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43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套,包括主体和防护条,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壳体,且壳体的后端安置有后壳,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按键,所述壳体的后上端开设有摄像头槽,所述壳体的内壁安置有镂空气囊,所述镂空气囊的底部右侧开设有插口。该手机套设置有镂空气囊,本主体由TPU软塑胶制作而成,装配使用时四边由骨位支撑,形成防摔的镂空气囊,骨位支撑防止手机套与电子产品脱落,镂空气囊可让手机套与手机分离,形成有效防摔空间,由高处跌落或接触硬物不会直接损伤手机本身,实现防摔效果,镂空气囊设计,大大提高了手机套的防摔功能,可能实现摔落无损,内由骨位设计支撑,有效减少与手机的接触面,更好的防止接触面刮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套
本技术涉及手机套
,具体为一种手机套。
技术介绍
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套借着移动电话瘦身的契机开始盛行。气垫空压壳手机套主要由TPU塑胶源料加热,经模具成形,手机壳四边由骨位支撑形成镂空气囊,加强防摔保护效果。常规手机壳四边紧贴手机,无法承受跌落冲击,不能起到保护的效果。市场上的手机套使用过程中没有防摔结构,本技术目的为手机及小型电子产品提供防摔,防刮保护,可以实现使用气垫空压壳手机套的电子产品高处跌落地面无损保护,并且其四角容易受到撞击导致手机套掉落,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机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手机套使用过程中没有防摔结构,本技术目的为手机及小型电子产品提供防摔,防刮保护,可以实现使用气垫空压壳手机套的电子产品高处跌落地面无损保护,并且其四角容易受到撞击导致手机套掉落,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套,包括主体和防护条,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壳体,且壳体的后端安置有后壳,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按键,所述壳体的后上端开设有摄像头槽,所述壳体的内壁安置有镂空气囊,所述镂空气囊的底部右侧开设有插口,且插口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四角安置有防护条。优选的,所述后壳包括开口槽、装饰板和手把,且后壳的右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后壳的内部设置有装饰板,且装饰板的右侧设置有手把。优选的,所述后壳、开口槽与装饰板之间为紧密贴合,且装饰板与手把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条包括卡槽和卡扣,且防护条的内壁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置有卡扣。优选的,所述防护条与卡槽之间为紧密贴合,且防护条与卡扣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与后壳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后壳为矩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手机套设置有镂空气囊,本主体由TPU软塑胶制作而成,装配使用时四边由骨位支撑,形成防摔的镂空气囊,骨位支撑防止手机套与电子产品脱落,镂空气囊可让手机套与手机分离,形成有效防摔空间,由高处跌落或接触硬物不会直接损伤手机本身,实现防摔效果,镂空气囊设计,大大提高了手机套的防摔功能,可能实现摔落无损,内由骨位设计支撑,有效减少与手机的接触面,更好的防止接触面刮花;2、该手机套设置有后壳,后壳的右端开设有开口槽,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持内壁手把,有效的将不同画面的装饰板放入主体后端的后壳,分别展现不同的画面,有效的为主体增添美观性和新颖性,通常的手机壳需要直接更换手机壳才能更换外壳画面,使用麻烦,实用性较差;3、该手机套设置有防护条,防护条由橡皮胶材质而制成,当主体受到强大的冲击力时,主体的四角直接摔落在地下容易将手机摔落受损,使用者将防护条卡合在卡槽由卡扣进行固定锁紧,以前的手机套不具备防护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后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壳体;3、后壳;301、开口槽;302、装饰板;303、手把;4、按键;5、摄像头槽;6、镂空气囊;7、插口;8、充电口;9、防护条;901、卡槽;902、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套,包括主体1、壳体2、后壳3、开口槽301、装饰板302、手把303、按键4、摄像头槽5、镂空气囊6、插口7、充电口8、防护条9、卡槽901和卡扣902,