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79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属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质监测等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远程发送单元,远程发送单元信号接入物联网,且远程发送单元通过物联网信号连接有远程端服务器,远程端服务器信号连接有客户端,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在水体内能实现原位自动检测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等多项水质参数指标,并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及发展趋势预测、危险预警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资源、水环境与水质监测等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粗的技术方案如放的用水方式已不能适应逐渐增加的用水需求,超负荷使用农药化肥及污水偷排、乱排等现象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严重危害水质健康及用水安全。水质监测是管理和管控水污染状况的有力手段,是掌握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关键。但严峻的水环境现状给地表水水质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地表水监测技术也逐渐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从我国最初对地表水进行监测至今,只有30多年的时间。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一般是通过独立的水质检测装置,或是利用传感器采集水质数据并加以处理、显示和控制,各监测点监测的数据难以综合汇总与分析;或是通过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内以特定的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测得对应指标结果。在对地表水进行监测时,最常用的是理化监测方法,对遥感监测技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等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不够成熟。传统的水质监测站点布局松散、覆盖范围小、监测设备单一,限制了全方位水质数据的获取及对监测断面水环境状况的深入了解。紫外水质检测方法是一种纯物理的光学测量法,不需化学试剂,无二次污染,光电检测速度快,可以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能够及时反应水质参数的动态情况,迅速检测出突发的污染事故,微机室拟定相应的预防机理对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浓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朗博-比尔吸收定律,即在一定的吸收光程下,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k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cm)-1;b为液层厚度(吸收光程),单位为cm;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L。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水中大多数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简单等优点,并可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的检测,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是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主要分析仪表厂商竞相研发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它在水体内能实现原位自动检测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等多项水质参数指标,并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及发展趋势预测、危险预警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远程发送单元,所述远程发送单元信号接入物联网,且远程发送单元通过物联网信号连接有远程端服务器,所述远程端服务器信号连接有客户端,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在水体内能实现原位自动检测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等多项水质参数指标,并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及发展趋势预测、危险预警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支架、防护箱、孔洞和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所述防护箱固定于支架的上端,所述孔洞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孔洞分别开设在防护箱的左右两端,所述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固定于防护箱的后内壁,且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多项水质参数指标,所述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内集成了深紫光电探测模块,且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依据深紫光电探测模块实现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多项水质参数指标的检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太阳能支架、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支架固定于支架的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太阳能支架的上端,所述控制器和蓄电池分别固定于太阳能支架的左右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固定于太阳能支架的右端,且中央控制单元位于蓄电池下端,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卡、数据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时针模块、显示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卡、数据存储模块、时针模块、显示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均单独与处理器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配置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器接口连接U盘、SD卡和TF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远程发送单元固定于太阳能支架的右端,且远程发送单元位于中央控制单元与蓄电池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远程发送单元为GPRSDTU。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箱处于水面以下10-15cm,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处于水面以上80-90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向上倾斜40-4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技术方案可实现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等多项水质信息的原位实时采集,可实现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数据变化过程展示、发展趋势预测、危险预警等功能,并进行数据下载、上传、导出等操作,装置可布置于野外进行实时监测,也可用于分布式网络布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功能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央控制单元处的主要功能框图。其中:1-数据采集单元;11-支架;12-防护箱;13-孔洞;14-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2-中央控制单元;21-多通道数据采集卡;22-数据存储模块;221-大容量数据存储器接口;23-处理器模块;24-时针模块;25-显示模块;26-电源稳压模块;27-串口通信模块;3-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31-太阳能支架;32-蓄电池;33-太阳能电池板;34-控制器;4-远程发送单元;5-物联网;6-远程端服务器;7-客户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单元(2),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远程发送单元(4),所述远程发送单元(4)信号接入物联网(5),且远程发送单元(4)通过物联网(5)信号连接有远程端服务器(6),所述远程端服务器(6)信号连接有客户端(7),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和中央控制单元(2)电连接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单元(2),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远程发送单元(4),所述远程发送单元(4)信号接入物联网(5),且远程发送单元(4)通过物联网(5)信号连接有远程端服务器(6),所述远程端服务器(6)信号连接有客户端(7),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和中央控制单元(2)电连接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包括支架(11)、防护箱(12)、孔洞(13)和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14),所述防护箱(12)固定于支架(11)的上端,所述孔洞(1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孔洞(13)分别开设在防护箱(12)的左右两端,所述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14)固定于防护箱(12)的后内壁,且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14)检测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多项水质参数指标,所述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14)内集成了深紫光电探测模块,且集成分布式水质监测探头(14)依据深紫光电探测模块实现水体COD、BOD、TOC、浊度、泥沙、UV254多项水质参数指标的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紫光电外探测器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源管理单元(3)包括太阳能支架(31)、蓄电池(32)、太阳能电池板(33)和控制器(34),所述太阳能支架(31)固定于支架(11)的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3)固定于太阳能支架(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栋林张开骁于越男何俊戴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禹治流域管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