所述放置板(4)上设置有第二抵触块(15),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上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一倾斜面(14)的第二倾斜面(16),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下降,第二倾斜面(16)推动封板(10)朝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板(2)上和滑移板(12)之间设置有保持封板(10)背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的回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面板(1),所述面板(1)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
所述支撑板(2)背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出料孔(6),出料孔(6)上设置有延伸筒(18),所述料斗(5)包括进料口(7)和出料口(8),所述进料口(7)位于延伸筒(18)中,所述延伸筒(18)两侧设置有导通槽(9),所述导通槽(9)内滑移连接有封板(10),两块所述封板(10)闭合封闭出料孔(6),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滑移槽(11),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1)中的滑移板(12),所述封板(10)上设置有第一抵触块(13),所述第一抵触快背向延伸筒(18)方向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4),所述放置板(4)上设置有第二抵触块(15),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上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一倾斜面(14)的第二倾斜面(16),所述第二抵触块(15)下降,第二倾斜面(16)推动封板(10)朝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板(2)上和滑移板(12)之间设置有保持封板(10)背向出料孔(6)方向运动的回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板(12)一端延伸出滑移槽(11)外,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元申道路再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