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70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3
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涉及测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全站仪本体、控制台以及支撑底座,所述全站仪本体内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箱,所述观察箱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镜片,所述控制台设置在全站仪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全站仪本体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全站仪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可开合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共同驱动实现同步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合页关闭时,可以避免外界灰尘、雨水侵袭,同时不需要放入保护箱内就可以进行简单运输,不会由于携带导致外物碰撞到镜头导致全站仪的报废,达到携带方便、保护内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
本技术涉及测绘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
技术介绍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现有的全站仪在不使用时需要将全站仪的主体放入一个保护箱内进行运输,使用时需要在保护箱内取出,再安装在支架上,使用安装过程及其繁琐,且不易携带,且现有的全站仪在暂时不使用时,周围的灰尘容易侵染镜头,且,容易遇到雨天或者其他的极短天气,虽然现有的全站仪上设有镜头挡板,但是其并不能完全的遮挡雨水等,灰尘、雨水等容易造成对全站仪的损坏,因此如何保证全站仪具有便携的特点且具有更好的镜头保护装置,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全站仪的携带不方便、对镜头的保护力度差的技术缺陷,而提出了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包括全站仪本体、控制台以及支撑底座,所述全站仪本体内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箱,所述观察箱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镜片,所述控制台设置在全站仪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全站仪本体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全站仪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可开合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共同驱动实现同步开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关于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竖向方向呈对称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全站仪本体外壁上的驱动装置外壳,所述驱动装置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A与螺杆A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杆A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A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块A,所述移动块A上端与滑块A通过连接块A连接,所述滑块A与设置在驱动装置外壳内壁的滑轨A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A的下端与驱动杆一端连接,驱动杆A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装置外壳与第二合页固定连接;所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B与螺杆B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杆B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B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块B,所述移动块B上端与滑块B通过连接块B连接,所述滑块B与设置在驱动装置外壳内壁的滑轨B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B的下端与驱动杆B一端连接,驱动杆B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装置外壳与第一合页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关于驱动电机成轴对称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全站仪本体顶部设有用于方便移动全站仪本体的提手。进一步的,所述全站仪本体侧部设有调节旋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内侧设有缓冲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在使用时,当不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同时运动,进行同步的相反方向的运动,即,相向运动时,将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关闭,即对观察窗进行封闭,从而达到保护观察窗内镜头的效果,反方向运动时,将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打开,即可开始使用本全站仪,本技术在合页关闭时,可以避免外界灰尘、雨水侵袭,同时不需要放入保护箱内就可以进行简单运输,不会由于携带导致外物碰撞到镜头导致全站仪的报废,达到携带方便、保护内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合页打开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合页关闭主视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全站仪本体、2.第一合页、3.提手、4.第一驱动装置、5.观察镜、6.第二合页、7.第二驱动装置、8.调节旋钮、9.控制台、10.支撑底座、11.驱动电机、12.滑轨A、13.螺杆A、14.滑块A、15.连接块A、16.移动块、17.驱动杆、18.螺杆B、19.滑轨B、20.滑块B、21.连接块B、22.移动块B、23.驱动杆B、24.驱动装置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包括全站仪本体1、控制台9以及支撑底座10,所述全站仪本体1内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箱5,所述观察箱5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镜片,所述控制台9设置在全站仪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全站仪本体1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全站仪本体1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可开合的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所述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由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共同驱动实现同步开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在使用时,当不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同时运动,进行同步的相反方向的运动,即,相向运动时,将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关闭,即对观察窗5进行封闭,从而达到保护观察窗5内镜头的效果,反方向运动时,将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打开,即可开始使用本全站仪,本技术在合页关闭时,可以避免外界灰尘、雨水侵袭,同时不需要放入保护箱内就可以进行简单运输,不会由于携带导致外物碰撞到镜头导致全站仪的报废,达到携带方便、保护内部的效果。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关于所述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竖向方向呈对称结构。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在全站仪本体1外壁上的驱动装置外壳24,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A与螺杆A13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杆A13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A13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块A16,所述移动块A16上端与滑块A14通过连接块A15连接,所述滑块A14与设置在驱动装置外壳24内壁的滑轨A1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A16的下端与驱动杆16一端连接,驱动杆A16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与第二合页6固定连接;所述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B与螺杆B18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杆B18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B18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块B22,所述移动块B22上端与滑块B20通过连接块B21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包括全站仪本体(1)、控制台(9)以及支撑底座(10),所述全站仪本体(1)内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箱(5),所述观察箱(5)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镜片,所述控制台(9)设置在全站仪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全站仪本体(1)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本体(1)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可开合的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所述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由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共同驱动实现同步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包括全站仪本体(1)、控制台(9)以及支撑底座(10),所述全站仪本体(1)内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箱(5),所述观察箱(5)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镜片,所述控制台(9)设置在全站仪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全站仪本体(1)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本体(1)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可开合的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所述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由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共同驱动实现同步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7)关于所述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6)竖向方向呈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保护观察箱镜头装置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在全站仪本体(1)外壁上的驱动装置外壳(24),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A与螺杆A(13)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杆A(13)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外壳(2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A(13)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块A(16),所述移动块A(16)上端与滑块A(14)通过连接块A(15)连接,所述滑块A(14)与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培德张成杰李卫海易才琦邹丹王南生任俊华刘东锋胡冰余秋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