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92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失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卡合有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中央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前后两侧设有横浇道,左右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横浇道连通,前后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直浇道连通,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四角均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下模具、横浇道、直浇道和下模具,这种设置将消失模具放入下模具中,通过直浇道和横浇道进行浇筑热熔材料即可,无需使用干石英砂,这种设置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成本,且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
本技术涉及消失模具
,具体为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特别适用于普通铸造难以完成的多分型、多芯子、几何形状复杂和复杂型腔的铸件,消失模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消失模具的应用愈加广泛,因此,对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的需求日益增长。承载鞍的主要作用是侧架的导框插入承载鞍的导槽内,导框和导槽的作用限位了轴箱和侧架之间的前后,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移,目前市场上在生产承载鞍时,一般采用消失模具,消失模具采用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的这种方式进行铸造零件,这种设置虽然和冲压模具相比成本得到降低,但是使用起来需要多种设备配合使用,干石英砂使用过后需要充分筛分然后才可进行二次使用,效率低下,成本虽然得到大幅度缩减但是成本依旧很大,且这种设置需要的设备占地面积巨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卡合有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中央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前后两侧设有横浇道,左右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横浇道连通,前后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直浇道连通,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四角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均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面均与下模具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转动杆外侧均设有滑动环,所述下模具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螺纹筒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链轮上下方均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与链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部均螺旋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下端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型腔,且型腔形状大小与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形状大小一致。优选的,所述限位槽深度是滑动环高度的0.5倍,所述限位槽呈等边六边形设置,所述转动杆数量为4个。优选的,所述滑动环外侧呈等边六边形设置,所述滑动环内侧呈矩形设置,所述滑动环内侧与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环通过限位槽与下模具卡合。优选的,所述限位环数量为8个,且限位环直径是链轮直径的2倍,所述限位环均位于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直浇道和横浇道均呈空心设置,所述直浇道下端面和横浇道下端面均与下模具属于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下模具、横浇道、直浇道和下模具,这种设置将消失模具放入下模具中,通过直浇道和横浇道进行浇筑热熔材料即可,无需使用干石英砂,这种设置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成本,且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无需大型设备,占地面积小,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限位槽、转动杆、滑动环、螺纹筒、链轮、链条和限位环,通过转动一个螺纹筒带动链条和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四个螺纹筒同步转动,然后将螺纹杆向下带动,从而使上模具向下挤压下模具,从而保证上下模具之间没有空隙,在拆卸模具时,翻转螺纹筒即可实现上模具四角受均匀向上的力,避免产品的边角与上模具摩擦变形,保证其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具、2-凹槽、3-限位槽、4-转动杆、5-滑动环、6-螺纹筒、7-链轮、8-链条、9-限位环、10-上模具、11-螺纹杆、12-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3-横浇道、14-直浇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10,所述下模具1上端面卡合有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所述下模具1上端面中央设有直浇道14,所述直浇道14前后两侧设有横浇道13,左右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通过横浇道13连通,前后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通过直浇道14连通,这种设置保证熔料正常流通,保证熔料与消失模具进行置换,所述下模具1上端面四角均开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内部均设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下端面均与下模具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6,所述转动杆4外侧均设有滑动环5,所述下模具1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2,所述螺纹筒6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7,所述链轮7外侧设有链条8,这种设置保证上模具10四角同步受力且均匀向下移动,向上移动时,保证上模具10均匀向上移动,从而避免产品边角与上模具10接触,避免其损坏,所述链轮7上下方均设有限位环9,所述限位环9内侧与链轮7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6内部均螺旋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10。所述上模具10下端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型腔,且型腔形状大小与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形状大小一致,所述限位槽3深度是滑动环5高度的0.5倍,这种设置保证滑动环5向下滑动时,螺纹筒6不会再自身转动,所述限位槽3呈等边六边形设置,所述转动杆4数量为4个,所述滑动环5外侧呈等边六边形设置,这种设置可以与限位槽3卡合实现固定,所述滑动环5内侧呈矩形设置,所述滑动环5内侧与转动杆4滑动连接,在螺纹筒6转动时,滑动环5向上滑动,从而保证装置正常使用,所述滑动环5通过限位槽3与下模具1卡合,这种设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当滑动环5向下滑动时,实现固定转动杆4,防止其自身转动,保证装置的稳定性,所述限位环9数量为8个,且限位环9直径是链轮7直径的2倍,所述限位环9均位于凹槽2内,这种设置保证限位环9正常转动,从而保证上模具10上下移动时,受力均匀,所述直浇道14和横浇道13均呈空心设置,所述直浇道14下端面和横浇道13下端面均与下模具1属于可拆卸连接,这种设置方便拆卸直浇道14和横浇道13,进而可以对其内部的熔料进行清除,方便下次使用。工作流程:使用时,将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放置在下模具1上方,然后通过上模具10下端面的型腔与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12进行卡合,这时螺纹杆11位于螺纹筒6内侧,然后通过转动一侧的螺纹筒6带动链轮7转动,链轮7带动链条8转动,链条8带动另外的三个链轮7转动,从而使四个螺纹筒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11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上模具10四角均匀受向下的拉力,从而保证上模具10均匀下移,而凹槽2的设置,保证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卡合有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中央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前后两侧设有横浇道,左右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横浇道连通,前后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直浇道连通,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四角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均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面均与下模具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转动杆外侧均设有滑动环,所述下模具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螺纹筒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链轮上下方均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与链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部均螺旋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卡合有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中央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前后两侧设有横浇道,左右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横浇道连通,前后两侧的所述轨道承载鞍消失模具通过直浇道连通,所述下模具上端面四角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均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面均与下模具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转动杆外侧均设有滑动环,所述下模具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螺纹筒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链轮上下方均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与链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部均螺旋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承载鞍生产用消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下端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型腔,且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涛宋涛朱惠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鑫金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