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2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上的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其采用增长管带式热交换器散热管子的内置紊流片长度的方式,来改善现有技术中,管子与主板焊接处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损坏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紊流片两端向两侧延长,伸到主板并与主板重叠长度至少为主板厚度的1/3,同时紊流片不要伸出主板。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紊流片的支撑作用,管子与主板焊接处在压力降增加不明显的前题下,强度大大加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的说是其冷却包上管带式热交换器。它 可以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等领域。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上,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振动、冷热循环及压力脉冲 通常会令管带结构热交换器变形或疲劳而引起泄漏失效,而失效部位多集中在管 子与主板焊接处。其主要原因经分析可知在通常设计中,为避免过高的压力降,管带式热交换器管子穿过主板后伸出的部分不会设置太长,通常只有2mm左右。 然而管内内置紊流片的端头却通常要比管子短5mm以上。由于主板的厚度较小, 焊接后,紊流片端头与主板之间尚存在一定间距。在该段间距上,管子因缺少紊 流片的支撑做用,其相对强度最弱。因此,当受到振动、扭曲、挤压、以及热胀 等力作用时,管子上该强度最弱部位最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泄漏失效。在这种背 景下,重新设计管内紊流片的长度,使其延伸至主板,这样便可有效提高管带式 热交换器在工程机械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管带式 热交换器管子组件结构,可有效的消除或减少管带式热交换器因热胀冷縮、振动、 压力冲击等因素而发生泄漏失效的缺陷。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包括主板、管子、 以及设置在管子内部的紊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紊流片两端伸出所述两侧主板 内表面。所述紊流片两端伸出主板内表面部分的长度以主板主体厚度的1/3为宜。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得更长。因为焊接时胀管需要,所述管子端部应长出紊流片端部1. 5 3腿。经过上述结构改进后, 一方面,由于增加了紊流片长度,其端部延长到了主 板位置,这使得整条管子都得到了紊流片的支撑,其强度大大增加。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测试和实验证明,增加紊流片长度, 不会明显提高压力降,相对于压力降对机械寿命的影响,改进紊流片长度可以有 效的提高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管带式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r的俯视图。图3是常用主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面图。图5是常用管子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管子组件与主板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管子组件与主板组装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l、图2,本技术涉及的管带式热交换器包括进口6、进室7、主 板l、管子2、散热片3、出室4以及出口5。在本实施方式中,管带式热交换器 主体部分主要由一排设置在两平行主板1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扁平管子2组成, 所述相临管子2之间设有散热片3。散热介质可以从相临散热片3之间的空隙流 过,所述两主板1的外侧分别为散热介质的进室7和出室4,并且各室均带有开 口 6、 5,所述各管子2内部空腔与进室7和出室4均连通。工作时,散热物质 先从进口6进入进室7,然后被分流进各平行管子2进行热交换过程,经过管子 2散热后聚回到出室,最后从出口流出。参照图3、图4、图5、图6,所述主板l呈长方形片状,在其长度方向上并 排设置多个管子焊接口 8。所述扁平管子2内设有波浪截面形状的紊流片9,所 述紊流片9比管子短一定长度,如图中L所示。参照图7,在现在技术中,因为紊流片9较短,在与主板l组装后,其端部距主板1内表面尚有一个间距Ll。因为紊流片9对管子2有着支撑作用,在管子 2两端接近其与主板1焊接处的一段,因为缺少紊流片9的支撑作用,强度很弱, 容易在冷热循环以及振动等外力作用下损坏。另外,紊流片9对管子2中间段的 支撑,会导致中间段与两端强度差对比明显,这样,管子两端将承受到更大的应 力,使之更容易损坏。参照图8,在本技术中,改进后的紊流片9长度较现有技术中的更长, 与主板组装后,其端部可以伸到主板并与主板重叠长度L2至少为1/3主板主体 的厚度L3,同时紊流片不要伸出主板。为满足焊接时胀管需要,所述管子伸出 主板2 2. 5隱。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甩新 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包括主板(1)、管子(2)、以及设置在管子(2)内部的紊流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紊流片(9)两端伸出所述主板(1)内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片(9)两端 与主板(1)重叠部分的长度(L2)至少为主板主体厚度(L3)的1/3—i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2)两端伸 出主板(1)2 2. 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上的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其采用增长管带式热交换器散热管子的内置紊流片长度的方式,来改善现有技术中,管子与主板焊接处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损坏的问题。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紊流片两端向两侧延长,伸到主板并与主板重叠长度至少为主板厚度的1/3,同时紊流片不要伸出主板。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紊流片的支撑作用,管子与主板焊接处在压力降增加不明显的前题下,强度大大加强。文档编号F28F9/24GK201096470SQ200720115220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8日专利技术者曹京龙, 杨联民, 范正银, 袁庆丰, 陆国栋 申请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带式热交换器,包括主板(1)、管子(2)、以及设置在管子(2)内部的紊流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紊流片(9)两端伸出所述主板(1)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联民陆国栋范正银袁庆丰曹京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