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0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外机,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进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出风口;防尘滤风风道结构,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及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下端。本申请通过新风组件实现了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室内能够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有益于用户的健康,满足了用户对于新风换气功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家用空调器对室内空气主要进行温、湿度调节与控制。为不增加室内热负荷,空调开启后用户通常会将门窗关闭,室内环境处于密闭状态,人员呼吸消耗室内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随着时间的增加,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呈现线性增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利于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逐步加深,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日益成为每个家庭新的需求。然而,现有的新风组件及空调器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以实现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外机,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进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出风口;以及防尘滤风风道结构,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下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过滤网表面设置有纳米防尘涂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内,并沿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的方向向下倾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具有一定空腔以形成一S型流道,所述S型流道设置在所述金属过滤网上方;所述S型流道的截面宽度为D,其中,3mm≤D≤10m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一体设置并呈“V”字形;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和所述第四弯曲部一体设置并呈“V”字形;所述第一弯曲部正对于所述第四弯曲部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风机包括: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及蜗壳,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蜗壳一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过滤网与水平面具有一夹角θ,其中,2°≤θ≤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为L,其中,0.5mm≤L≤10m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空调室内机连接。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上设置有过滤模块,还包括上述的新风组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外机,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进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出风口;防尘滤风风道结构,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及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下端。本申请通过新风组件实现了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室内能够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有益于用户的健康,满足了用户对于新风换气功能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金属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100、新风组件;101、壳体;102、风机;1021、离心风叶;1022、蜗壳;103、新风管道;104、防尘滤风风道结构;1041、第一导风板;1042、第二导风板;1043、第一弯曲部;1044、第二弯曲部;1045、第三弯曲部;1046、第四弯曲部;105、金属过滤网;1051、过滤孔;200、空调器室内机;201、过滤模块;2011、空气过滤器滤网;2012、滤网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发现,2人处在密闭的卧室中,经过4小时后CO2的浓度可达2000以上,用户会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感觉到胸闷、气短;如开窗通风,那么雾霾天气时,室外PM2.5的危害更大,颗粒物不仅仅局限于进入肺泡,损害呼吸系统功能。同时,PM2.5也附着一些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机物质。据研究,PM2.5附着的多环芳烃,与烟草焦油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相同,是致癌或促癌物质。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逐步加深,新风功能日益成为每个家庭新的需求,如安装中央空调新风系统,但其需在装修时增加吊顶与新风系统,投入与维护成本较高;若是壁挂式新风机则需在室内独立安装,占用空间且影响家居美观。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该新风组件安装在空调器室外机上,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上增加新风组件,使得新风组件得以安装在室外,不会占用室内空间以及影响家居美观,实现了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安装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增加吊顶与新风系统,减小了投入与维护成本。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器中,并安装在空调器室外机上,其中,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壳体101、风机102、新风管道103、防尘滤风风道结构104以及金属过滤网105。具体地,所述壳体101底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102为前向多叶离心风机102,所述前向多叶离心风机102设置在所述壳体101内,所述风机102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新风管道103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接,该新风管道103的另一端与空调器室内机200连接,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104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金属过滤网105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104的下端。本申请采用正压过滤通风原理,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200和空调器室外机之间新增新风组件100,该新风机102组件安装在室外,新风机组件壳体101内装有风机102,风机102的出风口有新风管道103与室内新风管道103连通,通过风机102形成的正压将室外新鲜空气送至室内的机净化模块,经过净化后送至室内机主风道,由室内机贯流风机主风道送至室内,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外机,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进风口;/n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出风口;/n防尘滤风风道结构,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及/n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外机,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进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出风口;
防尘滤风风道结构,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及
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滤风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具有一定空腔以形成一S型流道,所述S型流道设置在所述金属过滤网上方;所述S型流道的截面宽度为D,其中,3mm≤D≤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一体设置并呈“V”字形;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和所述第四弯曲部一体设置并呈“V”字形;所述第一弯曲部正对于所述第四弯曲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滤网表面设置有纳米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峰周孝华董龙徐志亮熊军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