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55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承托喷雾的一体支架、转运皮带和喷雾装置,一体支架一端与皮带行人过桥的桥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上方,喷雾装置的喷头固定在一体支架上且同时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上方;转运皮带的一端通过皮带挂钩固定在所述巷道煤壁上,另一端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的支架相连接,且转运皮带的落料口设置在主运输皮带机的上方;本装置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通过喷头产生的细水喷雾可以在煤渣从防喷孔装置的出煤口开始形成抑尘效应,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适用于矿井在煤层中施工钻孔过程中煤渣的转运与抑尘。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逐步向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区域转变,高地应力、高瓦斯成为煤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而面对高瓦斯矿井的采掘衔接紧张矛盾,瓦斯抽采成为目前高瓦斯矿井治理瓦斯的主要手段,在坚持“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的前提条件下,对煤体进行打钻抽采是瓦斯抽采的主要方式也是效果最明显的方式,部分高产高效矿井每年的打钻进尺接近160万米,说明目前钻孔施工是一项持续并长期的工作。目前大多数的打钻工艺是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将麻花钻杆倒出的煤渣自然排放到巷道内,再由人工倒运到运输皮带上,同时由于麻花钻属于干式打钻,没有进行有效的降尘,使得钻孔施工下风侧煤尘较大,对现场工人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因此需要立足现场施工实际在解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净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如果通过增加设备来满足需求,一方面会改变打钻的施工工艺,无形之中使打钻施工工艺复杂化或者增加某一项工序,而且增加设备的投入也较大,所以需要在保持原有打钻工艺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现场易于操作且经济合理的解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解决井下钻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固定在巷道煤壁和皮带行人过桥之间,所述巷道煤壁下方设置有主运输皮带机;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承托喷雾的一体支架、转运皮带和喷雾装置,所述的一体支架一端与皮带行人过桥的桥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上方,所述喷雾装置的喷头固定在一体支架上且同时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上方;所述转运皮带的一端通过皮带挂钩固定在所述巷道煤壁上,另一端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的支架相连接,且转运皮带的落料口设置在主运输皮带机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的一体支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喷雾架和承托圈,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的连接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卡槽与所述皮带行人过桥的桥面板固定连接,所述一根连接杆与喷雾架相连接,所述另一根连接杆与所述承托圈相连接,所述喷雾架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上方,所述承托圈设置在转运皮带的下部用于支撑转运皮带。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根连接杆位于同一平面,与所述固定杆位于不同平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架上均匀设置有喷雾喷头,所述喷雾喷头连接有静压水管,所述静压水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通过该装置的使用,不需要将巷道内的煤渣人工倒运到主运输皮带,实现了煤渣直接上皮带,减少了传统打钻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且与正常的主运输不冲突。(2)净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传统钻孔施工过程中下风侧煤尘较大,且钻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粒度较小,容易吸入人体,通过喷头产生的细水喷雾可以在煤渣从防喷孔装置的出煤口开始形成抑尘效应,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3)装置成本低,制作简单。转运皮带使用废旧的主运输皮带裁剪即可,承托与喷雾支架使用废旧的细钢筋按照尺寸焊接即可,不需要购买新的零配件,全部为井下常见且易耗品。(4)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未改变原有的打钻工艺,整个装置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3步,且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用时短,目前已经在井下打钻现场使用,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体化装置现场使用时系统构成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其中,1为一体支架,2为转运皮带,3为喷雾喷头,4为巷道煤壁,5为钻孔,6为钻杆,7为防喷孔装置,8为汇流管,9为主运输皮带机,10为皮带行人过桥,11为钻机,12为风筒,13为瓦斯管,14为电缆,15为风水管,16为巷道顶板,17为皮带挂钩,18为打钻煤渣,19为汇流连接管,20为静压水管,21为固定杆,22为固定卡槽,23为承托圈,24为喷雾架,26为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如图1所示,是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用于在井下施工钻孔过程中,将麻花钻杆施工钻孔时倒出的煤渣转运到运输皮带上,同时支架上的喷嘴可以形成抑尘水幕,用于净化井下打钻现场空气。一体化装置固定在巷道煤壁4和皮带行人过桥10之间,巷道煤壁4下方设置有主运输皮带机9;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承托喷雾的一体支架1、转运皮带2和喷雾装置,一体支架1包括一根500mm的固定杆21、两根600mm长的连接杆26、300mm长的喷雾架24和一根圆弧形的承托圈23,喷雾架24上均匀设置有喷雾喷头3,喷雾喷头3之间的间距为90mm,喷雾喷头3连接有静压水管20,静压水管20上设置有φ10截止阀。固定杆2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杆26,固定杆2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卡槽22与皮带行人过桥10的桥面板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杆26与喷雾架24相连接,另一根连接杆26与承托圈23相连接,承托圈23所在圆半径180mm,圆心角120°。喷雾架24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上方,承托圈23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下部用于支撑转运皮带2。两根连接杆26与固定杆21都呈120°夹角,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两根连接杆26之间夹角为45°且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杆21与连接喷雾架24的连接杆26在竖直方向夹角为65°。连接喷雾架24的连接杆26与喷雾架24之间夹角为120°,与固定杆21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与承托圈23连接的连接杆26与承托圈23之间夹角为145°,与固定杆21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转运皮带2的一端通过皮带挂钩17固定在所述巷道煤壁4上,另一端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9的支架相连接,且转运皮带2的落料口设置在主运输皮带机9的上方。皮带固定凹槽深10mm,宽8mm,且转运皮带2的宽度需要贴合承托圈23进行裁剪。转运皮带2长800mm,宽度为承托圈23形成的周长,一侧设置皮带挂钩17,用于固定在煤墙上。本装置的具体操作工艺如下:(1)通过固定卡槽22将一体支架1固定在皮带行人过桥10桥面板上将转运皮带2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9的支架连接,皮带挂钩17固定在巷道煤壁4上,同时将φ10截止阀与静压水管20连接,防喷孔装置7与汇流管8连接,完成整个系统构成。(2)在打钻过程中,钻机11带动麻花钻杆6旋转钻进,打钻煤渣18通过防喷孔装置7下方的出煤口流入转运皮带2,转运皮带2呈一定的坡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固定在巷道煤壁(4)和皮带行人过桥(10)之间,所述巷道煤壁(4)下方设置有主运输皮带机(9);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承托喷雾的一体支架(1)、转运皮带(2)和喷雾装置,所述的一体支架(1)一端与皮带行人过桥(10)的桥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上方,所述喷雾装置的喷头固定在一体支架(1)上且同时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上方;所述转运皮带(2)的一端通过皮带挂钩(17)固定在所述巷道煤壁(4)上,另一端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9)的支架相连接,且转运皮带(2)的落料口设置在主运输皮带机(9)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固定在巷道煤壁(4)和皮带行人过桥(10)之间,所述巷道煤壁(4)下方设置有主运输皮带机(9);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承托喷雾的一体支架(1)、转运皮带(2)和喷雾装置,所述的一体支架(1)一端与皮带行人过桥(10)的桥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上方,所述喷雾装置的喷头固定在一体支架(1)上且同时设置在转运皮带(2)的上方;所述转运皮带(2)的一端通过皮带挂钩(17)固定在所述巷道煤壁(4)上,另一端通过皮带固定凹槽与主运输皮带机(9)的支架相连接,且转运皮带(2)的落料口设置在主运输皮带机(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钻孔施工煤渣转运与抑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支架(1)包括固定杆(21)、连接杆(26)、喷雾架(24)和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坚张永斌王磊叶川侯松风徐宁任海涛张俊伟郝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