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涨紧套、手臂和螺钉,机械人本体具有两个肩部,每个所述肩部内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道,每个所述滑道呈L型沿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所述每个所述滑道的末端设有限位销孔;所述涨紧套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孔配合的涨紧销,所述涨紧销通过涨紧片连接于所述涨紧套,所述涨紧销凸出于所述涨紧套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涨紧销、涨紧片与涨紧套之间设有U型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涨紧销、涨紧片可快速在螺钉的作用下在安装孔内完成拆卸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有助于建筑工程机器人手臂结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建筑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列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以现场加工、现场安装为主,如土建基础浇筑、管道切割焊接、阀部件组装等,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由于机具及工艺相对落后导致施工效率较低,现场动火动电焊接量大导致声、光、气污染严重及大量的高空作业给施工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工作效率,致使施工周期长、成本增加,难以达到国家的发展要求。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现在行业竞争中逐渐出现了建筑机器人代替工人的情况,虽然避免了工人的安全隐患,同时大幅度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工作时建筑机器人的数量较少,单一建筑机器人需要代替大量工人完成工作,建筑机器人容易出现磨损,尤其是建筑机器人的手臂磨损或损坏后需要经常更换,在手臂更换过程中通常依靠机器人的肩关节的拆卸完成。而现有建筑机器人手臂更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拆卸十分不便,急需一种可方便拆卸的建筑机器人手臂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涨紧套、手臂和螺钉,机器人本体具有两个肩部,每个所述肩部内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道,每个所述滑道呈L型沿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所述每个所述滑道的末端设有限位销孔;所述涨紧套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孔配合的涨紧销,所述涨紧销通过涨紧片连接于所述涨紧套,所述涨紧销凸出于所述涨紧套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涨紧销、涨紧片与涨紧套之间设有U型通槽;所述涨紧套的涨紧销沿所述滑道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销孔对齐,后螺钉穿过所述手臂与所述涨紧套旋合,挤压所述涨紧销进入限位销孔完成涨紧。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涨紧套和设置于其中的涨紧销、涨紧片均为塑料材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涨紧套的侧壁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与所述螺钉的外螺纹配合。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涨紧套还设有为所述涨紧片提供涨紧避让空间的沿所述涨紧套侧壁的内表面向内凹陷的过渡面。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销孔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涨紧销的半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螺钉的前端设有锥形面,所述涨紧销在所述锥形面的作用下向外涨紧。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外端具有与所述涨紧套头部配合的沉孔。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手臂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所述手臂转动的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在涨紧套上设置涨紧销、涨紧片可快速在螺钉的作用下在安装孔内完成拆卸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有助于建筑工程机器人手臂结构的稳定运行。(2)本技术中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中的涨紧套上的涨紧销在螺钉的作用下与限位销孔配合,涨紧销凸出于涨紧套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涨紧销凸出于涨紧套侧壁的内表面的部分被挤压,凸出于涨紧套侧壁的外表面部分进入限位销孔,涨紧片在涨紧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与向内凹陷的过渡面配合,结构设计巧妙,提高了可拆卸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的装配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中安装孔的剖示图一。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中安装孔的剖示图二。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中的涨紧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机器人本体,2、涨紧套,3、手臂,4、螺钉,5、涨紧销,6、涨紧片,7、限位销孔,8、安装孔,9、沉孔,10、过渡面、11、滑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附图1-5,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机器人本体1、涨紧套2、手臂3和螺钉4,机器人本体1具有两个肩部,每个肩部内开设有一个安装孔8。具体地,安装孔8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道11,每个滑道11呈L型沿安装孔8的侧壁设置,L型的滑道11的拐角处圆滑过渡,具体地,L型的滑道11平行于安装孔8轴线部分180°对称布置,L型的滑道11垂直于安装孔8轴线部分180°对称布置,每个滑道11的末端设有限位销孔7。本实施例中,涨紧套2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销孔7配合的涨紧销5,涨紧销5通过涨紧片6连接于涨紧套2,涨紧销5、涨紧片6与涨紧套2之间设有U型通槽。涨紧套2和设置于其中的涨紧销5、涨紧片6均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被涨紧后具有一定的塑形变形功能,尤其是涨紧片6能够带动涨紧销5向内或向外运动一段距离。需要指出的是,涨紧销5凸出于涨紧套2的侧壁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涨紧销5凸出于涨紧套2侧壁内表面的部分被挤压,涨紧销5凸出于涨紧套2侧壁外表面的部分伸入限位销孔7,涨紧套2还设有为涨紧片6提供涨紧避让空间的沿涨紧套2侧壁内表面向内凹陷的过渡面10,涨紧片6涨紧过程中逐渐贴紧过渡面10。值得一提的是,限位销孔7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涨紧销5的半径,在涨紧过程中,涨紧销5逐渐填充进限位销孔7完成限位。本实施例中,涨紧套2侧壁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与螺钉4的外螺纹配合,螺钉4的前端设有锥形面,涨紧销5在锥形面的作用下向外涨紧,最后螺钉4的圆柱形螺纹面涨紧涨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涨紧套(2)、手臂(3)和螺钉(4),机器人本体(1)具有两个肩部,每个所述肩部内开设有一个安装孔(8);/n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8)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道(11),每个所述滑道(11)呈L型沿所述安装孔(8)的侧壁设置,所述每个所述滑道(11)的末端设有限位销孔(7);所述涨紧套(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孔(7)配合的涨紧销(5),所述涨紧销(5)通过涨紧片(6)连接于所述涨紧套(2),所述涨紧销(5)凸出于所述涨紧套(2)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涨紧销(5)、涨紧片(6)与涨紧套(2)之间设有U型通槽;所述涨紧套(2)的涨紧销(5)沿所述滑道(11)伸入所述安装孔(8)并与所述限位销孔(7)对齐,后螺钉(4)穿过所述手臂(3)与所述涨紧套(2)旋合,挤压所述涨紧销(5)进入限位销孔(7)完成涨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涨紧套(2)、手臂(3)和螺钉(4),机器人本体(1)具有两个肩部,每个所述肩部内开设有一个安装孔(8);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8)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道(11),每个所述滑道(11)呈L型沿所述安装孔(8)的侧壁设置,所述每个所述滑道(11)的末端设有限位销孔(7);所述涨紧套(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孔(7)配合的涨紧销(5),所述涨紧销(5)通过涨紧片(6)连接于所述涨紧套(2),所述涨紧销(5)凸出于所述涨紧套(2)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涨紧销(5)、涨紧片(6)与涨紧套(2)之间设有U型通槽;所述涨紧套(2)的涨紧销(5)沿所述滑道(11)伸入所述安装孔(8)并与所述限位销孔(7)对齐,后螺钉(4)穿过所述手臂(3)与所述涨紧套(2)旋合,挤压所述涨紧销(5)进入限位销孔(7)完成涨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机器人的手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套(2)和设置于其中的涨紧销(5)、涨紧片(6)均为塑料材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孔德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