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95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驱动线路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临近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线路层电连接,可避免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连续多次进行弯折时,容易发生阳极断裂以及阳极膜层与平坦化层间脱落的情况,可以保证在其中一个过孔断裂的时候有备用过孔与驱动线路层连接,且增加了阳极与平坦化层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阳极与平坦化层之间的黏附性,避免阳极膜层可能会与平坦化层脱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面板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任意弯曲变形的显示面板,由于其重量轻、体积小、薄型化,携带方便;耐高低温、耐冲击、抗震能力更强,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可卷曲,外形更具有艺术设计的美感等优点。随着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次数的增多,在弯折过程中线路易发生断裂,导致柔性显示画面出现异常等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柔性显示面板时,能够降低发光单元的电极断裂或电极膜层与平坦化层间分离脱落的风险。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驱动线路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临近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线路层电连接。进一步地,电极通过至少三个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线路层电连接,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至少三个过孔位于一条虚拟折线上。进一步地,电极通过多个过孔与驱动线路层中对应像素驱动电路的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对应一个设定薄膜晶体管设置的多个过孔相对于该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均匀分布。进一步地,电极通过多个过孔与驱动线路层中对应像素驱动电路的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对应一个设定薄膜晶体管设置的多个过孔的底部面积之和与该第一极接触过孔表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90%。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过孔包括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方向的第一横截面和第二横截面,第一横截面位于第二横截面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一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横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过孔的侧壁呈台阶状。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过孔的侧壁临近过孔底部的一端与过孔底部的夹角大于等于100°。进一步地,平坦化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小于等于2微米。进一步地,平坦化层远离衬底的表面还包括至少一个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平坦化层的厚度,电极覆盖凹槽的底部和凹槽的侧壁。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驱动线路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临近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线路层电连接,可避免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连续多次进行弯折时,容易发生阳极断裂以及阳极膜层与平坦化层间分离脱落的情况,可以保证在其中一个过孔断裂的时候有备用过孔与驱动线路层连接,且增加了阳极与平坦化层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阳极与平坦化层之间的黏附性,避免阳极膜层可能会与平坦化层分离脱落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10、位于衬底10上的驱动线路层20、位于驱动线路层20远离衬底10一侧的平坦化层30以及位于平坦化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40;至少一个发光单元40临近衬底10一侧设置的电极41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30的过孔411与驱动线路层20电连接。其中,衬底10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材料: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polyallylate)、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醋酸丙酸纤维素(CAP)或丙烯酸酯(acryl)。驱动线路层20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扫描线、数据线、发光控制线、像素驱动电路等。平坦化层30可为有机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亚胺等。发光单元4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发光功能层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电极41可以是阳极,发光功能层42位于阳极41和阴极43之间。电极41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材料: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掺杂铝的氧化锌、银、金、铂等。图1示例性的画出每个发光单元40临近衬底10一侧设置的电极41通过2个贯穿平坦化层30的过孔411与驱动线路层20电连接的情况。至少一个发光单元40临近衬底10一侧设置的电极41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30的过孔411与驱动线路层20电连接,可避免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连续进行弯折时,容易发生阳极断裂以及阳极膜层与平坦化层间分离脱落的情况,可以保证在其中一个过孔411断裂的时候有备用过孔411与驱动线路层20连接,且增加了阳极与平坦化层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阳极与平坦化层之间的黏附性,避免阳极膜层可能会与平坦化层分离脱落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驱动线路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远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临近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线路层电连接,可避免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连续多次进行弯折时,容易发生阳极断裂以及阳极膜层与平坦化层间脱落的情况,可以保证在其中一个过孔断裂的时候有备用过孔与驱动线路层连接,且增加了阳极与平坦化层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阳极与平坦化层之间的黏附性,避免阳极膜层可能会与平坦化层脱落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电极41通过至少三个贯穿平坦化层30的过孔411与驱动线路层电20连接,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至少三个过孔411位于一条虚拟折线上。其中,图1可为沿图2中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在沿一条直线L连续弯折时,至少三个过孔411位于一条虚拟折线上,即与一个电极对应的至少三个过孔411不位于一条直线上,使得至少三个过孔分散分布,分散应力,应力释放效果更好。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n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临近所述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所述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线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以及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
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临近所述衬底一侧设置的电极通过多个贯穿所述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通过至少三个贯穿所述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电连接,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至少三个所述过孔位于一条虚拟折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通过多个所述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中对应像素驱动电路的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对应一个所述设定薄膜晶体管设置的多个所述过孔相对于该所述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通过多个所述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中对应像素驱动电路的设定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对应一个所述设定薄膜晶体管设置的多个所述过孔的底部面积之和与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超梁吉磊马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