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33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可拆卸设置在行车的吊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吊环,吊环下方固定连接有起重杆,起重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吊杆,吊杆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根连接杆将吊杆夹在中间;两根连接杆远离吊杆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吊杆底端的上方,支撑杆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承载圆管的载物组件,吊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管托,压管托与载物组件配合将圆管压紧在两者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圆管滑脱掉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
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
技术介绍
行车,是人们对吊车、航车、天车等起重机的俗称。行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参照图1,行车的主要组成部件是制动装置1、卷绕装置2和吊钩3。行车是一种间歇动作的机构,它的工作特点是经常启动和制动,因此制动装置1在行车中既是工作装置又是安全装置。制动装置1的作用有三:支持、停止和落重;卷绕装置2用于提升机构、变幅机构、牵引机构,有时也用于旋转机构;卷绕装置2最常采用的是滑轮以及钢丝绳组成的机构;吊钩3将起吊物品与卷绕装置2联系起来,从而进行这些物品的装卸吊运以及安装等作业。参照图1,在进行圆管运送和起重时,工人在吊钩3上挂有两个钩索。将两个钩索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上铁钩,用两个铁钩分别勾在圆管两端的内壁上。随着卷绕装置2的升起,圆管13被吊起。在制动装置1带动圆管13移动的过程中,圆管13会产生晃动,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仅用铁钩挂在圆管13的内壁上,铁钩与圆管13内壁的接触面积极小,在圆管13伴随有晃动的移动过程中,勾在圆管13上的铁钩较易发生滑脱,导致圆管13掉落,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能提高对圆管的固定牢固程度,防止运送过程中圆管从吊具上滑脱而掉落,降低了安全隐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可拆卸设置在行车的吊钩上,包括吊环,所述吊环下方固定连接有起重杆,所述起重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将吊杆夹在中间;两根所述连接杆远离吊杆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吊杆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撑杆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承载圆管的载物组件,所述吊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管托,所述压管托与载物组件配合将圆管压紧在两者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连接杆与吊杆张开,将载物组件分别设置在圆管的两端,连接杆在圆管重力的作用下向着靠近吊杆的方向转动,使连接杆与吊杆之间的角度变小。吊杆远离起重杆的一端向着靠近连接杆的方向转动,使吊杆上的压管托抵在圆管上方,将圆管向下挤压,使载物组件和压管托将圆管卡紧,防止圆管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掉落或滑脱,降低了圆管运送的安全隐患。压管托能扩大和圆管的接触面积,使压管托压在圆管的上方时更加稳固,使载物组件和压管托的卡紧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物组件包括铁链和两个挂环,所述铁链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挂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挂环能分别勾在两根支撑杆上,所述铁链与压管托之间形成夹持圆管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铁链一端的挂环挂在支撑杆上,铁链另一端绕过圆管的下方后将挂环挂在支撑杆上,使铁链托在圆管的下方,方便工作人员队将铁链设置在圆管上。随着卷绕装置的上升,圆管两端的铁链将圆管托起,从而实现了圆管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有用于挡住挂环的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能挡在挂环的旁边,防止挂环从支撑杆上滑脱下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链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铁链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同一挂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支撑圆管的铁链。相比于一根铁链支撑圆管,两根铁链一起支撑圆管,能提升圆管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铁链上均固定有管托,两根所述铁链分别穿设于管托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托增大了和圆管的接触面积,管托能对圆管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圆管竖直升降和水平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用于悬挂挂环的勾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根据圆管的粗细程度选择挂环悬挂的勾体。圆管较粗时将挂环悬挂在下方的勾体上,圆管较细时将挂环悬挂在上方的勾体上,使圆管被吊起时压管托能紧紧的压在圆管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管托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加大了圆管和压管托之间的摩擦,防止圆管在移动时打滑或滑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托为橡胶材质托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托托起圆管时,管托变形包覆在圆管的底端,增大了管托与圆管内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承载圆管时的稳固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在吊杆上的压管托和连接杆上的管托,使圆管在被吊起时被夹紧,提升了圆管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圆管运送的安全性;2.管托上开有的防滑纹,增大了圆管与管托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圆管从管托上滑脱。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附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吊起圆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吊起圆管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制动装置,2、卷绕装置,3、吊钩,4、吊环,5、起重杆,6、吊杆,7、压管托,8、连接杆,91、铁链,92、挂环,93、管托,10、支撑杆,11、勾体,12、挡板,13、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可拆卸设置在行车的吊钩3上。本技术包括调在吊钩3上的吊环4,吊环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起重杆5。吊环4位于起重杆5的中间,使吊钩3吊起起重杆5时,起重杆5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水平状态。起重杆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吊杆6。吊杆6的两个平行侧面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连接杆8,使两根连接杆8将吊杆6夹在中间。吊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管托7。压管托7上设置有防止圆管13滑脱的防滑纹。连接杆8远离吊杆6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将两根连接杆8固定在一起,使两根连接杆8对齐。连接杆8和吊杆6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支撑杆10位于吊杆6最底端的上方,即支撑杆10距离连接杆8转动端的距离小于吊杆6底端距离连接杆8转动端的距离。支撑杆10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承载圆管13的载物组件。参照图4和图5,载物组件包括两根铁链91和两个挂环92。两根铁链91的两端分别挂在同一个挂环92上,即两个挂环92之间连接有两根铁链91。铁链91与压管托7之间形成夹持圆管13的间隙。两根铁链91上固定有管托93,且两根铁链91分别穿设于管托93的两端,使管托93与压管托7之间形成夹持圆管13的间隙。管托93为能产生形变的橡胶材质托板,管托93托起圆管13时,管托93在圆管13的下方,管托93和两端的铁链91一起托起圆管13。连接杆8上沿着轴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用于悬挂挂环92的勾体11。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12,当挂环92挂在支撑杆10上时,挡板12能防止挂环92从支撑杆10上滑脱。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连接杆8和吊杆6在自然下垂状态下所成的夹角最小,此时支撑杆10位于吊杆6最底端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可拆卸设置在行车的吊钩(3)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4),所述吊环(4)下方固定连接有起重杆(5),所述起重杆(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吊杆(6),所述吊杆(6)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两根所述连接杆(8)将吊杆(6)夹在中间;两根所述连接杆(8)远离吊杆(6)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位于吊杆(6)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撑杆(10)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承载圆管(13)的载物组件,所述吊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管托(7),所述压管托(7)与载物组件配合将圆管(13)压紧在两者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可拆卸设置在行车的吊钩(3)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4),所述吊环(4)下方固定连接有起重杆(5),所述起重杆(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吊杆(6),所述吊杆(6)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两根所述连接杆(8)将吊杆(6)夹在中间;两根所述连接杆(8)远离吊杆(6)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位于吊杆(6)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撑杆(10)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承载圆管(13)的载物组件,所述吊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管托(7),所述压管托(7)与载物组件配合将圆管(13)压紧在两者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车的辅助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组件包括铁链(91)和两个挂环(92),所述铁链(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挂环(9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挂环(92)能分别勾在两根支撑杆(10)上,所述铁链(91)与压管托(7)之间形成夹持圆管(13)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守磊许华杨翠霞朱司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磊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