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直管式冷凝器,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开设有一流道,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特征是该流道包括有具有距离差的一进口及一出口,而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该进口及该出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直管式冷凝器,用于工作流体的热量排出,特别是一种使工作流体在自蒸气状态于流道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完全流出内部的单直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电子设备提供低温,以达到保存食品或是维持封闭空间中的舒适温度的效果,是很普遍的技术。如图1所示系统的架构图,这些电子设备中多具有形成封闭循环系统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膨胀阀,且工作流体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并发生状态的变化,以进行热交换。首先,液态的工作流体于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的热量后,气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气状态,而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状态,再排入冷凝器,以将热量排出,冷凝成高压液体状态,经膨胀阀成为低温低压的工作流体,而再进入蒸发器气化,以提供低温。所以工作流体在系统中便可以经过蒸发、压缩、冷凝及膨胀的循环过程,且可由冷凝器排出热量。如图2所示为公知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示意图,其中一种冷凝器为单直管式冷凝器,当然,为了要增加冷凝性能,还可以在单直管式冷凝器表面增设鳍片(图中未示)。单直管式冷凝器在工作流体自蒸气状态于冷凝器内壁面冷凝成高压液体状态(如图3所示为工作流体在公知的单直管式冷凝器内壁面的冷凝过程示意图)后,并无法使工作流体完全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所以高压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也就会留在单直管式冷凝器中,但由于滞留有工作流体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表面不具冷凝功能,仅有未滞留有工作流体的冷凝表面具有冷凝功能,因此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也就会大大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单直管式冷凝器,以使工作流体在单直管式冷凝器中,自蒸气状态于流道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完全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直管式冷凝器,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开设有一流道,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流道包括有具有距离差的一进口及一出口,而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该进口及该出口。也就是说,根据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包括有本体及鳍片,本体开设有流道,此流道包括有具有距离差的进口及出口,而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进口及出口。当然,为增加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还可增设数个鳍片于本体的表面。因此在使用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时,自单直管式冷凝器进口进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工作流体,在排出热量,自蒸气状态于流道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便因为进口及出口具有距离差,所以工作流体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自单直管式冷凝器出口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藉此,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便不会滞留于单直管式冷凝器中,所以不致减少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表面,而影响到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系统的架构图;图2为公知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示意图;图3为工作流体在公知的单直管式冷凝器内壁面的冷凝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及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本体;11-流道;111a-进口;111b-出口;20-鳍片。具体实施方式由于一般的单直管式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工作流体会自蒸气状态于冷凝器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但是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却会滞留于此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因而此单直管式冷凝器仅仅剩余未滞留有工作流体的冷凝表面可进行冷凝工作流体的作用,所以会大大的降低此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如图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根据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第一实施例是包括有本体10及鳍片20。设有的多个鳍片20是为增加冷凝性能的,不是本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该本体10及该鳍片20为铝挤成形。或者,该本体10及该鳍片20为焊接成形。本体10为块状,且开设有流道11,此流道11包括有进口111a及出口111b,此进口111a及出口111b贯穿本体10的两端,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且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而鳍片20则是设置于本体10的表面。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因此在使用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时,自单直管式冷凝器进口111a进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工作流体,在排出热量,自蒸气状态于流道11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便因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所以工作流体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自单直管式冷凝器出口111b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藉此,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便不会滞留于单直管式冷凝器中,所以不致减少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表面,而影响到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如图6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根据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第二实施例是包括有本体10及鳍片20。本体10为块状,且开设有流道11,此流道11平行于重力方向,且流道11包括有进口111a及出口111b,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且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而鳍片20则是设置于本体10的表面。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因此在使用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时,自单直管式冷凝器进口111a进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工作流体,在排出热量,自蒸气状态于流道11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便因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所以工作流体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自单直管式冷凝器出口111b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藉此,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便不会滞留于单直管式冷凝器中,所以不致减少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表面,而影响到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根据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的第三实施例是包括有本体10及鳍片20。本体10为块状,且开设有流道11,此流道11的底面不垂直于重力方向,且流道11包括有进口111a及出口111b,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且沿重力方向依序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而鳍片20则是设置于本体10的表面。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流体于自蒸气状态冷凝成液体状态后,其流动方向示意图,因此在使用本技术所揭示的单直管式冷凝器时,自单直管式冷凝器进口111a进入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工作流体,在排出热量,自蒸气状态于流道11的内壁面冷凝成液体状态后,便因为进口111a及出口111b具有距离差,所以工作流体可通过重力的导引,而自单直管式冷凝器出口111b流出单直管式冷凝器内部。藉此,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便不会滞留于单直管式冷凝器中,所以不致减少单直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表面,而影响到单直管式冷凝器的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书如,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