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壳体2,且壳体2的后端安置有后壳3后壳3包括开口槽301、装饰板302和手把303,且后壳3的右侧开设有开口槽301,后壳3的内部设置有装饰板302,且装饰板302的右侧设置有手把303,后壳3、开口槽301与装饰板302之间为紧密贴合,且装饰板302与手把303之间为固定连接,由于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壳3,后壳3的右端开设有开口槽301,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持内壁手把303,有效的将不同画面的装饰板302放入主体1后端的后壳3,分别展现不同的画面,有效的为主体1增添美观性和新颖性,通常的手机壳需要直接更换手机壳才能更换外壳画面,使用麻烦,实用性较差,壳体2的右侧设置有按键4,壳体2的后上端开设有摄像头槽5,壳体2的内壁安置有镂空气囊6,壳体2与后壳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后壳3为矩形结构,此方案的手机套壳体的内壁分别双层防护结构,不仅设置了防护条9,还设置了镂空气囊6,其镂空气囊6的加强了手机与手机套的紧密性,解决了以前摔落地下,手机与手机套严重受损,本主体1由TPU软塑胶制作而成,装配使用时四边由骨位支撑,形成防摔的镂空气囊6,骨位支撑防止手机套与电子产品脱落,镂空气囊6可让手机套与手机分离,形成有效防摔空间,由高处跌落或接触硬物不会直接损伤手机本身,实现防摔效果,镂空气囊6设计,大大提高了手机套的防摔功能,可能实现摔落无损,内由骨位设计支撑,有效减少与手机的接触面,更好的防止接触面刮花;镂空气囊6的底部右侧开设有插口7,且插口7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8,壳体2的四角安置有防护条9防护条9包括卡槽901和卡扣902,且防护条9的内壁连接有卡槽901,卡槽901内壁设置有卡扣902,防护条9与卡槽901之间为紧密贴合,且防护条9与卡扣902之间为活动连接,由于主体1的四角设置了防护条9,防护条9由橡皮胶材质而制成,当主体1受到强大的冲击力时,主体1的四角直接摔落在地下容易将手机摔落受损,使用者将防护条9卡合在卡槽901由卡扣902进行固定锁紧,以前的手机套不具备防护结构,常规手机壳四边紧贴手机,无法承受跌落冲击,不能起到保护的效果。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手机套,首先通过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壳3,后壳3的右端开设有开口槽301,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持内壁手把303,有效的将不同画面的装饰板302放入主体1后端的后壳3,分别展现不同的画面,有效的为主体1增添美观性和新颖性,通常的手机壳需要直接更换手机壳才能更换外壳画面,使用麻烦,实用性较差,主体1的四角设置了防护条9,防护条9由橡皮胶材质而制成,当主体1受到强大的冲击力时,主体1的四角直接摔落在地下容易将手机摔落受损,使用者将防护条9卡合在卡槽901由卡扣902进行固定锁紧,以前的手机套不具备防护结构,常规手机壳四边紧贴手机,无法承受跌落冲击,不能起到保护的效果,本主体1由TPU软塑胶制作而成,装配使用时四边由骨位支撑,形成防摔的镂空气囊6,骨位支撑防止手机套与电子产品脱落,镂空气囊6可让手机套与手机分离,形成有效防摔空间,由高处跌落或接触硬物不会直接损伤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套,包括主体(1)和防护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壳体(2),且壳体(2)的后端安置有后壳(3),所述壳体(2)的右侧设置有按键(4),所述壳体(2)的后上端开设有摄像头槽(5),所述壳体(2)的内壁安置有镂空气囊(6),所述镂空气囊(6)的底部右侧开设有插口(7),且插口(7)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8),所述壳体(2)的四角安置有防护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套,包括主体(1)和防护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壳体(2),且壳体(2)的后端安置有后壳(3),所述壳体(2)的右侧设置有按键(4),所述壳体(2)的后上端开设有摄像头槽(5),所述壳体(2)的内壁安置有镂空气囊(6),所述镂空气囊(6)的底部右侧开设有插口(7),且插口(7)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8),所述壳体(2)的四角安置有防护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3)包括开口槽(301)、装饰板(302)和手把(303),且后壳(3)的右侧开设有开口槽(301),所述后壳(3)的内部设置有装饰板(302),且装饰板(302)的右侧设置有手把(30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彬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宏仕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