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散热鳍片的方法、机器及其成品技术

技术编号:249583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形成散热鳍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长条状扁平金属板;在金属板的顶、底面上形成一对对平行交错设置的凹折线;分别以第一、第二及第三对成形夹具夹住金属板在顶面上的第一对、底面上的第二对及顶面上的第三对凹折线间的部分;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至一位置,使得金属板在介于第一、第二对成形夹具和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间的部分被弯折成垂直状态,其中第二对成形夹具朝一角度方向移动,第三对成形夹具朝水平方向移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鳍片(folded fin)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连续浪板状且具有交错的ㄇ形散热板及水平底板的散热鳍片的制造方法。随着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的消耗功率增加,散热问题也日益重要,现行的解决方法是在CPU上增设散热装置。起初,散热装置10是由铝挤制一体成型若干个散热板12(如附图说明图1),此一技艺的缺点是制造成本高。改善上述缺点的方法为通过冲压或滚压一铝板使之成为具有若干ㄇ形散热板23的浪板状散热鳍片22后,用树脂(epoxy)或铆钉将散热鳍片22固定至一扁平基板24上以形成散热装置20(如图2)。无论如何,上述两种技艺存在共同的缺点散热板12或23的高宽比(H/W,aspect ratio)很难超过12,因而使其单位长度的散热面积受到限制。当高宽比超过12时,挤制一体成型的散热板12会因脱模困难而断裂。而冲压或滚压则会造成ㄇ形散热板23腹板部25因伸展过度而变薄、断裂。再请参考图3,为增加散热效果,某些通过滚压成型的ㄇ形散热板23会在其腹板部25上形成风孔252。然而由于受滚压成型加工方向的限制,这些风孔252仅能延伸平行于腹板部25的垂直方向,这样的风孔252虽然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但由于其开孔方向与气流的前进方向相互垂直,故在孔口所产生的扰流会使气流的速度明显降低,所以如果可以使风孔的方向变为与腹板部25相互平行的方向,则可提供更佳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具有极佳散热效果的散热鳍片的方法、机器,及通过该种方法及机器所形成的具有较大高宽比且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形成散热鳍片的方法是指一种可形成ㄇ形散热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扁平金属板;在金属板的顶面、底面上形成一对对交错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折线;以第一对成形夹具夹住金属板在顶面上有第一对凹折线的部分,以第二对成形夹具夹住金属板在底面上有第二对凹折线的部分,以第三对成形夹具夹住金属板在顶面上有第三对凹折线的部分;及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至一位置,使得金属板在介于第一、第二对成形夹具和介于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间的部分被弯折成垂直状态,其中,第二对成形夹具以一角度方向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第三对成形夹具以水平方向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依上述本专利技术形成散热鳍片的方法,所需的机器包括一固定机台、一可固定该进入机器中的板材于定位的固定夹头、一可在该固定机台上做水平往复移动的成形夹具承载机构、和由该承载机构所承载而可对板材做弯折加工以形成连续浪板状散热鳍片的三对成形夹具。在操作上,当一板材被送入该机器中而由位于起始位置的三对成形夹具所夹紧后,成形夹具承载机构带动三对成形夹具和板材朝第一对成形夹具方向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接着,第二对成形夹具以一角度方向朝第一对成形夹具上方移动,第三对成形夹具以一水平方向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至一位置,使得板材在介于三对成形夹具间的部分被弯折成垂直状态而形成一ㄇ形散热板。接着固定夹头夹住板材,而成形夹具则离开该ㄇ形散热板。之后,承载机构带动该三对成形夹具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相反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然后该三对成形夹具回复至其起始位置夹紧板材,而固定夹头则松开其对板材的夹持。此后该机器重复上述动作以依序地形成一个接着一个的ㄇ形散热板而构成一连续浪板状散热鳍片。在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中,三对成形夹具起始位置间的相对距离(D)是大致等于ㄇ形散热板的高度(H,H=D+2t,t=板厚),而成形夹具夹头的宽度d则大致等于ㄇ形散热板的宽度(W,W=d+2t,t=板厚)。