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32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组件,涉及化纤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原丝筒的外周缠绕较多的原丝,原丝被牵引时,原丝带动原丝筒旋转,容易对原丝筒造成磨损并使原丝筒发生形变,原丝筒发生变形后转动容易发生晃动,增大了原丝被扯断的概率。本方案中,原丝筒包括位于最内部的第一加强筋和位于最外部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片,减震片绕第一加强筋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减震片沿第一加强筋的轴线等间距设置;减震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增强了原丝筒的强度,同时减震片减缓了丝线对第一加强筋造成的牵拉力、扭转力,防止第一加强筋变形,而造成原丝筒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组件
本技术涉及化纤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纺丝组件。
技术介绍
纺丝组件包括加弹机、原丝架、原丝筒等,原丝筒套设在原丝架的挂丝杆上,加弹机通过将原丝从原丝筒中引出后,经过加热冷却处理,之后再进行拉伸变形处理,最后卷绕呈线筒。原丝筒的外周缠绕较多的原丝,当原丝筒使用一定时间后,原丝筒被原丝长时间缠绕,且原丝被牵引时,原丝带动原丝筒旋转,容易对原丝筒造成磨损并使原丝筒发生形变,原丝筒发生变形后转动容易发生晃动,增大了原丝被扯断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丝组件,包括高强度的原丝筒,减少原丝对原丝筒长时间的磨损使原丝筒发生形变的情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纺丝组件,包括挂丝杆、套设在挂丝杆外周壁的原丝筒,所述原丝筒包括位于最内部的第一加强筋和位于最外部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片,减震片绕第一加强筋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减震片沿第一加强筋的轴线等间距设置;减震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增强了原丝筒的内部强度,防止原丝筒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设置若干个减震片,当丝线的拉动对原丝筒造成挤压、扭转时,减震片具有使原丝筒恢复的力,进一步增强了原丝筒的强度,以防原丝筒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原丝筒转动时容易发生晃动,使原丝被扯断。优选的:所述原丝筒内部设有第一防护套,第一防护套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二防护套;第一防护套靠近第二防护套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二防护套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一圆弧管,若干第一圆弧管绕第一防护套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二防护套靠近第一防护套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一防护套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二圆弧管,若干第二圆弧管绕第二防护套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一圆弧管和第二圆弧管交错嵌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第一圆弧管和若干第二圆弧管交错嵌设,圆弧形的设置能够在任何地方受到力都能向四周均匀的分散开来,圆弧形受到力时能够传给相邻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增强原丝筒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套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若干依次相连的三角管,三角管向第二防护套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若干三角管绕第二防护套的轴线等间距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的结构设计使三角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耐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原丝筒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周壁套设有防划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原丝筒被丝线牵拉时对原丝筒造成较大划损,影响原丝筒的美观。优选的:所述防划套的外周壁设有若干摩擦条,摩擦条绕防划套的轴线等间距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丝线与原丝筒之间的摩擦力,使丝线更容易拉动原丝筒,避免对原丝筒的牵拉力过大,造成原丝筒的磨损。优选的:所述减震片与相邻减震片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原丝筒受到牵拉、扭转时,进一步对第二加强筋受到的力造成缓冲作用,减小第一加强筋受到的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周壁开有若干球槽,球槽内设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原丝筒与挂丝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减小原丝筒与挂丝杆之间的摩擦,使原丝筒更容易在挂丝杆外周壁转动,避免丝线需太大的牵拉力,对原丝筒造成磨损。优选的:所述原丝筒的一端开有若干导油槽,导油槽内贯穿有若干连通槽,连通槽远离导油槽的一端连通于球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润滑油通向导油槽内,导油槽的流流至连通槽,再流至球槽内,使滚珠上油,从而减小滚珠与挂丝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原丝筒更容易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原丝筒内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和减震片,增强了原丝筒的强度和减震力,避免原丝筒发生变形;2.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球槽和滚珠,使原丝筒与挂丝杆之间的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使丝线更容易转动原丝筒;3.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油槽将滚珠上油,减小了滚珠与挂丝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使丝线更容易转动原丝筒。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示出内部结构。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原丝筒;2、防划套;21、摩擦条;3、第二加强筋;4、三角管;5、第二防护套;6、第二圆弧管;7、第一圆弧管;8、第一防护套;9、减震片;91、弹性填充物;10、第一加强筋;11、导油槽;12、连通槽;13、球槽;14、滚珠;15、旋钮;16、挂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纺丝组件,包括挂丝杆16、套设于挂丝杆16外周壁的原丝筒1;原丝筒1包括位于最内部的第一加强筋10和位于最外部的第二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10和第二加强筋3之间从里到外依次设有第一防护套8、第二防护套5,且第二加强筋3的外周套设有防划套2,防划套2的外周壁设有若干摩擦条21,摩擦条21沿防划套2的轴线方向延伸,且摩擦条21绕防划套2的轴线等间距设置。摩擦条21增大了原丝筒1与丝线之间的摩擦力,使丝线更容易牵动原丝筒1,使原丝筒1更容易转动,避免丝线需要较大的牵拉力,使原丝筒1发生磨损。参考图2和图3,第一加强筋10的外周壁设有若干球槽13,若干球槽13沿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球槽13绕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排布,每个球槽13内设有滚珠14,滚珠14滚动抵接于挂丝杆16。使原丝筒1与挂丝杆16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使原丝筒1更容易转动,避免需要丝线太大的牵拉力,才能使原丝筒1转动。参考图2和图3,第一加强筋10的一端贯穿有若干导油槽11,导油槽11的槽壁贯穿有若干连通槽12,每个连通槽12远离导油槽11的一端都连通于相对应的球槽13。导油槽11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旋钮15(见图4),操作者通过旋转旋钮15可以使导油槽11的槽口封闭或连通。参考图2,第一加强筋10和第一防护套8之间设有若干减震片9,减震片9绕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减震片9沿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减震片9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两个相邻减震片9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91。使第一加强筋10和第一防护套8之间增强强度,且具有缓冲作用。第一防护套8靠近第二防护套5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二防护套5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一圆弧管7,若干第一圆弧管7绕第一防护套8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二防护套5靠近第一防护套8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一防护套8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二圆弧管6,若干第二圆弧管6绕第二防护套5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一圆弧管7和第二圆弧管6交错嵌设。第二防护套5和第二加强筋3之间设有若干依次相连的三角管4,三角管4向第二防护套5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若干三角管4绕第二防护套5的轴线等间距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组件,包括挂丝杆(16)、套设在挂丝杆(16)外周壁的原丝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丝筒(1)包括位于最内部的第一加强筋(10)和位于最外部的第二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10)和第二加强筋(3)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片(9),减震片(9)绕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减震片(9)沿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减震片(9)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组件,包括挂丝杆(16)、套设在挂丝杆(16)外周壁的原丝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丝筒(1)包括位于最内部的第一加强筋(10)和位于最外部的第二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10)和第二加强筋(3)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片(9),减震片(9)绕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且减震片(9)沿第一加强筋(10)的轴线等间距设置;减震片(9)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丝筒(1)内部设有第一防护套(8),第一防护套(8)和第二加强筋(3)之间设有第二防护套(5);第一防护套(8)靠近第二防护套(5)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二防护套(5)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一圆弧管(7),若干第一圆弧管(7)绕第一防护套(8)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二防护套(5)靠近第一防护套(8)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向第一防护套(8)凸起呈圆弧设置的第二圆弧管(6),若干第二圆弧管(6)绕第二防护套(5)的轴线等间距排布;第一圆弧管(7)和第二圆弧管(6)交错嵌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成阮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