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放卷组件(9)、下放卷组件、第一上胶模组(5)和扁绳基材放卷组件,在所述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两边折组件、压合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方便地实现扁绳袋把的成型并将其粘接在袋把纸上,以便之后将其整体连接在包装袋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袋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包装袋因其使用的便利性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其中包装袋上往往设置有袋把方便用户提拿包装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袋把成型后再连接在袋把纸上,之后再将其整体连接在包装袋的基材上,其中有一类袋把是呈扁绳形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生产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方便地实现扁绳袋把的成型并将其粘接在袋把纸上,以便之后将其整体连接在包装袋上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为此,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放卷组件、下放卷组件、第一上胶模组和扁绳基材放卷组件,在所述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两边折组件、压合组件。所述对折粘接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叠模具、第二上胶模组、第二折叠模具和平压送模具。所述第一折叠模具具有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呈弧形,所述出料口呈一字形,所述第二折叠模具包括两个逐渐靠近的导向挡块,在所述导向挡块的后方设置有第一压合轮组,所述平压送模具包括压块,所述压块的底部设置有一字型的通槽。所述两边折组件包括可活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边具有伸出的压脚,所述压脚的外边角处设置有斜面,对应所述斜面设置有推动件,靠近所述挡板设置有可翻折的压板。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上下配合设置的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第一切断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上设置有第一切刀。所述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和两边折组件左右地设置有两组,在所述压合组件的后侧还设置有牵引组件和第二切断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所述上牵引轮上设置有刺孔针,所述下牵引轮上设置有与所述刺孔针配合的沉孔。所述第二切断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上设置有第二切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扁绳袋把的自动化成型,再将扁绳袋把粘接在袋把纸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指向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两边折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B指向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包括上放卷组件9、下放卷组件27、第一上胶模组5和扁绳基材放卷组件,上述的各种放卷组件和上胶模组为市面上常见的结构,故不再进行赘述。在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两边折组件、压合组件。本实施例中,对折粘接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叠模具10、第二上胶模组12、第二折叠模具和平压送模具,具体的,第一折叠模具具有连通的进料口17和出料口11,进料口17呈弧形,出料口11呈一字形,第一折叠模具10的侧壁从进料口17至出料口11呈逐渐向下翻折的形状,第二折叠模具包括两个逐渐靠近的导向挡块13,在导向挡块13的后方设置有第一压合轮组14,平压送模具包括压块16,压块16的底部设置有一字型的通槽15。第一切断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4,第一转动轮4上设置有第一切刀3。两边折组件包括可活动的挡板20,挡板20的两边具有伸出的压脚28,压脚28的外边角处设置有斜面18,对应斜面18设置有推动件6,靠近挡板20设置有可翻折的压板19。其中挡板20和推动件6都可以设置在移动座上,移动座活动设置在滑杆上,滑杆连接在传动带上,传动带动作时,会带动移动座进行前后移动,同时移动座上设置导向轮,并在机架上设置与导向轮配合的导向槽,可以带动移动座在滑杆上进行左右移动,且移动座上可以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推动件6连接,通过控制气缸即可带动推动件6朝挡板20处进行移动,压板19可以与第二气缸连接,通过控制第二气缸,即可带动压板19进行翻折,压板19可压放在挡板20上,压合组件包括上下配合设置的上压轮8和下压轮7。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和两边折组件左右地设置有两组,在压合组件的后侧还设置有牵引组件和第二切断组件。牵引组件包括上牵引轮24和下牵引轮21,上牵引轮24上设置有刺孔针23,下牵引轮21上设置有与刺孔针23配合的沉孔22,工作时,上、下牵引轮转动时,刺孔针23会穿过袋把纸并刺入到沉孔22内,随着上牵引轮24的转动,刺孔针23会牵引袋把纸将其送至第二切断组件处进行切断。第二切断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轮25,第二转动轮25与驱动组件连接,第二转动轮25上设置有第二切刀26,通过控制第二转动轮25转动,带动第二切刀26动作,可以对袋把纸的中部进行切断,将其一分为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扁绳基材在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带动下被送至第一折叠模具10处,在第一折叠模具10的引导下,可以实现扁绳基材两侧边分别向内进行翻折,进而实现扁绳基材的第一次折叠作业,在扁绳基材被送出第一折叠模具10之后,此时扁绳基材呈水平放置状态,第二上胶组件12工作,对扁绳基材进行涂胶作业,紧接着,扁绳基材被牵引至第二折叠模具处,此时扁绳基材的两边会逐渐向内翻折,并最终贴合在一起,呈竖向放置状态,实现扁绳基材的第二次折叠作业,之后被送至第一压合轮组14处进行压合,保证扁绳基材折叠粘接的稳定性,之后扁绳基材会被送至压块16的通槽15处,在此过程中,扁绳基材又会逐渐向下倾斜,并最终变成水平放置状态,再向后输送,在机架1上设置有水平压轮2对扁绳基材进行进一步的压平,保证其形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紧接着第一转动轮4转动,带动第一切刀3动作,将扁绳基材进行切断,切断后的扁绳基材会被送至两边折组件的挡板20处,且压脚28把扁绳基材压住,之后压板19向下翻折,将扁绳基材的中部紧压,接着推动件6往挡板20方向移动,推动扁绳基材两边进行90度的弯折,使得扁绳基材弯折呈U形,完成扁绳袋把的自动化成型作业,同时上层袋把纸沿着上放卷组件9进行放卷,下层袋把纸沿着下放卷组件27进行放卷,且第一上胶模组5对下层袋把纸进行上胶作业,当扁绳袋把基材弯折呈U形后,其两端刚好伸入到上、下袋把纸之间,同时传动带带动扁绳基材随着上、下袋把纸一同移动,并送至压合组件处,上、下压合轮动作,将U形扁绳袋把压合粘接在上、下袋把纸之间,完成U形扁绳袋把与袋把纸的连接,且在此过程中,挡板20的压脚28也会将扁绳袋把进行拉紧,保证扁绳袋把形状的稳定性,由于本实施例中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和两边折组件左右地设置有两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袋把纸的两侧均会粘接上U形扁绳袋把,此时需要通过牵引组件牵引带动袋把纸往第二切断组件处进行移动,第二转动轮25动作,带动第二切刀26将袋把纸的中部进行切断,将其一分为二,变成仅有一边粘接有扁绳袋把的结构,通过出袋把机构将其输送到贴把机上,以便后续将其粘接在包装袋基材上进行包装袋的成型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放卷组件(9)、下放卷组件(27)、第一上胶模组(5)和扁绳基材放卷组件,在所述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两边折组件、压合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放卷组件(9)、下放卷组件(27)、第一上胶模组(5)和扁绳基材放卷组件,在所述扁绳基材放卷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对折粘接组件、第一切断组件、两边折组件、压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折粘接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叠模具(10)、第二上胶模组(12)、第二折叠模具和平压送模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模具具有连通的进料口(17)和出料口(11),所述进料口(17)呈弧形,所述出料口(11)呈一字形,所述第二折叠模具包括两个逐渐靠近的导向挡块(13),在所述导向挡块(13)的后方设置有第一压合轮组(14),所述平压送模具包括压块(16),所述压块(16)的底部设置有一字型的通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的扁绳袋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边折组件包括可活动的挡板(20),所述挡板(20)的两边具有伸出的压脚,所述压脚的外边角处设置有斜面(18),对应所述斜面(18)设置有推动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志,项岳兴,刘利华,王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锐志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