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04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包括上部软管、阀门部和下部软管;阀门部具有位于中部的阀门、上部的上接头和下部的下接头;上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下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上接头连接;下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下接头连接,下端用于与引流袋的接口连接;上部软管的中部设有球囊和取样口。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在现有的胆道引流管及引流袋之间,简化了护理人员留取样本的操作,同时在管道堵塞时可快速清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肝脏外科手术及胆道微创术中经常会用到胆道引流管进行胆汁引流,用以缓解患者病情,通常胆道引流管位于体外的一端具有螺纹接口,以方便与其他医疗用品连接。在临床中,置管后普遍需要外接一次性使用的引流袋,以便于观察术后有无出血及感染等情况。然而,引流袋的进液管接口一般为锥形接头,与胆道引流管的螺纹接口不匹配。引流袋与胆道引流管的现有连接操作如下: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就地取材,拆卸输液导管的前端螺旋口作为连接部件,该螺旋口的一端通过一段橡胶管(或乳胶管)与引流袋的接口插接,另一端具有螺纹,与胆道引流管体外接口螺纹连接。上述操作中,至少需要浪费一条输液导管,另外,输液导管自带的螺纹口内具有滤网,使用前需要用针头刺破,因此,该操作既造成材料浪费,又导致工作效率低。临床上,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留取标本进行检验检查,但目前位于体外的胆道引流管取样十分不便,这是因为该导管材质较硬,不便采用临床穿刺针消毒留取,会将导管刺破遗漏引流液,同时增加患者的费用负担。传统操作方式通常是,直接从胆道引流管外端接口留取样本,重新更换引流袋,但是该样本留取操作会引起污染,增加感染的机率。此外,胆道解剖系统较复杂,患者病情不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放置胆道引流管,引流出的胆汁及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各不相同,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引起堵管现象,临床上为预防堵管现象常常需要医护查房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将外接引流袋导管部分翻折进行挤压,通过时常挤压以预防发生堵塞现象发生,虽然该操作简单,但是翻折挤压导管会影响导管通畅度,临床上有时也会根据病情发展的需要进行间断夹闭导管(如用橡皮筋缠绕或者将导管对折),但是当再次开放导管时,导管通常已经出现扭曲和打折现象,影响了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包括上部软管、阀门部和下部软管;所述阀门部具有位于中部的阀门、上部的上接头和下部的下接头;所述上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下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上接头连接;所述下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下接头连接,下端用于与引流袋的接口连接;其中,所述上部软管的中部设有球囊和取样口。优选地,在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中,所述上部软管具有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胆道端接头、加长管、球囊、取样口和阀门上连接头,胆道端接头的内部为螺旋结构,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阀门上连接头用于与下接头连接。优选地,在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中,所述取样口采用软质密封材料。优选地,在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中,所述阀门与上接头之间具有留样处,用于留存样品。优选地,在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中,所述下部软管具有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阀门下连接头和引流袋接头,阀门下连接头用于与下接头连接,引流袋接头用于与引流袋连接。优选地,在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中,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为宝塔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在现有的胆道引流管及引流袋之间,简化了护理人员留取样本的操作,同时在管道堵塞时可快速清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引流管防堵留样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上部软管结构示意图;图3阀门部结构示意图;图4下部软管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部软管,2-阀门部,3-下部软管;11-胆道端接头,12-加长管,13-球囊,14-取样口,15-阀门上连接头;21-上接头,22-留样处,23-阀门,24-下接头;31-阀门下连接头,32-引流袋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和预防堵塞的装置,该设计包含一种引流管防堵留样装置,由上部软管1、阀门部2、下部软管3组成。配合胆道引流管、引流袋使用。上部软管由胆道端接头11、球囊13、取样口14和阀门上连接头15组成,胆道端接头11内部为螺旋结构,便于与胆道引流管接口连接且密封效果好。其中胆道端接头11与球囊13之间为加长管12,便于加强挤压球囊13时的负压效果。所述阀门部2为ABS等硬质材料,所述上接头21和下接头24皆为阶梯状或宝塔状结构,使其与上部软管1以及下部软管3连接紧密以免液体渗出。所述阀门23至取样口14之间为留样处22,在阀门23关闭时起到留存样品功能。所述取样口14为硅胶等软质密封材料,诸如硅胶、乳胶等材料,取样时用针头由所述取样口14刺入并抽取留样处22的样本,针头拔出时所述取样口14自动闭合密封,不会造成液体渗出。所述下部软管3由阀门下连接头31和引流袋接头32组成,所述引流袋接头32在头部略微加粗,便于引流带的接口插入,且材料为软管有弹性,密封效果较好。便于衔接及留样和预防堵塞的装置,结构简单,两端材料为软质橡胶管,便于与胆道引流管和引流袋的接口连接,中间为硬质阀门。使用时,将胆道端接头11与胆道引流管连接,将引流袋接头32与引流袋接口连接,打开阀门23即可正常使用。当引流袋中液体收集满时,关闭阀门23更换引流袋即可。若护理人员需要收集液体样本,关闭阀门23,此时液体积存在阀门23上部的留样处22,待收集一定量的液体后,护理人员使用针管,将针头由取样口14斜向下刺入直至留样处22,吸取液体,完毕后拔出针头,取样口14自动闭合密封,完成取样。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胆道引流管堵塞,此时可将阀门23关闭,手动挤压球囊13,反复几次即可疏通堵塞。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软管、阀门部和下部软管;/n所述阀门部具有位于中部的阀门、上部的上接头和下部的下接头;/n所述上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下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上接头连接;/n所述下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下接头连接,下端用于与引流袋的接口连接;/n其中,所述上部软管的中部设有球囊和取样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软管、阀门部和下部软管;
所述阀门部具有位于中部的阀门、上部的上接头和下部的下接头;
所述上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下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上接头连接;
所述下部软管的上端用于与阀门部的下接头连接,下端用于与引流袋的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上部软管的中部设有球囊和取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衔接、留样及预防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软管具有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胆道端接头、加长管、球囊、取样口和阀门上连接头,胆道端接头的内部为螺旋结构,用于与胆道引流管的体外接口连接,阀门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静陈莹曹哲菲崔婷顾月霞倪胜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