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80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样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包含有,支撑管体及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外侧缠绕外部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两端开口,所述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通过支撑管体的内端开口连接形成整体吸水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水装置可实现岩土体工程各类渗漏水条件下大范围、多点位、分时段检测水样收集,尤其是针对渗漏水点水量少或仅处于浸润状态的水样收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样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危害岩土体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岩土体发生渗水时,岩土体含水率增大,力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部分特殊性质的岩土体还会与水发生不利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对渗水进行取样检测成为分析水对岩土体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当分析地下水对岩土体及地下结构的不利影响时,需收集地下水样进行检测,通常需要同时大范围布设多个取水点,或针对部分取水点进行多次不定时取样。但因地下水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点的取样难度大为不同,当岩土体中的地下水渗流量小时,单个取水点取样即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严峻的是岩土体仅处于渗润状态而无法直接进行取样。目前已有技术在收集检测水样时虽然操作简单,但要求必须人员现场旁站手持集水容器收集,实际工程中常遇到岩土体渗水较小的集水点,此时单个水样点集水即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同时进行大范围多点位集水或部分点长时间分时段集水成为极为困难的工作,将花费大量人力精力且效率低下。同时不可避免的实际工程中亦会遇到岩土体仅为渗润的状态,此时已有技术将直接导致无法进行该类情况检测水样的收集,目前没有集水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情况集水。因此,开发一种新岩土水样集取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以解决现有岩土集水采集过程中由于渗水量小无法采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包含有:支撑管体及吸水构件,所述吸水构件包括缠绕在支撑管体外侧的外部吸水构件及设置与支撑管体内的内部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两端开口,所述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通过支撑管体的内端开口连接形成整体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开口处安装有集水容器,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部还套装固定耳板;所述内部吸水构件包括贴合于支撑管体内壁的内层吸水层及沿管体轴线放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与内层吸水层相连;所述内层吸水层内侧设置支撑结构。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结构为管网状支撑网,所述支撑网贴合于内层吸水层的内侧,并与支撑管体一起夹持在内层吸水层内外两侧。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部吸水构件为缠绕在支撑管体外侧的外层吸水层。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管体上设置沿管体轴线延伸的集水槽,所述支撑管体安装集水容器的端部设置环形刻槽,所述集水容器上安装有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与集水容器连接的一端内安装有隔水瓣膜。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层吸水层与内层吸水层均为吸水棉布层。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耳板包括:套管,贴合并套装于支撑管体的外侧,与支撑管体配合安装;侧翼,矩形短板,热熔连接至套管上,所述板上开设有螺孔螺栓,一组穿过套管,将套管与支撑管体连接,另一组穿入侧翼的螺孔中,连接集水装置与岩土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集水装置可实现岩土体工程各类渗漏水条件下大范围、多点位、分时段检测水样收集,尤其是针对渗漏水点水量少或仅处于浸润状态的水样收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该集水装置通过固定耳板与岩土体固定而非锚固剂,集水工作完成后,可取出集水装置供下次使用,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3)长时间置于岩土体的集水管易发生淤积,通过松动固定耳板的螺栓,可取出集水装置,进行集水装置拆卸清洗工作,解决了目前已有技术条件下长时间集水管发生淤积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中C-C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埋设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管体,3、集水容器,4、吸水棉线,5、内层吸水层,6、支撑网,7、外层吸水层,8、集水槽,9、环形刻槽,10、套管,11、侧翼,12、第一螺栓组,13、第二螺栓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包括硬质外壳及吸水构件,为适应岩缝钻孔的需要,硬质外壳为管状体,所述管状体为支撑管体1,所述支撑管体1的截面直径可根据钻孔的直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取水需要,所述吸水构件包括缠绕在支撑管体1外侧的外部吸水构件及设置与支撑管体1内的内部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1两端开口,且插入孔中取水的一端为内端,所述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通过支撑管体1的内端开口连接形成整体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1内端切削呈上部开放的半管状,切削处为集水槽8,半管状端部一是便于管体取水时的安装,二是增大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的连接面积,提高吸水效率。所述支撑管体1的外端开口处安装有集水容器3,所述集水容器3套装于支撑管体1开口端的外侧,集水容器3的内腔与支撑管体1内腔连通,位于支撑管体1内的内部吸水构件搭接到集水容器3内腔中,所述内部吸水构件由支撑管体1内端吸水并将水传递至支撑管体1外端的集水容器3内腔中,完成集水传输,所述支撑管体1的外端部还套装固定耳板,所述固定耳板将支撑管体与岩土连接,使集水管固定于集水钻孔内。如图2所示,所述内部吸水构件包括贴合于支撑管体1内壁的内层吸水层5及沿管体轴线放置的吸水棉线4,所述内层吸水层5呈管状环绕贴合在支撑管体1内壁中,所述吸水棉线4沿轴线并贴合于内层吸水层5内侧安装,吸水棉线4起到一个吸水并引流的作用,吸水棉线4的内端部同样延伸至集水容器3中,所述内层吸水层5为吸水并渗流材质,例如棉布、纱布或海绵垫层等。所述集水容器3为中空的壳体状容器,所述集水容器3上安装有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为现有的普通负压装置,所述负压吸引器通过连接管与集水容器3内腔连通,且所述负压吸引器与集水容器3连接的一端内安装有隔水瓣膜所述隔水瓣膜为防水透气膜,避免集水容器内的水进入负压容器内,且由于负压容器一般为塑料抽气壳体,即使有少量水汽进入并不影响使用效果,初始时,集水容器3内腔可抽取少量空气呈负压状态,由于岩缝内并没有较多的气体,将集水管插入岩缝中仍可保持负压状态,并加快吸水及集水的速度,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支撑管体及吸水构件,所述吸水构件包括缠绕在支撑管体外侧的外部吸水构件及设置与支撑管体内的内部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两端开口,所述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通过支撑管体的内端开口连接形成整体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开口处安装有集水容器,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部还套装固定耳板;/n所述内部吸水构件包括贴合于支撑管体内壁的内层吸水层及沿管体轴线放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与内层吸水层相连;/n所述内层吸水层内侧设置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支撑管体及吸水构件,所述吸水构件包括缠绕在支撑管体外侧的外部吸水构件及设置与支撑管体内的内部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两端开口,所述内部吸水构件与外部吸水构件通过支撑管体的内端开口连接形成整体吸水构件,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开口处安装有集水容器,所述支撑管体的外端部还套装固定耳板;
所述内部吸水构件包括贴合于支撑管体内壁的内层吸水层及沿管体轴线放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与内层吸水层相连;
所述内层吸水层内侧设置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管网状支撑网,所述支撑网贴合于内层吸水层的内侧,并与支撑管体一起夹持在内层吸水层内外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水样集取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国李磊赵凡许崇帮邹福林秦幼林杨建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