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13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3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电源转换模块与电压检测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充电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充电参数以及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充电电流,控制电源转换模块为待充电电池充电。通过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输入,并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充电参数,使得充电参数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可以为各种规格的电池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适配性能。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参数可调整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电池,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用户对于电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充电电池因其具有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也就推动了充电装置的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充电装置通常具有固定的充电截止电压和充电电流,也就是说充电参数不可调整。而为了提高充电装置的适配性,充电装置通常具有多个固定的充电截止电压和充电电流,以满足多种充电电池的充电需求。然而目前市场上电子设备所搭载的充电电池种类越来越多,即使具有多个固定充电档位的充电装置也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举例来说,一款4.2V/2A、5V/3A的充电装置对于4.3V或4.35V的充电电池来说,充电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要么因充电电流过低而导致电池充电过慢;要么因充电电流过大而导致电池损坏甚至起火爆炸。综上所述,现有具有固定充电参数的充电装置适配性差,亟需一种充电参数可调整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参数可调整的充电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充电装置适配性差的问题。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电源转换模块与电压检测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电源转换模块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待充电电池,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并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将升压或降压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待充电电池,为待充电电池充电;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回控制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并将检测的充电电流反馈回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充电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充电参数以及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充电电流,向电源转换模块输出充电控制信号。一种实施例中,输入模块包括液晶触控屏。一种实施例中,充电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充电参数。一种实施例中,显示模块包括LCD显示屏,LCD显示屏与控制模块的DATA接口和CLK接口连接。一种实施例中,输入模块包括操作按键,操作按键包括按照设定步长逐级递增的UP按键和按照设定步长逐级递减的DOWN按键,操作按键与控制模块连接。一种实施例中,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晶体管、肖特基二极管、电感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接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用于连接至外部电源;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至控制模块;晶体管的第二极和电感的第一极连接至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接地;电感的第二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二极连接至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至待充电电池的正极。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PWM接口连接至晶体管的控制极。一种实施例中,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极连接至电源转换模块,还用于连接至待充电电池的正极;第一电阻的第二极和第二电阻的第一极连接至控制模块;第二电阻的第二极接地。一种实施例中,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第三电阻的第一极和第四电阻的第一极连接,用于连接至待充电电池的负极;第四电阻的第二极接地;第三电阻的第二极和第三电容的第一极连接至控制模块;第三电容的第二极接地。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Vb接口连接至第一电阻的第二极、第二电阻的第一极;控制模块的Ichg接口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二极、第三电容的第一极。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包括: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电源转换模块与电压检测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确定充电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充电参数以及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充电电流,控制电源转换模块为待充电电池充电。通过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输入,并根据用户输入确定充电参数,使得充电参数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可以为各种规格的电池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适配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又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中电源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又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100可以包括:电源转换模块10、输入模块20、电压检测模块30、电流检测模块40和控制模块50。其中,控制模块50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10、输入模块20、电压检测模块30和电流检测模块40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0与电压检测模块30连接。输入模块20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电源转换模块10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待充电电池,以从外部电源60获取电能,并根据控制模块50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将升压或降压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待充电电池70,为待充电电池70充电;电压检测模块30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70,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70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回控制模块50;电流检测模块40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n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连接;/n所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n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待充电电池,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并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将升压或降压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待充电电池,为待充电电池充电;/n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回控制模块;/n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并将检测的充电电流反馈回控制模块;/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充电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充电参数以及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充电电流,向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充电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转换模块、输入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待充电电池,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并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将升压或降压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待充电电池,为待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回控制模块;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还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并将检测的充电电流反馈回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充电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充电参数以及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充电电流,向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充电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液晶触控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充电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与所述控制模块的DATA接口和CLK接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操作按键,所述操作按键包括按照设定步长逐级递增的UP按键和按照设定步长逐级递减的DOWN按键,所述操作按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伟华黄诗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克斯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