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45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包括端口、安全减压面罩基体、沿边、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沿边,且沿边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气阀,所述沿边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充气阀,且第三充气阀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表面设置有第四充气阀,所述第二充气阀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沿边的底端固定有按摩机构,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端口,且端口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加强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的适用性,实现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便于与无创呼吸机拼接的功能,而且避免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出现患者面部生疮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以及健康逐渐的重视起来,其中无创呼吸机时以来领域中重要设备,其在使用时需要用到安全减压面罩,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安全减压面罩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安全减压面罩在使用时由于其使用不舒适,使得其在使用时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2)传统的此类安全减压面罩在使用时由于其不便与无创呼吸机拼装,使得其在使用时实用性低下;(3)传统的此类安全减压面罩在使用时由于其易出现皮肤压疮,使得其在使用时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使用不舒适、不便拼装以及出现皮肤压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包括端口、安全减压面罩基体、沿边、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沿边,且沿边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气阀,所述沿边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充气阀,且第三充气阀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表面设置有第四充气阀,所述第二充气阀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沿边的底端固定有按摩机构,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端口,且端口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端口与安全减压面罩基体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端口呈倒“圆锥”形。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架、内槽以及套环,所述套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且内槽与端口相互配合,所述套环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连接架,且相邻连接架之间的夹角为90°。优选的,所述按摩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以及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所述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外侧的沿边底端设置有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所述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且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优选的,所述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与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呈一体化结构,所述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与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呈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与第四充气阀相互连通,所述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与第一充气阀相互连通,所述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与第三充气阀相连通,所述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与第二充气阀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不仅加强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的适用性,实现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便于与无创呼吸机拼接的功能,而且避免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出现患者面部生疮的现象;(1)通过将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和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采用医用级软硅胶材质,此材质摩擦系数低、耐用、不易变硬变形,患者使用舒适,能够降低皮肤粘膜损伤和感染,安全减压面罩基体和沿边为较硬的硅胶材质,耐腐蚀,加强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的适用性;(2)通过呼吸机连接的端口为螺口,形状为逐渐缩小的圆锥形,可与市面上各种型号的呼吸机连接,实现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便于与无创呼吸机拼接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的实用性;(3)通过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和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分别与第二充气阀、第三充气阀、第四充气阀和第一充气阀连通,再每1cm进行分隔,充气阀采取单独充放气,设定为间隔一格进行充气,在使用时可以像充气床垫一样,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充气,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放气,间隔一段时间后,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格放气,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格充气,做到交替充放气,避免长时间压迫脸部局部皮肤导致皮肤压疮,避免了该安全减压面罩使用时出现患者面部生疮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端口;2、安全减压面罩基体;3、沿边;4、支撑机构;401、连接架;402、内槽;403、套环;5、第一充气阀;6、第二充气阀;7、第三充气阀;8、第四充气阀;9、按摩机构;901、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2、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3、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4、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包括端口1、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沿边3、第一充气阀5和第二充气阀6,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沿边3,且沿边3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气阀6,沿边3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充气阀7,且第三充气阀7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四充气阀8,第二充气阀6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沿边3的底端固定有按摩机构9;按摩机构9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1、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以及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外侧的沿边3底端设置有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1,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的内壁上固定有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且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与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呈一体化结构,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1与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呈一体化结构,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与第四充气阀8相互连通,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与第一充气阀5相互连通,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与第三充气阀7相连通,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与第二充气阀6相连通;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将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1、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和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分别与第二充气阀6、第三充气阀7、第四充气阀8和第一充气阀5连通,再每1cm进行分隔,充气阀采取单独充放气,设定为间隔一格进行充气,在使用时可以像充气床垫一样,气囊外圈第一阻断孔901充气,气囊外圈第二阻断孔902放气,间隔一段时间后,气囊内圈第一阻断孔903格放气,气囊内圈第二阻断孔904格充气,做到交替充放气,避免长时间压迫脸部局部皮肤导致皮肤压疮;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端口1,端口1与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呈一体化结构,端口1呈倒“圆锥”形,便于该安全减压面罩与无创呼吸机安装;且端口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架401、内槽402以及套环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包括端口(1)、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沿边(3)、第一充气阀(5)和第二充气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沿边(3),且沿边(3)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气阀(6),所述沿边(3)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充气阀(7),且第三充气阀(7)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四充气阀(8),所述第二充气阀(6)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所述沿边(3)的底端固定有按摩机构(9),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端口(1),且端口(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包括端口(1)、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沿边(3)、第一充气阀(5)和第二充气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沿边(3),且沿边(3)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气阀(6),所述沿边(3)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充气阀(7),且第三充气阀(7)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四充气阀(8),所述第二充气阀(6)一侧的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所述沿边(3)的底端固定有按摩机构(9),所述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端口(1),且端口(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1)与安全减压面罩基体(2)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端口(1)呈倒“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呼吸机专用安全减压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架(401)、内槽(402)以及套环(403),所述套环(403)的内部设置有内槽(402),且内槽(402)与端口(1)相互配合,所述套环(403)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连接架(401),且相邻连接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琳霍晓鹏朱宏伟姜鸿王振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