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29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出棒箱、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缠棉机构、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出棒箱上设有出棒口,出棒箱内装有棉棒,传送带设在第四导轮下方;缠棉机构包括压棉头、进棉口、缠棉口和转轮,缠棉口设在压棉头下端,进棉口从上往下贯穿压棉头并连通缠棉口,缠棉口与转轮接触连接;第一导轮、转轮和第四导轮的轮面相对且互不接触,第二导轮侧面正对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侧面,第三导轮侧面正对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侧面,第四导轮外侧设有导板,导板指向第三导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完成棒身的传送,并且经过缠棉后将棉棒送出,在运行过程中能对面板进行消毒的棉棒的附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如今的棉棒生产中,棉棒需要通过缠绕的形式将棉花缠绕在棒身上,而在棉棒完成缠绕这个工序前,需要完成棒身的传送,经由缠棉机构完成缠绕后,再将棉棒传送到传送带上,同时,棉棒的消毒也是生产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实现以上所需达到的目的,是目前亟需进行改进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完成棒身的传送,并且经过缠棉后将棉棒送出,在运行过程中能对面板进行消毒的棉棒的附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出棒箱、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缠棉机构、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外侧边缘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柱、第二卡柱、第三卡柱和第四卡柱;所述出棒箱上设有出棒口,所述出棒箱内装有棉棒,所述传送带设置在第四导轮下方;所述缠棉机构包括压棉头、进棉口、缠棉口和转轮,所述缠棉口设置在压棉头下端,所述进棉口从上往下贯穿压棉头并连通缠棉口,所述缠棉口与转轮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转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之间的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轮、转轮和第四导轮的轮面相对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二导轮的侧面正对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三导轮的侧面正对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四导轮外侧设有导板,所述导板指向第三导轮。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棉棒的附送装置,通过出棒箱持续的掉出棉棒,由第一导轮上的第一卡柱接住后,顺时针旋转到第二导轮处,由第二导轮的第二卡柱接住并进行顺时针旋转,最终与缠棉机构的转轮接触,经由压棉头将棉棒压在转轮上,随着转轮的旋转,棉棒在压棉头和转轮之间进行旋转滚动,并往顺时针方向一直滚动,逐渐缠绕由缠棉口导出的棉花,而缠棉口的棉花经过使用后由进棉口由上往下地进行补充,完成缠棉的棉棒在转轮的右端掉出,由第三导轮上的第三卡柱接住后,顺时针旋转到第四导轮处,由指向第三导轮的导板将棉棒接住并被逆时针旋转的第四导轮的第四卡柱往下传送,直至被设置于第四导轮下方的传送带接住并往右方输出,整个过程完成了棉棒的传送、缠棉、输出的过程。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轮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导轮对称分布于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两侧面上。至少两个的第二导轮对称分布于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两侧面上,可以在接住棉棒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避免棉棒的掉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导轮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导轮对称分布于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两侧面上。至少两个的第三导轮对称分布于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两侧面上,可以在接住棉棒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避免棉棒的掉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缠棉机构还包括导向头,所述导向头固定在压棉头侧面上,所述导向头至少包括两个,一个导向头正对第二导轮,另一个导向头正对第三导轮。缠棉机构上设有的导向头,左端的导向头可以方便棉棒进入转轮之前由导向头进行导向,可以更加方便棉棒进入转轮之内,而另一端的导向头可以方便棉棒从转轮内导出,导向头的设置使得整个棉棒的传送过程更加顺畅。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缠棉机构还包括清理台,所述清理台设置于转轮的下端,所述清理台上方设有清洁头,所述清洁头配合于转轮的外轮廓。缠棉机构下设有的清理台,可以在转轮旋转的过程中,对转轮的下端进行清洁,经过清洁的转轮往上运动时刚好又能对棉棒进行缠棉,该结构可以使得转轮每次经过缠棉后都能进行一次清洁,使得每次的棉棒缠绕都不会被上一次的缠绕的棉花残余所影响,使得整个棉棒的缠棉过程更加均匀。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热烘台,所述热烘台设置于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下端,所述热烘台上设有热烘头,所述热烘头正对着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下端边缘处。设有的热烘台放置在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下端,可以在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旋转的过程中对其下端进行不断的热烘消毒,使得棉棒在进入转轮之前能进行最佳的消毒。