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64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13
一种单向阀装置(10),具有主体(11);第一流路(20),其贯通主体(11),一端形成在主体(1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入端口(15),另一端形成在主体(1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出端口(16);第一阀体收容室(21),其设置在第一流路(20)的中途部分;第一阀口(22),其通过将第一阀体收容室(21)的上游侧端部收窄而成,第一阀体(60),其以可直线运动的方式收容在第一阀体收容室(21)内,开闭第一阀口(22)且被施加趋向第一阀口(22)的作用力;侧向流路(50),其与第一流路(20)相交,一端形成在主体(1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二输入端口(17),另一端在第一阀体收容室(21)的内侧面开口。据此,减少组装工时,降低流体泄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向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单向阀的单向阀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流路的中途具有单向阀、且在该单向阀的下游侧的管路与其他管路汇流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汇流的管路彼此间、管路和单向阀之间通过接头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745号公报(第【0042】、【0045】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单向阀、管路和接头的连接部分较多,故不仅要花费工夫进行这些连接操作和密封操作,而且液体泄漏的风险也高。因此,希望减少组装工时,并降低流体泄露风险。为解决课题所采取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阀装置,该单向阀装置具有:主体;第一流路,其贯通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入端口,而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一阀体收容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的中途部分;第一阀口,其通过将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上游侧端部收窄而成;第一阀体,其以可直线运动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内,所述第一阀体开闭所述第一阀口,并且,所述第一阀体被施加趋向所述第一阀口的作用力;以及侧向流路,其与所述第一流路相交,所述侧向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二输入端口,并且,所述侧向流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内侧面开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单向阀装置的右视图;图3是单向阀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单向阀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开启状态下的膨胀阀的放大剖视图;图6(A)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阀体的放大剖视图、图6(B)是开启状态下的第一阀体的放大剖视图;图7(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立体图、图7(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8(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立体图、图8(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9(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9(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单向阀装置10,例如设置在汽车空调的冷媒回路中,与管路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单向阀10具有横向长的长方体状的主体11。下面以主体11的长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在图3中,在主体11内,朝向左侧的表面、朝向右侧的表面分别作为左表面11L、右表面11R。另外,在图3中,纸面的面前侧为主体11的前侧,朝里侧为主体11的后侧,主体11的外表面中朝向上侧的表面、朝向下侧的表面分别作为主体11的上表面11T、下表面11B。在此还想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的外表面中相邻的面彼此垂直。例如,主体11通过在长方体状的部件上穿设后述的第一流路20、第二管路40等多个孔形成。这样的长方体状的部件例如可以由树脂或者金属构成,通过一体成型、一体铸造、锻造等方式成型。如图3所示,主体11中设有呈直线状沿左右方向贯通主体11的第一流路20。第一流路20的一端形成为在主体11的右表面11R开口的第一输入端口15,并且,第一流路20的另一端形成为在主体11的左表面11L开口的第一输出端口16。第一流路20的中途形成有第一阀体收容室21。第一阀体收容室21的上游侧端部(即右端部)收窄形成第一阀口22。另外,在第一阀体收容室21中,设有从第一阀口22向下游侧进行扩径的扩径部24。扩径部24的下游侧(即左侧)设有相对所述扩径部24进行缩径的下游侧缩径部25。另外,在第一流路20中,第一阀口22的上游侧(即右侧)延伸有直径比扩径部24小的上游侧缩径部23。第一阀体收容室21中收容有将第一阀口22开闭的第一阀体60。第一阀体60沿左右方向直线运动,配置成将第一阀口22封闭的关闭位置(参照图6(A))以及将第一阀口22敞开的开启位置(参照图6(B))。此外,第一阀体60通过压缩线圈弹簧61施加趋向第一阀口22的作用力。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体60和第一阀口22构成单向阀。