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刚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39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开口器,包括钳体、压舌板、限位机构、锁定机构、护牙套和把手,钳体中间设有转轴,压舌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杆,限位机构设置在钳体下部内侧,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槽和限位销,弧形限位槽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套杆,锁定机构设置在限位机构的下侧,锁定机构包括C型夹紧座、套环和调节挡片,锁定机构通过C型夹紧座安装在钳体下部外侧,C型夹紧座的内侧面开设有C型容纳槽,C型夹紧座未开口的一侧与套环连接,套环与套杆配合,调节挡片一端与调节螺栓固定连接,一端在C型容纳槽内滑动设置,调节螺栓与C型夹紧座螺纹连接,且自由端穿过C型夹紧座的外表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限位定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开口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开口器。
技术介绍
麻醉开口器,又称张口器,是用于呼吸困难或者神志不清需洗胃等时用的撑开口腔的器械。开口器本体呈“U”形,开口器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固接有一个手柄。开口器本体具有弹性,开口器本体的两个侧臂在受到由外界压力的压迫时可以向开口器本体的内部或外部中弯曲,当外部压力消失时,开口器本体的两个侧臂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为了防止医生在把持手柄时手部打滑,手柄的外侧面上设有麻纹。目前麻醉开口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麻醉开口器多半采用半开口结构,使用不方便,不能方便安全的使患者保持开口状态,在对将患者开口后,仅具有限位装置,不具备锁定装置,不能稳定的保持开口状态,易脱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现有的麻醉开口器均采用挂钩形式勾住牙齿使患者开口,不能有效的保护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开口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限位定位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麻醉开口器,包括钳体、压舌板、限位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的钳体一端螺旋连接有护牙套,所述的钳体的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的钳体中间设有转轴,且钳体的两操作杆以转轴为基点转动设置,所述的压舌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杆,所述的压舌杆上设有容纳转轴的通槽,所述的压舌杆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机构设置在钳体下部内侧,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槽和限位销,所述的弧形限位槽一端与钳体的其中一个操作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限位销插入弧形限位槽内设置,所述的限位销固设在钳体的另一个操作杆上,所述的弧形限位槽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套杆;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在限位机构的下侧,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C型夹紧座、套环和调节挡片,所述的锁定机构通过C型夹紧座安装在钳体下部外侧,所述的C型夹紧座的内侧面开设有C型容纳槽,所述的C型夹紧座未开口的一侧与套环连接,所述的套环与套杆配合,所述的调节挡片一端与调节螺栓固定连接,一端在C型容纳槽内滑动设置,所述的调节螺栓与C型夹紧座开口侧的远离套环的一端螺纹连接,且自由端穿过C型夹紧座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的C型容纳槽未贯穿C型夹紧座开口侧两端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麻醉开口器为钳式全开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套环内嵌设一塑料套环。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的自由端上设有六角调节盲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麻醉开口器,结构合理,使用简单,开口器为钳式全开口结构,便于麻醉后的病人开口至最大限度,护牙套有效保护使用者的牙齿不受伤害;压舌板可通过压舌杆上下移动,便于开口后压住患者舌头,有利于医疗时对舌头的保护;限位机构和锁定机构配合,使得医疗操作中,可使患者始终保持开口状态,工作稳定性好,利于手术的进行,有效避免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麻醉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麻醉开口器中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钳体;2-压舌板;3-限位机构;301-弧形限位槽;302-限位销;4-锁定机构;401-C型夹紧座;402-套环;403-调节挡片;404-C型容纳槽;405-调节螺栓;5-护牙套;6-把手;7-转轴;8-压舌杆;9-通槽;10-