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棉棒的附送装置,通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转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之间的联动作用,完成棉棒的整个缠棉过程,而清理台和热烘台的设置可以实现棉棒在缠绕的过程中进行清理和消毒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棉棒的附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棉棒的附送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出棒箱1、第一导轮2、第二导轮3、缠棉机构4、第三导轮5、第四导6轮和传送带7,所述第一导轮2、第二导轮3、第三导轮5和第四导轮6外侧边缘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柱21、第二卡柱31、第三卡柱51和第四卡柱61;所述出棒箱1上设有出棒口11,所述出棒箱1内装有棉棒9,所述传送带7设置在第四导轮6下方;所述缠棉机构4包括压棉头41、进棉口42、缠棉口43和转轮44,所述缠棉口43设置在压棉头41下端,所述进棉口42从上往下贯穿压棉头41并连通缠棉口43,所述缠棉口43与转轮44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导轮2、第二导轮3、转轮44、第三导轮5、第四导轮6和传送带7之间的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轮2、转轮44和第四导轮6的轮面相对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二导轮3的侧面正对第一导轮2和转轮44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三导轮5的侧面正对转轮44和第四导轮6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四导轮6外侧设有导板62,所述导板62指向第三导轮5。上述第二导轮3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导轮3对称分布于第一导轮2和转轮44的两侧面上。上述第三导轮5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导轮5对称分布于转轮44和第四导轮6的两侧面上。上述缠棉机构4还包括导向头45,所述导向头45固定在压棉头41侧面上,所述导向头45至少包括两个,一个导向头正45对第二导轮3,另一个导向头45正对第三导轮5。上述缠棉机构4还包括清理台46,所述清理台46设置于转轮44的下端,所述清理台46上方设有清洁头47,所述清洁头47配合于转轮44的外轮廓。上述装置还包括热烘台8,所述热烘台8设置于第一导轮2和第二导轮3的下端,所述热烘台8上设有热烘头811,所述热烘头81正对着第一导轮2和第二导轮3的下端边缘处。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棉棒的附送装置,通过出棒箱1持续的掉出棉棒9,由第一导轮2上的第一卡柱21接住后,顺时针旋转到第二导轮3处,由第二导轮3的第二卡柱31接住并进行顺时针旋转,最终与缠棉机构4的转轮44接触,经由压棉头41将棉棒9压在转轮44上,随着转轮44的旋转,棉棒9在压棉头41和转轮44之间进行旋转滚动,并往顺时针方向一直滚动,逐渐缠绕由缠棉口42导出的棉花,而缠棉口42的棉花经过使用后由进棉口42由上往下地进行补充,完成缠棉的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出棒箱、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缠棉机构、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外侧边缘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柱、第二卡柱、第三卡柱和第四卡柱;/n所述出棒箱上设有出棒口,所述出棒箱内装有棉棒,所述传送带设置在第四导轮下方;/n所述缠棉机构包括压棉头、进棉口、缠棉口和转轮,所述缠棉口设置在压棉头下端,所述进棉口从上往下贯穿压棉头并连通缠棉口,所述缠棉口与转轮接触连接;/n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转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之间的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轮、转轮和第四导轮的轮面相对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二导轮的侧面正对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三导轮的侧面正对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四导轮外侧设有导板,所述导板指向第三导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棒的附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出棒箱、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缠棉机构、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外侧边缘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柱、第二卡柱、第三卡柱和第四卡柱;
所述出棒箱上设有出棒口,所述出棒箱内装有棉棒,所述传送带设置在第四导轮下方;
所述缠棉机构包括压棉头、进棉口、缠棉口和转轮,所述缠棉口设置在压棉头下端,所述进棉口从上往下贯穿压棉头并连通缠棉口,所述缠棉口与转轮接触连接;
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转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和传送带之间的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轮、转轮和第四导轮的轮面相对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二导轮的侧面正对第一导轮和转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三导轮的侧面正对转轮和第四导轮的侧面且互不接触,所述第四导轮外侧设有导板,所述导板指向第三导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棒的附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汉杰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泰恩康医用器材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