关于第一阀体60的部分将在后续详细论述。如图3所示,主体11中设有与第一流路20相交的大致呈L状的第二流路40。第二流路40由横向孔41和纵向孔42构成。横向孔41配置在第一流路20的下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横向孔41的左端部形成为在主体11的左表面11L开口的第二输出端口18,并且,横向孔41的右端部与纵向孔42连通。纵向孔42从横向孔41的右端部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流路20相交,并在主体11的上表面11T开口。本实施例中,横向孔41与第一流路20平行设置,并且,纵向孔42与横向孔41以及第一流路20正交。如图3和图5所示,主体11中,在第二流路40和第一流路20的相交部分以及第二流路40中从上述相交部分向上的上侧部分的范围设置第二阀体收容室43,第二阀体收容室43被阀体支架32所关闭,阀体支架32与第二流路40中的上表面11T侧的开口相嵌合。即,第二阀体收容室43在第二流路40中形成为第二阀口44和阀体支架32之间的区域,第二阀口44成为第二流路40内从上述交叉部向第二输出端口18侧的出口。第二阀体收容室43内设置有将第二阀口44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31。具体地,第二阀体31在纵向孔42的延伸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沿直线运动,配置成将第二阀口44封闭的关闭位置(参照图3)以及将第二阀口44敞开的开启位置(参照图5)。此外,第二阀体31构成在纵向孔4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圆柱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槽的形状,通过该外周面的环形槽31U,第一流路20和第二流路40的相交部分的内表面与第二阀体31之间形成可供流体通过的空间。而且,第二阀体31位于关闭状态时,从第一输入端口15流入的流体仅能通过第一流路20从第一输出端口16流出。此外,第二阀体31位于开启状态时,流体可从第一输出端口16和第二输出端口两处流出。第二阀体31通过阀体支架32支撑实现直线运动。阀体支架32具有用于使阀体31移动的驱动源33,且阀体支架32从主体11向外伸出。驱动源33安装成将第二流路40的开口封闭的状态。本实施例中,例如驱动源33由螺线管构成,在单向阀装置10中设有具备第二阀体31、阀体支架32、驱动源33和第二阀口44的电磁阀30。此外,如图6(A)所示,第一阀体60包括圆盘状的基座部62、从基座部62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棒部63、从基座部62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腿部65。详细地讲,圆棒部63配置在基座部62的中心轴上,并且,在突出方向的中途位置设有使突出前端一侧缩径的台阶面63D。腿部65的连接根部的外周面具有环状槽,该环状槽中嵌有O型环68,O型环68对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阀体60与第一阀口22之间进行密封。此外,腿部65由向离开基座部62的方向突出且环绕基座部62的中心轴排列的多个(例如3个)独立突出部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阀装置,其中,具有:/n主体;/n第一流路,其贯通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入端口,而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出端口;/n第一阀体收容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的中途部分;/n第一阀口,其通过将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上游侧端部收窄而成;/n第一阀体,其以可直线运动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内,所述第一阀体开闭所述第一阀口,并且,所述第一阀体被施加趋向所述第一阀口的作用力;以及/n侧向流路,其与所述第一流路相交,所述侧向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二输入端口,并且,所述侧向流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内侧面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向阀装置,其中,具有:
主体;
第一流路,其贯通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入端口,而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输出端口;
第一阀体收容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的中途部分;
第一阀口,其通过将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上游侧端部收窄而成;
第一阀体,其以可直线运动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内,所述第一阀体开闭所述第一阀口,并且,所述第一阀体被施加趋向所述第一阀口的作用力;以及
侧向流路,其与所述第一流路相交,所述侧向流路的一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二输入端口,并且,所述侧向流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的内侧面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阀体收容室设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从所述第一阀口扩径,所述扩径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间隔开的内周面,
所述侧向流路在所述扩径部的内周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向阀装置,其中,
所述单向阀装置还具备:
第二流路,其贯穿所述主体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森和宏中山康治见津辉圣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