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69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包括前连接圈和过滤圈,所述前连接圈的前端端扣连接有过滤圈,所述前连接圈的后端端口焊接固定连接有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机壳的后端端口连接有后连接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扇叶、右防风盒、电机盒、动力电机和左防风盒组成的传动装置,采用左防风盒和右防风盒能很好的减少外部乏风进入动力电机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防风盒和右防风盒能很好解决乏风为可燃性气体而喷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电机内部带电乏风进入电机内部与通电线圈接触会造成不必要的隐患的问题,在保证动力电机散热的情况下减少进入动力电机内部的乏风,很好的保证了动力电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机械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
技术介绍
旋流式燃烧器是一种技术燃烧器,特别适用于电站锅炉,它有一次风管、二次风管、旋流器形成,在一次风管内设中心风管,在中心风管引入小股煤粉气流或油雾流或燃气直接进入回流区先行着火,燃烧稳定,着火压力波动小。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乏风为可燃性气体,而喷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电机内部带电且需要透气孔来进行散热,乏风进入电机内部与通电线圈接触会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乏风为可燃性气体而喷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电机内部带电乏风进入电机内部与通电线圈接触会造成不必要的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包括前连接圈和过滤圈,所述前连接圈的前端端扣连接有过滤圈,所述前连接圈的后端端口焊接固定连接有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机壳的后端端口连接有后连接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扇叶、右防风盒、电机盒、动力电机和左防风盒,所述扇叶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左防风盒,所述左防风盒的右端端面卡接有右防风盒,所述右防风盒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内表面连接有动力电机。优选的,所述左防风盒包括外限位圈、连接板、阻挡块和内限位圈,所述外限位圈的后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外限位圈的内部在连接板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内部在连接板的前端端面连接有内限位圈。优选的,所述右防风盒包括底板、外阻挡圈、内阻挡圈、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的后端端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外圈的中间在底板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外阻挡圈,所述外阻挡圈的中间在底板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内阻挡圈,所述内阻挡圈的内表面在底板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内圈。优选的,所述后连接圈的后端端面通过螺栓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所述电机盒左端端面设置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电机盒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架焊接在机壳的内表面,所述右防风盒和左防风盒能相对转动,所述电机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限制动力电机的位置,所述扇叶的左端端面设置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后端端面连接在扇叶的表面,所述阻挡块的前端端面高于外限位圈和内限位圈,所述连接板的前端端面设置有透气孔且与扇叶表面透气孔贯通。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后端端面连接在电机盒的表面,所述底板的前端端面连接有透气孔且与电机盒表面透气孔贯通,所述外阻挡圈和内阻挡圈的前端端面高于外圈和内圈,所述阻挡块在外阻挡圈和内阻挡圈的中间转动。优选的,所述前连接圈和后连接圈的表面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前连接圈的前端端面通过螺栓与外部锅炉进气管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扇叶、右防风盒、电机盒、动力电机和左防风盒组成的传动装置,采用左防风盒和右防风盒能很好的减少外部乏风进入动力电机内部,同时电机盒、左防风盒、右防风盒和扇叶表面的透气孔能很好的被扇叶转动时的高速气流带动透气孔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将动力电机加热的电机盒内部的热空气带走,从而保证动力电机的散热。2.本技术的左防风盒和右防风盒能很好解决乏风为可燃性气体而喷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电机内部带电乏风进入电机内部与通电线圈接触会造成不必要的隐患的问题,在保证动力电机散热的情况下减少进入动力电机内部的乏风,很好的保证了动力电机的正常运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的左防风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的右防风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连接圈;2、后连接圈;3、传动装置;4、过滤圈;5、机壳;31、扇叶;32、右防风盒;33、电机盒;34、动力电机;35、左防风盒;321、底板;322、外阻挡圈;323、内阻挡圈;324、外圈;325、内圈;351、外限位圈;352、连接板;353、阻挡块;354、内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包括前连接圈1和过滤圈4,前连接圈1的前端端扣连接有过滤圈4,前连接圈1的后端端口焊接固定连接有机壳5,机壳5的内部连接有传动装置3,机壳5的后端端口连接有后连接圈2,传动装置3包括扇叶31、右防风盒32、电机盒33、动力电机34和左防风盒35,扇叶3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左防风盒35,左防风盒35的右端端面卡接有右防风盒32,右防风盒3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电机盒33,电机盒33的内表面连接有动力电机34。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左防风盒35包括外限位圈351、连接板352、阻挡块353和内限位圈354,外限位圈351的后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板352,外限位圈351的内部在连接板352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阻挡块353,阻挡块353的内部在连接板352的前端端面连接有内限位圈354,外限位圈351和内限位圈354能很好的阻挡乏风进入动力电机34内部,保证动力电机34正常转动。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右防风盒32包括底板321、外阻挡圈322、内阻挡圈323、外圈324和内圈325,外圈324的后端端面连接有底板321,外圈324的中间在底板321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外阻挡圈322,外阻挡圈322的中间在底板321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内阻挡圈323,内阻挡圈323的内表面在底板321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内圈325,外阻挡圈322和内阻挡圈323能很好的阻挡乏风进入动力电机34内部,保证动力电机34正常转动,后连接圈2的后端端面通过螺栓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电机盒33左端端面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能很好的对动力电机34进行散热,防止电机过热造成的麻烦,电机盒33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架焊接在机壳5的内表面,右防风盒32和左防风盒35能相对转动,电机盒33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限制动力电机34的位置,扇叶31的左端端面设置有透气孔,焊接能很好的增加电机盒33和机壳5的稳定性,保证喷入装置正常运行,连接板352的后端端面连接在扇叶31的表面,阻挡块353的前端端面高于外限位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包括前连接圈(1)和过滤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圈(1)的前端端扣连接有过滤圈(4),所述前连接圈(1)的后端端口焊接固定连接有机壳(5),所述机壳(5)的内部连接有传动装置(3),所述机壳(5)的后端端口连接有后连接圈(2),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扇叶(31)、右防风盒(32)、电机盒(33)、动力电机(34)和左防风盒(35),所述扇叶(3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左防风盒(35),所述左防风盒(35)的右端端面卡接有右防风盒(32),所述右防风盒(3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电机盒(33),所述电机盒(33)的内表面连接有动力电机(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包括前连接圈(1)和过滤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圈(1)的前端端扣连接有过滤圈(4),所述前连接圈(1)的后端端口焊接固定连接有机壳(5),所述机壳(5)的内部连接有传动装置(3),所述机壳(5)的后端端口连接有后连接圈(2),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扇叶(31)、右防风盒(32)、电机盒(33)、动力电机(34)和左防风盒(35),所述扇叶(3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左防风盒(35),所述左防风盒(35)的右端端面卡接有右防风盒(32),所述右防风盒(3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电机盒(33),所述电机盒(33)的内表面连接有动力电机(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风盒(35)包括外限位圈(351)、连接板(352)、阻挡块(353)和内限位圈(354),所述外限位圈(351)的后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板(352),所述外限位圈(351)的内部在连接板(352)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阻挡块(353),所述阻挡块(353)的内部在连接板(352)的前端端面连接有内限位圈(3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防风盒(32)包括底板(321)、外阻挡圈(322)、内阻挡圈(323)、外圈(324)和内圈(325),所述外圈(324)的后端端面连接有底板(321),所述外圈(324)的中间在底板(321)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外阻挡圈(322),所述外阻挡圈(322)的中间在底板(321)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内阻挡圈(323),所述内阻挡圈(323)的内表面在底板(321)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孙海杰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泰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