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RA牌子公司专利>正文

撞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77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撞针组件(5),其包括:撞针(30)和撞针杆(20)。撞针(30)接收在撞针杆(20)的端部的细槽(31)内,以便通过弹簧保持套筒(50)、主弹簧(40)和主弹簧套筒(10)保持其中。撞针(30)可从撞针组件(5)上拆卸,并且可更换,以便延长撞针组件的使用。在弹簧保持套筒(50)进行定向以便将部件固定就位时,撞针组件(5)将作为单件操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撞针组件的两件式浮动构造和更换该组件的撞针的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手枪和步枪的武器通常采用包括撞针的撞针组件,撞针在扳机拉动时通过撞锤接合并击发一轮弹药的起爆器并开始该轮弹药的射击。了解到被撞击的撞针的机械操作并触发该轮弹药,特别是如果武器没有进行适当维护的情况下,重复使用撞针组件可造成撞针疲劳和/或可造成撞针不适当磨损。因此,撞针可变得磨损或可能损坏,造成不能射击。 在撞针变得磨损或损坏的情况下,克服这种问题的通常的解决方法是更换整个撞针组件。但是,更换整个撞针组件非常烦琐、不准确并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披露,本专利技术总体上针对一种用于武器的两件式浮动撞针组件,并且提供用于构造这种撞针组件以及更换撞针组件的方法。撞针组件通常包括可以作为分开部件和零件制造的一系列单独部件,这些部件可以大致互换并且可以组装在一起,以便形成完整的撞针组件。完整的撞针组件将用作单件式整体撞针结构,以便在武器使用射击时撞击和射击一轮弹药。另外,如果需要或希望,组装的撞针组件允许撞针组件的例如撞针的单个部件快速和容易地更换,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撞针组件。 这里描述的撞针组件通常包括两件式结构,该结构包括撞针,撞针具有前部远端或撞击端,以及后部近端或头部。撞针头部容纳在撞针杆的凹口或容纳细槽内以便形成两件式撞针构造。另外主弹簧套筒最初放置在撞针杆上以便将撞针头部座置在其缺口内,并且主弹簧在撞针之上滑动并到达撞针杆上,以便贴靠主弹簧套筒的周向前表面静置。随后,弹簧保持套筒放置在容纳在撞针杆的带细槽端部内的撞针的头部之上,以便将部件固定在一起并且压缩主弹簧。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弹簧将弹簧保持套筒贴靠撞针杆的缺口设定时发出可听到的咔哒声。 为了更换组装后的撞针组件的撞针,最初拆卸弹簧保持套筒,以便松开主弹簧,并使得撞针从撞针杆上拆卸。撞针接着可快速和容易地进行更换,并且重新组装撞针组件。 作为另外的特征,撞针杆可接收浮动撞针。考虑到撞针组件的组装长度,撞针杆和撞针之间的界面允许撞针进行相对运动。因此,为了克服任何不对准的情况,允许撞针和撞针杆根据需要略微浮动或运动。这种浮动防止撞针的挠曲、弯曲或损坏,并且增加撞针组件结构的刚性。通过允许撞针在撞针杆内浮动,可以改变撞针的几何形状,而不改变撞针杆和武器撞锤之间的界面,从而可以制造例如边缘击发撞针和中心击发撞针。通过连接撞针和撞针杆,这里描述的完整的撞针组件因此具有类似于单件式撞针的功能和操作,使得在枪支射击时撞针组件用作单件式撞针。 本专利技术撞针组件的多种特征、目的和优点在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中进行讨论并且将得以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两件式撞针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完整的撞针组件;图3是用于武器的撞针组件的侧立视图;图4a和4b是击发之前和期间撞针和壳体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更加详细地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适当时在所有附图中指的是类似的部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撞针组件的分解透视图。撞针组件5通常包括五个主要部件,即主弹簧套筒10、撞针杆20、撞针30、主弹簧40和弹簧保持套筒50。 如图1所示,主弹簧套筒10具有带有内表面12和外部圆柱形表面13的圆柱形侧壁11。另外虽然也可使用其它弹性耐用材料,主弹簧套筒10通常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其中主弹簧套筒足够弹性,以便经得起主弹簧40的压力,同时与撞针杆20接合。主弹簧构造成在主弹簧套筒10和弹簧保持套筒50之间保持准确的距离。主弹簧套筒10还包括具有通常在安装位置上在组装后的撞针组件5中面向撞针30的定向的周向表面的第一或近端14以及具有通常在安装位置上在组装后的撞针组件5中背向撞针30定向的表面的第二或远端带缺口端16。缺口18形成在主弹簧套筒的侧壁11内,并且从带缺口端16朝着周向表面14延伸,但不是完全延伸穿过其中。