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泥浆制作边坡绿化生态砌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81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泥浆制作边坡绿化生态砌块的制造方法,该砌块由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合成纤维及带草籽的生态袋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建筑泥浆50‑70%、缓释有机肥料2‑5%、保水剂5‑10%、水玻璃3‑6%、石子5‑10%、砂10‑15%,其余为合成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砌块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和合成纤维混合搅匀;(2)将混合物置于模具中,用1‑2MPa压力预压,预压时间5‑15秒;(3)将预压成型的砌块脱模后在湿度≥90%、温度30‑40℃条件下养护24小时;(4)将养护后的砌块放入带草籽的生态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废弃泥浆的处理处置难题,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泥浆制作边坡绿化生态砌块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资源环境保护
,涉及一种将废弃建筑泥浆进行再生资源化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泥浆制作边坡绿化生态砌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建筑泥浆,如果不能妥善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堆放,而且泥浆中含有的污染物存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的风险。建筑泥浆的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城市及周边地区大量分布着需要复绿或进行生态化改造的荒山、采矿(石)边坡、提防等。这些工程一般都涉及到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改造和绿化,如直接堆土种植植物,土体因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难以满足抗滑稳定性的要求,边坡存在滑坡失稳的风险。将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处理,加入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保水剂和缓释肥料,加入水玻璃提高土体的粘结性,加入合成纤维提高土体的强度。最后,通过预压成型方式制作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砌块,该砌块放入带草籽的生态袋中。根据边坡的坡度、地形等要求,采用拼装方式在边坡上铺设装有生态砌块的生态袋,砌块中的肥料、保水剂等能够满足生态袋内草籽生长的需求,满足边坡绿化的要求,且砌块的整体性较好,能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为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泥浆制边坡绿化生态砌块及其制作方法,进而解决废弃泥浆的处理处置难题,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r>一种建筑泥浆制边坡绿化生态砌块,该砌块由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合成纤维及带草籽的生态袋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建筑泥浆50-70%、缓释有机肥料2-5%、保水剂5-10%、水玻璃3-6%、石子5-10%、砂10-15%,其余为合成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进一步地,所述带草籽的生态袋是由长丝聚酯纤维针刺成网的护坡袋。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泥浆为建筑工地钻孔打桩、盾构施工、地基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等工程中所产生的泥浆,含水率为40-70%;如果含水率大于70%,应通过相应的脱水措施,将其含水率降低至70%以下;如果含水率小于40%,应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含水率大于40%。进一步地,石子粒径≤10mm,砂粒径≤2mm。上述生态砌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和合成纤维混合搅拌均匀;(2)将所得混合物置于模具中,采用1-2MPa压力进行预压,预压时间5-15秒;(3)将预压成型的砌块脱模后在湿度≥90%、温度30-40℃条件下养护24小时;(4)将养护后的砌块放入带草籽的生态袋中,即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大量废弃建筑泥浆安全处置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所制作的砌块中添加了水玻璃和合成纤维,并经过预压成型,提高了砌块的强度及稳定性,能够解决将其作为边坡覆土的稳定性问题;砌块中含有的石子、砂能够提高砌块的孔隙率,促使植物根系发育;缓释肥料及保水剂,能够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实现边坡的快速复绿及生态重建;带草籽的生态袋提供了植被种子,且生态袋之间具有较高的摩擦力,拼接后形成的护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建筑泥浆为地基开挖产生,含水率66%。按照重量百分比,将建筑泥浆61%、缓释有机肥料3%、保水剂7%、水玻璃4%,石子8%(粒径8mm)、砂12%(粒径2mm)、合成纤维5%,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模具尺寸为20cm×15cm×10cm。在液压设备上采用2MPa压力,对砌块预压10秒。砌块脱模后在95%湿度、36℃条件下养护24小时。将砌块装入含草籽的植生袋中,植生袋尺寸为:22cm×18cm×12cm。实施例2:建筑泥浆为钻孔打桩产生,含水率92%。建筑泥浆采用板框机压滤脱水,脱水后的建筑泥浆含水率为57%。按照重量百分比,将建筑泥浆63%、缓释有机肥料4%、保水剂6%、水玻璃5%,石子6%(粒径6mm)、砂13%(粒径1.5mm)、合成纤维3%,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模具尺寸为30cm×20cm×10cm。在液压设备上采用1MPa压力,对砌块预压12秒。砌块脱模后在91%湿度、35℃条件下养护24小时。将砌块装入含草籽的植生袋中,植生袋尺寸为:35cm×22cm×12cm。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大量废弃建筑泥浆安全处置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所制作的砌块中添加了水玻璃和合成纤维,并经过预压成型,提高了砌块的强度及稳定性,能够解决将其作为边坡覆土的稳定性问题;砌块中含有的石子、砂能够提高砌块的孔隙率,促使植物根系发育;缓释肥料及保水剂,能够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实现边坡的快速复绿及生态重建;带草籽的生态袋提供了植被种子,且生态袋之间具有较高的摩擦力,拼接后形成的护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不应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泥浆制边坡绿化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由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合成纤维及带草籽的生态袋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泥浆制边坡绿化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由建筑泥浆、缓释有机肥料、保水剂、水玻璃、石子、砂、合成纤维及带草籽的生态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建筑泥浆50-70%、缓释有机肥料2-5%、保水剂5-10%、水玻璃3-6%、石子5-10%、砂10-15%,其余为合成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草籽的生态袋是由长丝聚酯纤维针刺成网的护坡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泥浆为建筑工地钻孔打桩、盾构施工、地基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等工程中所产生的泥浆,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红晨刘劲驰江浩王滨刘春燕陈政张苏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