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01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磨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夹持部、磨削部、进给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将焊接后的电机壳通过夹持夹具固定在夹持盘上,第一电机带动摆动导杆机构使固定在夹持盘上的电机壳产生焊接范围角度的旋转,通过进给部控制磨削机构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磨削,因为电机壳能够围绕中心旋转,因此只需要控制进给部的进给精度就能够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精准磨削,不会出现磨削不足和磨削过度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
本技术涉及磨削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电机机壳的接线方式为在机壳上打孔后直接穿出,没有对线进行保护,致使电机使用久后机壳外部的电容易被磨损,甚至断了的风险。因此增加接线壳对线进行保护。电机的机壳和接线壳通常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但是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致使电机机壳焊接部位因为严重的热变形造成内圆面局部凸起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定子铁芯的安装。使用现有常规的磨削设备进行磨削,因为磨削精度的不高,容易造成磨削过度使电机壳的强度变弱,或者磨削不足,对后期定子铁芯的安装造成影响,从而对电机的运行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精度高的磨削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工作台,还包括夹持部、磨削部、进给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夹持盘和夹持夹具,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一端,所述夹持盘可旋转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夹持夹具用于固定电机壳,所述夹持夹具同轴设置在夹持盘的一端,所述夹持盘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连接;所述进给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另一端;所述磨削部包括磨削底座、轴和磨削机构,所述磨削底座设置在进给部上,所述轴可旋转设置在磨削底座上,所述轴与电机壳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磨削机构设置在轴上且所述磨削机构靠近夹持夹具一侧设置,所述轴与第二电机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均为交流异步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导杆机构包括曲柄、摆杆和铰支滑套,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夹持盘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铰支滑套铰链连接,所述铰支滑套可移动的设置在摆杆上。进一步的,所述轴与第二电机通过带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给部包括在水平方向上的横向进给机构和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纵向进给机构设置在横向进给机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磨削机构为砂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常规的磨削机构进行磨削时,因为电机壳的内壁为圆形,即需磨削的部位为弧形,因此使用常规磨削机构磨削弧面很容易出现磨削过度或磨削不足的问题,因此本设备通过将焊接后的电机壳通过夹持夹具固定在夹持盘上,第一电机带动摆动导杆机构使固定在夹持盘上的电机壳产生焊接范围角度的旋转,通过进给部控制磨削机构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磨削,因为电机壳能够围绕中心旋转,因此只需要控制进给部的进给精度就能够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精准磨削,不会出现磨削不足和磨削过度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的结构图;图2所示为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的侧面截面图;标号说明:1、工作台;2、夹持部;3、固定座;4、夹持盘、5、夹持夹具;6、磨削部;7、磨削底座;8、轴;9、磨削机构;10、第二电机;11、横向进给机构;12、纵向进给机构;13、第一电机;14、摆动导杆机构;15、摆杆;16、曲柄;17、铰支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工作台,还包括夹持部、磨削部、进给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夹持盘和夹持夹具,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一端,所述夹持盘可旋转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夹持夹具用于固定电机壳,所述夹持夹具同轴设置在夹持盘的一端,所述夹持盘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连接;所述进给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另一端;所述磨削部包括磨削底座、轴和磨削机构,所述磨削底座设置在进给部上,所述轴可旋转设置在磨削底座上,所述轴与电机壳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磨削机构设置在轴上且所述磨削机构位于靠近夹持夹具一侧,所述轴与第二电机相连。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常规的磨削机构进行磨削时,因为电机壳的内壁为圆形,即需磨削的部位为弧形,因此使用常规磨削机构磨削弧面很容易出现磨削过度或磨削不足的问题,因此本设备通过将焊接后的电机壳通过夹持夹具固定在夹持盘上,第一电机带动摆动导杆机构使固定在夹持盘上的电机壳产生焊接范围角度的旋转,通过进给部控制磨削机构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磨削,因为电机壳能够围绕中心旋转,因此只需要控制进给部的进给精度就能够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精准磨削,不会出现磨削不足和磨削过度的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均为交流异步电机。从上述描述可知,交流异步电机可以通过控制脉冲数,从而精准的控制电机壳的旋转角度,即有效确保了电机壳的旋转始终保持在设定范围,提高磨削的精度。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导杆机构包括曲柄、摆杆和铰支滑套,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夹持盘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铰支滑套铰链连接,所述铰支滑套可移动的设置在摆杆上。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电机带动曲柄做旋转运动,曲柄另一端上的铰支滑套在摆杆上滑动,进而带动摆杆进行往复旋转,即带动夹持盘和固定夹持盘上的电机壳进行往复旋转运动,能够使电机壳内壁的凸起被精准磨削,通过调节曲柄的长度从而改变电机壳的旋转角度,使磨削装置能够适配多种电机壳内壁的磨削。进一步的,所述轴与第二电机通过带轮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带轮连接,确保磨削机构的稳定运行。进一步的,所述进给部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和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纵向进给机构设置在横向进给机构上方。从上述描述可知,在进给时,可以先进行横向进给,确保磨削机构与电机壳内壁处于相切状态,在通过纵向进给对电机壳机构进行深度磨削,因此纵向进给机构设置在横向进给机构上方能够保证磨削的精度(纵向进给机构设置在横向进给机构下方亦可)。进一步的,所述磨削机构为砂轮。从上述描述可知,砂轮的磨削能够使电机壳内壁磨削的更光滑,确保后期定子铁芯的更加顺畅。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工作台1、电机壳、夹持部2、磨削部6、进给部、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0;夹持部2包括固定座3、夹持盘4和夹持夹具5。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的一端且横向设置,夹持盘可旋转设置在固定座上,夹持夹具用于固定电机壳,夹持夹具同轴设置在夹持盘的一端,所述夹持盘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14连接,摆动导杆机构14包括曲柄17、摆杆15和铰支滑套16,摆杆一端与夹持盘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第一电机为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可以通过控制步数,精准的控制电机壳的旋转角度,提高磨削的精度和效率。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铰支滑套铰链连接,所述铰支滑套可移动的设置在摆杆上。第一电机带动曲柄做旋转运动,曲柄另一端上的铰支滑套在摆杆上滑动,进而带动摆杆进行往复旋转,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部、磨削部、进给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n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夹持盘和夹持夹具,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一端,所述夹持盘可旋转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夹持夹具用于固定电机壳,所述夹持夹具同轴设置在夹持盘的一端,所述夹持盘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连接;/n所述进给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另一端;/n所述磨削部包括磨削底座、轴和磨削机构,所述磨削底座设置在进给部上,所述轴可旋转设置在磨削底座上,所述轴与电机壳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磨削机构设置在轴上且所述磨削机构靠近夹持夹具一侧设置,所述轴与第二电机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部、磨削部、进给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夹持盘和夹持夹具,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一端,所述夹持盘可旋转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夹持夹具用于固定电机壳,所述夹持夹具同轴设置在夹持盘的一端,所述夹持盘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连接;
所述进给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的另一端;
所述磨削部包括磨削底座、轴和磨削机构,所述磨削底座设置在进给部上,所述轴可旋转设置在磨削底座上,所述轴与电机壳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磨削机构设置在轴上且所述磨削机构靠近夹持夹具一侧设置,所述轴与第二电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内壁磨削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铃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惠丰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