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器组件以及灯具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8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器组件以及灯具单元,能够防止旋转反射器与其他构件的接触及旋转反射器的马达部分与线束的接触。反射器组件设有收纳旋转反射器(31)的壳体(33),在壳体(33)的内侧底面的周缘部设置立壁(34)。此时,竖立地设置立壁(34),以使反射器的表面(31b)收纳于比立壁(34)的上端所形成的平面(34b)靠内侧的位置。而且,在壳体(33)的外侧底面设置对马达驱动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罩体(35)。在罩体(35)的底面上设有使马达(32)的轭部(54)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35a),与此同时,在罩体(35)的外侧底面设有保持线束(58)的保持构件(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器组件以及灯具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含旋转反射器的反射器组件和装载有反射器组件的灯具单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知有使从光源射出的直射光通过绕旋转轴旋转的反射器反射并使用反射光而形成复杂的配光图案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旋转反射器的反射光对车辆前方的大的范围进行照射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得使用旋转反射器的反射光而形成的照射图案错落重叠来缓和明暗边界附近的亮度变化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675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734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图6中的(a)所示,旋转反射器在反射器的背面具备使马达的叶片转动的马达32和马达供电用的线束58。由于线束58需要设置于马达32附近,因此假如因车辆的振动、马达32的旋转振动使线束58移动而与高速旋转中的马达32接触,则有可能损伤线束58,因此尚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马达与供电线束接触的反射器组件以及灯具单元。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反射器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组件具备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反射器、和收纳反射器的壳体,在壳体的内侧底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包围反射器的外周面的立壁,在反射器的背面侧,配置有穿过壳体的底面而使反射器绕旋转轴转动的马达。此时,优选地,反射器的表面设置为收纳于比立壁的上端部所形成的平面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可以采用如下设置:马达含有驱动马达的马达驱动部,在壳体的外侧底面设置有对马达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罩体。优选地,马达驱动部含有轭部、和搭载有控制轭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基板,罩体具备使轭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在轭部与控制电路基板之间形成的间隙设置于不从开口部露出的位置。优选地,在罩的外侧底面,设置有将用于向马达供电的配线构件保持在规定位置的保持构件。进一步地,也可选地,保持构件含有以使配线构件与轭部不接触的方式进行遮蔽的遮蔽壁,在遮蔽壁的局部具备夹持配线构件的卡合部。另外,本技术的灯具单元,其具有反射器组件、搭载有向反射器的反射面射出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基板、具有载置发光元件基板的载置面的支承构件、以及将在反射面反射的光向灯具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所述灯具单元的特征在于,支承构件以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反射器的方式支承发光元件基板,并且,以使反射器的旋转轴呈朝向载置面倾斜的姿态的方式支承反射器组件,立壁的位于比发光元件靠灯具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含有局部壁高较低的、用于防止与支承构件的干扰的凹部或切口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由于在反射器上设置壳体,在该壳体设置包围反射器的外周面的立壁,因此发挥了能够将旋转的反射器与接近的其他构件隔离,并防止反射器和其他构件接触的效果。另外,由于在反射器的背面侧设置罩体,在罩体的外侧底面设置保持马达供电用的配线的保持构件,因此还具有能够防止轭部与配线构件接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有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图2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图1的灯具单元的立体图。图3中的(a)是图1的反射器组件的右视图,图3中的(b)是其左视图,图3中的(c)是其主视图,图3中的(d)是其后视图。图4中的(a)是反射器组件的A-A剖视图,图4中的(b)是其分解立体图。图5中的(a)是从车辆用灯具的上方观察灯具单元的俯视图,图5中的(b)是从(a)的俯视图分离出反射器组件的图。图6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图1的灯具单元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灯具2灯室3灯具单元4反射器组件5、6发光元件7、8发光元件基板9支承构件10投影透镜11内透镜12外透镜13灯具主体14伸出构件21载置面L1、L2光31旋转反射器(31a:反射面;31b:表面)32马达33壳体34立壁(34a:切口部;34b:平面)35罩体(35a:开口部)36保持构件(36a:遮蔽壁;36b:卡合部)51叶片54轭部55控制电路56控制电路基板58线束R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技术具体化为在车辆灯具中装备的灯具单元而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灯具单元3由装备于由车辆用灯具1的外透镜12和灯具主体13形成的灯室2并含有旋转反射器31的反射器组件4、搭载有向旋转反射器31的反射面31a射出光的发光元件5的发光元件基板7、具有载置发光元件基板7的载置面21的支承构件9、以及将在反射面31a反射的光L1向灯具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10构成。此外,灯具单元3以能够进行瞄准控制的方式搭载于灯具主体13的规定位置,灯具单元3的一部分被伸出构件14与车辆用灯具1的外部遮蔽开。支承构件9以使来自发光元件5的光朝向旋转反射器31的方式支承发光元件基板7,并且,以使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轴R呈朝向载置面21倾斜的姿态的方式支承反射器组件4。在支承构件9上还载置有搭载了发光元件6的发光元件基板8。从发光元件6射出的光L2不通过旋转反射器31而经由内透镜11及投影透镜10投影于车辆外部。而且,在发光元件基板7、8的附近,配置有释放由发光元件5、6产生的热的散热器(未图示)。如图3、图4所示,反射器组件4具备在表面31b具有反射面31a的旋转反射器31、收纳旋转反射器31的壳体33、在旋转反射器31的背面侧的使旋转反射器31绕旋转轴R转动的马达32、以及在壳体33的外侧底面的罩体35。如图3中的(c)所示,旋转反射器31由主视视角下形成为大致分割圆盘状的叶片51构成,并切掉大致分割圆盘的中央部以使叶片51从分割开的一端的半径朝向另一端的半径而半径逐渐减小。另外,如图4中的(a)所示,叶片51的反射面以在侧视视角下厚度从半径较大侧的外周缘向半径较小侧的外周缘减小的方式一边画出平缓的弧一边倾斜。在本技术中,采用利用了这样的叶片51的倾斜的反射面31a的叶片扫描方式。叶片扫描方式是仅在叶片51在规定的旋转角度间进行旋转期间对发光元件5进行点亮控制并利用使反射光的投影方向与叶片51的反射面31a的平缓的倾斜相应地逐渐变动的作用而形成所希望的配光图案的技术。可与交通状况相应地控制配光图案。例如,通过车载传感器检测前行车辆、相向车辆或行人等的有无,调整配光图案以向各个车辆、行人适当地通知本车辆的存在。该技术作为ADB(自适应远光,AdaptiveDrivingBeam)而为人所知。如图4中的(a)所示,在壳体33的内侧底面且在周缘部设置有包围旋转反射器31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器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反射器组件具备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反射器、和收纳所述反射器的壳体,/n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包围所述反射器的外周面的立壁,/n在所述反射器的背面侧,配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面而使所述反射器绕旋转轴转动的马达。/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JP 2018-1974771.一种反射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器组件具备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反射器、和收纳所述反射器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包围所述反射器的外周面的立壁,
在所述反射器的背面侧,配置有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面而使所述反射器绕旋转轴转动的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器的表面收纳于比所述立壁的上端部平面靠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含有驱动所述马达的马达驱动部,
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底面设置有对所述马达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罩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部含有轭部、和搭载有控制所述轭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基板,
所述罩体具备使所述轭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
在所述轭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松铁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