套杆;11-塑料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麻醉开口器,包括钳体1、压舌板2、限位机构3和锁定机构4,所述的钳体1一端螺旋连接有护牙套5,所述的钳体1的另一端设有把手6,所述的钳体1中间设有转轴7,且钳体1的两操作杆以转轴7为基点转动设置,所述的压舌板2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杆8,所述的压舌杆8上设有容纳转轴7的通槽9,转轴7设置在通槽9内,所述的压舌杆8与转轴7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用于实现压舌杆8与转轴7的相对固定;所述的限位机构3设置在钳体1下部内侧,所述的限位机构3包括弧形限位槽301和限位销302,所述的弧形限位槽301一端与钳体1的其中一个操作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限位销302插入弧形限位槽301内设置,所述的限位销302固设在钳体1的另一个操作杆上,所述的弧形限位槽301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套杆10;所述的锁定机构4设置在限位机构3的下侧,所述的锁定机构4包括C型夹紧座401、套环402和调节挡片403,所述的锁定机构4通过C型夹紧座401安装在钳体1下部外侧,所述的C型夹紧座401的内侧面开设有C型容纳槽404,所述的C型夹紧座401未开口的一侧与套环402连接,所述的套环402与套杆11配合,所述的调节挡片403一端与调节螺栓405固定连接,一端在C型容纳槽404内滑动设置,所述的调节螺栓405与C型夹紧座401开口侧的远离套环402的一端螺纹连接,且自由端穿过C型夹紧座40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的C型容纳槽404未贯穿C型夹紧座401开口侧两端设置。所述麻醉开口器为钳式全开口结构。所述套环402内嵌设一塑料套环11。所述调节螺栓405的自由端上设有六角调节盲孔。本具体实施的工作原理为:本开口器使用时,先将开口器调节至闭合状态,然后将护牙套5置于牙齿上,内压把手6,使开口器打开,使患者开口至最大限度,再通过压舌杆8调节压舌板2来压住患者的舌头,然后旋紧锁紧螺栓,使得压舌杆8与转轴7实现相对固定,最后将锁定机构4中的套环402套设在限位机构3中弧形限位槽301一侧的套杆10上,完成开口器张开状态的限位和锁定,医生此时就可以进行医疗,避免了二次伤害,使用结束后,将套环402从套杆10上取出,闭合开口器,然后将开口器拿出,护牙套5可螺旋摘下进行消毒。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压舌板、限位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的钳体一端螺旋连接有护牙套,所述的钳体的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的钳体中间设有转轴,且钳体的两操作杆以转轴为基点转动设置,所述的压舌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杆,所述的压舌杆上设有容纳转轴的通槽,所述的压舌杆与转轴活动连接;/n所述的限位机构设置在钳体下部内侧,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槽和限位销,所述的弧形限位槽一端与钳体的其中一个操作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限位销插入弧形限位槽内设置,所述的限位销固设在钳体的另一个操作杆上,所述的弧形限位槽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套杆;/n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在限位机构的下侧,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C型夹紧座、套环和调节挡片,所述的锁定机构通过C型夹紧座安装在钳体下部外侧,所述的C型夹紧座的内侧面开设有C型容纳槽,所述的C型夹紧座未开口的一侧与套环连接,所述的套环与套杆配合,所述的调节挡片一端与调节螺栓固定连接,一端在C型容纳槽内滑动设置,所述的调节螺栓与C型夹紧座开口侧的远离套环的一端螺纹连接,且自由端穿过C型夹紧座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的C型容纳槽未贯穿C型夹紧座开口侧两端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压舌板、限位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的钳体一端螺旋连接有护牙套,所述的钳体的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的钳体中间设有转轴,且钳体的两操作杆以转轴为基点转动设置,所述的压舌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杆,所述的压舌杆上设有容纳转轴的通槽,所述的压舌杆与转轴活动连接;
所述的限位机构设置在钳体下部内侧,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槽和限位销,所述的弧形限位槽一端与钳体的其中一个操作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限位销插入弧形限位槽内设置,所述的限位销固设在钳体的另一个操作杆上,所述的弧形限位槽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套杆;
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在限位机构的下侧,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C型夹紧座、套环和调节挡片,所述的锁定机构通过C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苏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陈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