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6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包括软化箱、除氧器、第一换能器、水泵、锅炉单元、第二换能器、处理箱,锅炉单元包括汽包、省煤器、加热设备、蒸汽透平,第一换能器包括换热箱,换热箱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水管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水管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相邻两根气管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每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均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第二换能器与第一换能器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获得更高效余热回收效率,单位换热空间减少,更易实现大型化,制造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是高温气体直接接触管道,通过热传递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再利用加热后的水,此过程中余热回收不彻底且回收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除氧器、第一换能器、水泵、锅炉单元、第二换能器、处理箱,所述软化箱与除氧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第一出液端、第一进气端、第一出气端、第一备用进气端、第一备用出气端,所述第二换能器与第一换能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连通,第一出气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连通,第一出液端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进液口连通;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内,处理箱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优选地,所述锅炉单元包括加热设备、省煤器、汽包、蒸汽透平,所述加热设备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蒸汽透平的出气端与第二输气管另一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换能器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均水平放置的矩形箱,所述换热箱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所述水管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所述水管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相邻两根气管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每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均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优选地,所述水管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第一出液端连通,位于上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气端、第一备用出气端连通,位于下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第一备用进气端连通;其中,水管两外端与第二连通管外端均套有第一法兰,第一进液端端口、第一出液端端口均套设有与第一法兰对应的第二法兰,水管两端的第一法兰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进液端端口、第一出液端端口的第二法兰螺纹连接。优选地,每根所述气管内均分布有挡板,相邻两块挡板呈错位卡设在水管的上下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备用进气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所述第一备用出气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余热回收流程的简化,更易实现流水化,适合大型煤炭发电类工厂使用;2、通过对换能器的优化,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了能耗简化了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可获得更高效余热回收效率,单位换热空间减少,更易实现大型化,制造成本降低。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构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剖面图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管走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挡板示意图;图中序号: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汽包4、省煤器5、加热设备6、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蒸汽透平11、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第一密封帽332、第二密封帽342、水管35、挡板36、气管37、换热箱38、第一连通管39、第二连通管40、螺栓310、第一法兰311、第二法兰3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7,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所述软化箱1与除氧器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2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3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所述第二换能器9与第一换能器3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9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8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10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连通,第一出气端34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连通,第一出液端32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8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10内,处理箱10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所述软化箱1为TEO7782耐酸碱污水处理软化活性炭罐,所述除氧器2为QA3-48锅炉除氧设备,所述汽包4为FQG-273锅炉汽包,所述省煤器5为永顺机械公司生产的LRF型热风炉铸铁省煤器,所述加热设备6为诸城盛盈机械公司生产的SY-1200*3600mm加热设备,所述水泵7为上海诚械泵业公司生产的XBD19.8/25-80G*9给水泵,所述处理箱10为山东凤禹公司生产的HSC-4循环水处理箱,所述蒸汽透平11为山东华东风机有限公司生产的MVR透平蒸汽压缩机。在本技术中,所述锅炉单元8包括加热设备6、省煤器5、汽包4、蒸汽透平11,所述加热设备6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6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5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5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箱(1)与除氧器(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2)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3)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所述第二换能器(9)与第一换能器(3)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9)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8)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n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10)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连通,第一出气端(34)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连通,第一出液端(32)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8)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10)内,处理箱(10)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箱(1)与除氧器(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2)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3)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所述第二换能器(9)与第一换能器(3)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9)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8)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
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10)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连通,第一出气端(34)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连通,第一出液端(32)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8)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10)内,处理箱(10)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单元(8)包括加热设备(6)、省煤器(5)、汽包(4)、蒸汽透平(11),所述加热设备(6)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6)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5)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5)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11)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蒸汽透平(11)的出气端与第二输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帕纶珂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