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侧开设有入药口,所述管体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两个所述推板远离内侧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固定连接管体内侧壁,两个所述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中部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滑动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所述螺钉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换向轮,所述换向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管体的内壁,所述换向轮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此给药器降低了患者的用品费用,稳定了涂抹药物时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
技术介绍
局部药物治疗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不仅用药方便,而且用药剂量小,局部浓度高,副作用也明显小于全身用药,尤其适用于皮肤病变、眼科、妇产科、外伤,以及烧伤等疾病。药物涂抹过多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会引起局部的原发性刺激,甚至增加致敏性和毒性,因此如何准确地把握药物剂量,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实际问题。目前的探管式给药器都是利用空气的压强从而对管体内的药物进行挤压,从而对病人患病部位进行涂抹药物,但是由于是手动进行挤压这很容易造成用力过大或过小,从而使得药物涂抹的不够充分或者是过多,这就造成有可能需要多次上药的麻烦,而且由于是圆柱状所以往往涂抹受伤部位需要的药量小于管体内的药量,因为这样可以较为方便的涂抹不会因为药物依附于管体内壁而造成涂抹量不够,但是这无形中形成了浪费使得患者的药品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清洗装置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侧开设有入药口,所述管体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两个所述推板远离内侧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固定连接管体内侧壁,两个所述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中部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滑动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所述螺钉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换向轮,所述换向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管体的内壁,所述换向轮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换向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推板以把手的中间线呈对称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螺母位于第一齿条的顶端,且与第一齿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位于第一齿条的底端且与第一齿条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H状材质为硅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把手贯穿了管体的内顶壁,且形状为T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管体的底端设有开口且与连接板形成了给药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入药口位于推板的下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使用新型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换向轮、推板的组合形成了一套挤压药物的机构,使用齿轮齿条代替了一般的真空抽拉机构,因为齿轮齿条在使用时每次挤压一点都会有类似卡顿的感觉,所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挤压的力度与药物给出的量,不会使得在涂药的时候涂多或涂少,且由于整体结构是对称设置的所以在放入药物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侧放入,从而在涂抹伤口时只有一侧会出药这样可以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浪费量,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并为清洗装置减少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例说明:1、管体;2、入药口;3、推板;4、第一齿条;5、贯穿口;6、连杆;7、换向轮;8、第二齿条;9、连板;10、把手;11、螺钉;12、连接板;13、第一螺母;14、第二螺母;15、给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两侧开设有入药口2,管体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3,两个推板3远离内侧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两端固定连接管体1内侧壁,两个推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4,第一齿条4中部开设有贯穿口5,贯穿口5内滑动连接有螺钉11,螺钉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3与第二螺母14,螺钉11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侧壁,第一齿条4的一侧齿轮啮合有换向轮7,换向轮7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6,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壁,换向轮7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8,第二齿条8远离换向轮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9,连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两个推板3以把手10的中间线呈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可以形成两个挤压空间从而可以进行选择的放入药物,因为有时患者的受伤部位是在呼吸道的一侧这样就可以精准且有效的对其受伤部位进行涂抹,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量,第一螺母13位于第一齿条4的顶端,且与第一齿条4滑动连接,第二螺母14位于第一齿条4的底端且与第一齿条4滑动连接,通过第一螺母13与第二螺母14来限制第一齿条4无法做上下运动,只能做前后运动保障了第一齿条4可以精准的和换向轮7齿轮了解,连接板12的形状为H状材质为硅胶,H型状可以提供较好的稳定型,硅胶可以在与患者皮肤接触时不会让患者有较大的抵触,把手10贯穿了管体1的内顶壁,且形状为T状可以帮助医生较为轻松的拉动第二齿条8从而带动换向轮7与第一齿条4做挤压运动,管体1的底端设有开口且与连接板12形成了给药口15,这样可以使得给药口15的形状较小从而可以使管体1内部挤压时拥有较大的气压使得药物更方便的给出,入药口2位于推板3的下方,若入药口2高于推板3则无法进行挤压药物从而进行给药活动。工作原理:将所需涂抹的药物通过入药口2灌入管体1内,将给药器调整到患者受伤的部位,这时用手握住把手10做抽拉运动,当把手10做抽拉运动时会带动第二齿条8做向上运动,并带动换向轮7做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条4做向下运动,当第一齿条4向下运动时带动推板3挤压药物,使药物最终通过给药口15涂抹于患者受伤部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侧开设有入药口(2),所述管体(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3),两个所述推板(3)远离内侧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两端固定连接管体(1)内侧壁,两个所述推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4),所述第一齿条(4)中部开设有贯穿口(5),所述贯穿口(5)内滑动连接有螺钉(11),所述螺钉(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3)与第二螺母(14),所述螺钉(11)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齿条(4)的一侧齿轮啮合有换向轮(7),所述换向轮(7)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壁,所述换向轮(7)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8),所述第二齿条(8)远离换向轮(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9),所述连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探管式给药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侧开设有入药口(2),所述管体(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3),两个所述推板(3)远离内侧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两端固定连接管体(1)内侧壁,两个所述推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4),所述第一齿条(4)中部开设有贯穿口(5),所述贯穿口(5)内滑动连接有螺钉(11),所述螺钉(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3)与第二螺母(14),所述螺钉(11)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齿条(4)的一侧齿轮啮合有换向轮(7),所述换向轮(7)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管体(1)的内壁,所述换向轮(7)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8),所述第二齿条(8)远离换向轮(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9),所述连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乃亮,
申请(专利权)人:翟乃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