因为本专利技术机器在成形ㄇ形散热板时完全没有对腹板部产生拉引作用,因此其可制出一具有相当大(理论上为无限大)高宽比的ㄇ形散热板而不会有材料破裂的现象,所以由本专利技术机器所制造的浪板状散热鳍片的ㄇ形散热板的高宽比可大于现有的12倍。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的ㄇ形散热板的高宽比在20-40之间。为方便本专利技术机器的弯折操作,板材在顶面、底面上可先形成有一对对交错设置而间隔相当于d的凹折线。在操作上,第一对和第三对成形夹具夹住板材上具有顶面凹折线间的部分,而第二对夹具夹住板材上具有底面凹折线间的部分。另外为增进散热效果,在形成凹折线同时可在板材介于相邻两对凹折线间的部分上形成垂直于板材上、下缘的开孔或波浪结构。如此,当板材被本专利技术机器弯折形成连续浪板状散热鳍片时,每一个ㄇ形散热板的腹板部上可形成有平行于其横向方向的风孔或波浪结构,而大幅提高该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鳍片不仅可以达最佳散热效果,而且不会因该散热鳍片的高宽比过大而发生断裂现象。图1是一现有铝挤制一体成型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一现有冲压(或滚压)形成的散热鳍片固定至一平坦底板所得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一现有滚压成型散热鳍片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其上形成有增加散热面积的直立风孔;图4是一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长条形铝板的立体图;图5是一沿图4的5-5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一沿图4的6-6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至图15是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机器弯折图4铝板以得到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的各步骤示意图;图16为图15标号16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7为图15标号17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8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长条形铝板的立体图;图19是沿图18的19-19线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20是依据图18铝板所形成的散热鳍片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其上形成有增加散热面积的横向风孔;图2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长条形铝板的立体图;图22是沿图21的22-22线的放大剖面图;及图23是依据图21铝板所形成的散热鳍片的ㄇ形散热板腹板部的部分放大视图。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考图4至图6,要由本专利技术机器弯折加工成散热鳍片的长条形铝板30,其在顶面32、底面34上形成有一对对交错设置的凹折线322、342,以确保铝板30弯折时转角处为直角且不会有弹回(rebound)现象产生。每对凹折线间的距离(d,注d等于成形夹具宽度)大致决定ㄇ形散热板的宽度(W,注ㄇ形散热板的实际宽度为每对凹折线间的距离d加上板材厚度t的两倍,W=d+2t),而相邻成对凹折线间的距离(D,注D等于成形夹具在起始位置的间距)则大致决定ㄇ形散热板的高度(H,注ㄇ形散热板的实际高度为每对凹折线间的距离D加上板材厚度t的两倍,H=D+2t),以下进一步说明。参考图7至图15,本专利技术的弯折机器40包括有一固定机台42、一铝板固定夹头43、一可在该机台42上作水平往复移动的承载机构44、和三对可驱动地装设在该承载机构44上的成形夹具47、48、49。第一对成形夹具47是最远离该固定夹头43,第三对成形夹具49是最接近该固定夹头43,而第二对成形夹具48则位于中间。每一对成形夹具47、48、49分别包括有上夹头472、482、492和下夹头474、484、494。在形成本专利技术连续浪板状散热鳍片时,首先铝板30是被送入机器40中一长度,使得第一、第三对成形夹具47、49对准铝板30顶面凹折线322间的部分,而第二对成形夹具48对准铝板30底面凹折线342间的部分。此后,三对成形夹具47、48、49夹紧该铝板30,而固定夹头43则呈一松开状态(图7)。此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散热鳍片ㄇ形散热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金属板;B.以第一、第二和第三对成形夹具夹住该金属板;及C.朝第一对成形夹具移动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至一位置,使得金属板在介于第一、第二对成形夹具和 介于第二、第三对成形夹具间的部分为垂直状态,其中第二对成形夹具是朝一角度移动,而第三对成形夹具是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毓彬林国川曾兆坤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