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职志鹏专利>正文

一种脊椎支撑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47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一种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颈托部和胸托部;其中,头支撑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颈托部相对于头支撑部向上凸起延伸,且颈托部的顶面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结构吻合;胸托部相对于头支撑部向下凹下,且胸托部的顶面呈凹面型,与人体胸椎结构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椎支撑枕,舒适度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使用者睡眠期间的颈椎与胸椎能够按照正常曲度舒适自然地排列,缓解并修复白天工作、娱乐对颈椎与胸椎造成的伤害,对颈椎和胸椎的形变起到修复作用,更是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椎支撑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椎支撑枕。
技术介绍
颈椎曲度颈椎自然曲度主要指的颈椎第四第五节椎间盘前厚后薄而形成的颈椎中断有一段向前凸出的弧度。颈椎自然曲度的正常范围为12±5毫米,超出此范围的称为颈椎自然曲度变直或增大,颈椎自然曲度变直可以引起颈椎间盘的压力、位置和形状的改变,从而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此外颈椎的生理曲度的改变还可以使椎动脉受牵拉或压迫,造成椎动脉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使脑部缺血,出现头晕、恶心、视物不清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现今颈椎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随着手机、智能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娱乐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颈椎病发生率,主要是长时间低头弯腰伏案工作、经常低头看手机玩游戏、司机、教师等长时间固定保持一个姿势不变者,他们会出现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自然生理曲度变直的现象,由于长时间头部的固定位置,使颈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过伸位,出现肌肉的疲劳性损伤,同时由于颈椎关节长时间处于前曲位,并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功能受损,使并颈椎关节处于一种固定状态,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为了维持这种稳定,颈部原有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颈部的酸痛、胀痛等肌肉疲劳的症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便开始出现头痛、头晕、伴手臂酸胀麻木、心慌失眠等颈椎病的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脊椎支撑枕,该脊椎支撑枕舒适度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使用者睡眠期间的颈椎与胸椎能够按照正常曲度舒适自然地排列,缓解并修复白天工作、娱乐对颈椎与胸椎造成的伤害,对颈椎和胸椎的形变起到修复作用,更是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颈托部和胸托部;其中,所述头支撑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颈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上凸起延伸,且所述颈托部的顶面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结构吻合;所述胸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下凹下,且所述胸托部的顶面呈凹面型,与所述人体胸椎结构吻合。进一步,所述颈托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支撑部和所述胸托部圆滑连接。进一步,所述头支撑部的高度在50mm~70mm的范围内,所述头支撑部的宽度在90mm~110mm的范围内。进一步,所述头支撑部可沿高度方向弹性变形。进一步,所述颈托部的高度在90mm~110mm的范围内,所述颈托部的宽度在110mm~130mm的范围内。进一步,所述胸托部的宽度在120mm~140mm的范围内,所述胸托部的尾端的高度在12mm~18mm的范围内。进一步,所述颈托部,和或所述胸托部可弹性变形。进一步,所述脊椎支撑枕内设有中药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颈托部和胸托部;其中,头支撑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颈托部相对于头支撑部向上凸起延伸,且颈托部的顶面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结构吻合;胸托部相对于头支撑部向下凹下,且胸托部的顶面呈凹面型,与人体胸椎结构吻合。使用该脊椎支撑枕时,除了可以对人体头部提供舒适的支撑外,还可以使使用者在睡觉时颈椎与胸椎自然舒适地排列,具体是,颈托部切合人体颈部的“C”型结构,使得患有颈椎病的使用者逐渐恢复到颈部的自然“C”型结构,对颈椎起到修复、缓解作用,而对于没有颈椎病的使用者,则起到缓解颈部的疲劳,提供更好的睡眠质量的效果;另外,胸托部切合人体颈椎到胸椎的曲线结构,胸椎上承颈椎,下连腰椎,保持胸椎的自然曲线,可以有效的保持胸椎的灵活性,对颈椎病、腰椎病治疗都有极大的治疗作用。本技术提供的脊椎支撑枕,舒适度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使用者睡眠期间的颈椎与胸椎能够按照正常曲度舒适自然地排列,缓解并修复白天工作、娱乐对颈椎与胸椎造成的伤害,对颈椎和胸椎的形变起到修复作用,更是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另一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又另一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模拟使用示意图。图中,10—头支撑部、11—顶面、20—颈托部、21—顶面、30—胸托部、31—顶面、41—人体头部、42—人体颈椎、43—人体胸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另一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又另一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脊椎支撑枕模拟使用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10、颈托部20和胸托部30;其中,头支撑部10的顶面11与水平方向平行;颈托部20相对于头支撑部10向上凸起延伸,且颈托部20的顶面21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42的结构吻合;胸托部30相对于头支撑部10向下凹下,且胸托部30的顶面31呈凹面型,与人体胸椎43的结构吻合。使用该脊椎支撑枕时,具体参见图1和图4,人体头部41支撑在头支撑部10的顶面11上,顶面11为平面,可避免人体头部41过度后仰造成不适,以更好支撑人体头部;人体颈椎42贴合在颈托部20的顶面21上,人体胸椎43贴合在胸托部30的顶面31上;该脊椎支撑枕除了可以对使用者的人体头部41提供舒适的支撑外,还可以使使用者在睡觉时人体颈椎42与人体胸椎43自然舒适地排列,具体是,颈托部20切合人体颈部的“C”型结构,使得患有颈椎病的使用者逐渐恢复到人体颈部的自然“C”型结构,对人体颈椎42起到修复、缓解作用,而对于没有颈椎病的使用者,则起到缓解颈部的疲劳,提供更好的睡眠质量的效果;另外,胸托部30切合人体颈椎42到人体胸椎43的曲线结构,人体胸椎43上承人体颈椎42,下连人体腰椎,保持人体胸椎43的自然曲线,可以有效的保持人体胸椎43的灵活性,对颈椎病、腰椎病治疗都有极大的治疗作用。本技术提供的脊椎支撑枕,舒适度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使用者睡眠期间的颈椎与胸椎能够按照正常曲度舒适自然地排列,缓解并修复白天工作、娱乐对颈椎与胸椎造成的伤害,对颈椎和胸椎的形变起到修复作用,更是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另外,为提高使用者对该脊椎支撑枕的使用效果,具体参见图2和图3,颈托部20的一端与头支撑部10圆滑连接,颈托部20的另一端与胸托部30圆滑连接,也就是说颈托部20的顶面21两边分别与头支撑部10的顶面11和胸托部30的顶面31圆滑连接,优选地圆弧过度连接。进一步具体地,头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椎支撑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颈托部和胸托部;其中,所述头支撑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颈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上凸起延伸,且所述颈托部的顶面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结构吻合;所述胸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下凹下,且所述胸托部的顶面呈凹面型,与人体胸椎结构吻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支撑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支撑枕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头支撑部、颈托部和胸托部;其中,所述头支撑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颈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上凸起延伸,且所述颈托部的顶面呈凸面型,与人体颈椎结构吻合;所述胸托部相对于所述头支撑部向下凹下,且所述胸托部的顶面呈凹面型,与人体胸椎结构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支撑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支撑部和所述胸托部圆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支撑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支撑部的高度在50mm~70mm的范围内,所述头支撑部的宽度在90mm~110mm的范围内。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职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职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