缺口18延伸通过主弹簧套筒10的圆柱形侧壁,并且可构造成接收并接合撞针杆20的撞针杆头部22。 如图1和2所示,虽然也可使用例如合成或复合材料的其它刚性高强度耐用材料,撞针组件5的撞针杆20是总体由例如钢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的细长构件。虽然也可使用其它的形状和构造,撞针杆20具有通常为矩形的主体21,其具有撞针杆顶表面26、侧表面25和底表面27。撞针杆20的底表面27通常容纳从中向下延伸的撞针杆头部或突出部22。撞针杆头部22具有前表面23和后表面24,其中在撞针组件的部件组装成操作构造时,前表面23适用于接合主弹簧套筒10。撞针杆20还具有第一或前部带缺口端28和第二或后部不带缺口端29。如图1所示,撞针杆头部22通常靠近与带缺口端28纵向隔开的不带缺口端29布置。 撞针杆20的带缺口端28容纳细槽或通道31,细槽或通道31从带缺口端28向后延伸并适用于接收撞针30的撞针附件或头部32,以便接合撞针并将其保持在锁定的整体构造下,如下面描述那样,并如图1所示。保持表面33从带缺口端28向内隔开,并且垂直于细槽31伸出。保持表面33通常包括或包含靠近其带缺口端25形成在撞针杆20的侧壁25内的凹入部或凹口,在它定位在撞针杆的带缺口端28和撞针30的头部32之上时,凹入部或凹口通过弹簧保持套筒50接合。 虽然也可以使用包括合成或复合材料的其它刚性耐用高强度材料,撞针30是通常由例如钢的金属或合金形成的细长构件或部件。撞针和撞针杆一起形成用于撞针组件5的两件式浮动或可调节构造。撞针以及撞针杆另外通常可以通过冲压、切割、金属注射成形或其它低成本成形方法形成,由此其部件可以在较宽的公差范围内快速和容易地制造,而不需要随后根据需要为了便于更换而对于部件进行所需的深入和准确加工。 如图1和2所示,撞针30具有顶边缘36、底边缘37、平表面或侧面38、保持端35、头部32以及击发端或尖端34。撞针的尖端34通常具有小于保持端35的尺寸,并且类似于传统撞针成形和/或加工,例如其上包括陶瓷或类似材料的涂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撞针30的尖端34还包括7-8°的倾斜表面,如图4a和4b所示。倾斜表面的目的/原理是在边缘击发弹壳的边缘内截留击发药,以便减小不能击发的比率。撞针的头部32是图1所示的增大扁平区段,该区段通常在撞针底边缘37之下伸出,并且限定适用于通过撞针杆20接收在细槽31内的凸缘或凸起部分。撞针顶边缘36还将包括保持表面或缺口39,在撞针组件5组装时,在撞针和撞针杆连接在一起以便接收并接合弹簧保持套筒50时,保持表面或缺口39与所述的撞针杆20的保持表面33相对应并与其大致对准。 主弹簧40通常是压缩弹簧,该弹簧接收在撞针杆20之上并沿其延伸,并且在撞针组件组装时,在第一端41接合主弹簧套筒10,在另一第二端42接合弹簧保持套筒50。在组装时,主弹簧40被接合,以便将整个撞针组件5置于压缩状态,以便在压缩配合的配置中将部件固定在一起,使得撞针组件5用作大致整体的结构,抵抗扭转或不希望的移动。应该注意到虽然主弹簧40在附图中表示成其第一端41接合主弹簧套筒10并且另一端42接合弹簧保持套筒50,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到主弹簧40能够进行组装,使其第二端42接合主弹簧套筒10,并且其第一端41接合弹簧保持套筒50,而不损失任何功能。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撞针组件,包括:撞针以及适用于在其中接收和座置撞针的撞针杆;在撞针杆之上接收的主弹簧;可沿着撞针杆安装、与主弹簧套筒隔开并接合撞针的弹簧保持套筒;以及容纳在主弹簧套筒和弹簧保持套筒之间的主弹簧;由此通过主弹簧贴靠弹簧保持套筒施加的压缩力,撞针保持与撞针杆接合,以便形成大致整体的撞针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3-11-19 60/523,468;US 2004-1-7 10/752,909中提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撞针组件,包括撞针以及适用于在其中接收和座置撞针的撞针杆;在撞针杆之上接收的主弹簧;可沿着撞针杆安装、与主弹簧套筒隔开并接合撞针的弹簧保持套筒;以及容纳在主弹簧套筒和弹簧保持套筒之间的主弹簧;由此通过主弹簧贴靠弹簧保持套筒施加的压缩力,撞针保持与撞针杆接合,以便形成大致整体的撞针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弹簧保持套筒包括缺口,该缺口接合沿着撞针杆形成的保持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主弹簧套筒包括带缺口端和不带缺口端,并且其中撞针杆包括撞针杆头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撞针包括冲压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撞针包括尖端以及适用于接收并保持在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W斯通
申请(专利权)人:RA牌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