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4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包括两榀门架、拱形的模板和设于所述门架下方的行走机构,所述门架包括横梁和两端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依次连接有举升油缸、滑座和平移机构,所述立柱上设有支撑丝杆和边模油缸,两榀所述门架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上纵梁连接,底部之间通过两根下纵梁连接,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均设有滑套,所述上纵梁的顶面设有弦梁,所述弦梁上设有顶模立柱;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底座、行走轮、第一滑轨和推动台车的第一油缸。其减少了门架数量,解决了以往施工空间不足的缺陷,采用了无轨行走结构,无需人工搬运轨道及轨枕,从而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中,为了防止挖掘出的隧道由于自身重力坍塌,需要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作为隧道的内衬结构,而隧道衬砌台车则是集模板浇筑、模板运输及模板施工等功能为一体的工程设备,常用的隧道衬砌台车由沿隧道方向排布的多个门架组成,施工空间狭小,隧道内台车的移动则是通过在隧道内铺设轨道,台车沿轨道滑动完成,轨道铺设麻烦,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其减少了门架数量,解决了以往施工空间不足的缺陷,采用了无轨行走结构,无需人工搬运轨道及轨枕,进而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包括沿隧道方向设置的两榀门架、设于所述门架外的拱形的模板和设于所述门架下方的用于使门架沿隧道方向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模板包括顶模和设于所述顶模两侧的边模,所述门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所述横梁两端下方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举升油缸、滑座和推动台车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边模的支撑丝杆和拉起所述边模的边模油缸,两榀所述门架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上纵梁连接,每根上纵梁有多节,每节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之间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下纵梁连接,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座移动的滑套,所述上纵梁的顶面设有沿隧道径向方向设置的弦梁,所述弦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模的顶模立柱;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滑轨、第一油缸和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行走轮,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行走轮的凹槽,所述行走轮两侧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下纵梁底面,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设有用于限制行走轮移动的限位块,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端与所述下纵梁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油缸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台车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油缸为伸出状态,等一版混凝土凝固后,台车在需脱模后行走至下一版,当台车行走时,边模用边模油缸拉回收起,举升油缸回收,台车整体下降,等行走机构落地之后继续回收举升油缸,平移机构就会被倒提离地,这时候回收第一油缸,台车整体沿纵向方向整体移动,等行走轮走到第一滑轨的端头后,再将举升油缸伸出,举起台车至行走机构脱离地面,这时再将第一油缸打开,将行走轮推回至初始行走的状态,然后重复前述操作完成无轨行走过程;而连接两榀门架的上纵梁上设的弦梁和立柱也减少了门架的数量,使得台车仅需两榀门架便可撑起整个顶模,一定程度地增加了施工空间,解决了以往施工空间不足的缺陷。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沿所述模板径向设置的第二油缸和与所述第二油缸铰接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面设有供台车沿所述模板径向移动的第二滑轨。所述平移机构能够对台车的位置进行左右微调至施工要求位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纵梁的底部设有丝杆支撑块,所述丝杆支撑块上也设有支撑丝杆。由于上纵梁沿隧道方向设置,因此在上纵梁底部设置丝杆支撑块,能够沿隧道方向设置多个支撑丝杆,防止边模混凝土对其受力太大导致内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板底部设有撑地丝杆。由于所述模板成拱形且由多块组成,设置所述撑地丝杆能够防止模板散架内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纵梁底部设有基础千斤。由于下纵梁仅由两端的平移机构支撑,而立柱底端设于下纵梁上,浇筑过程中,力会通过立柱传到至下纵梁,因此在移动完成后再下纵梁底部设置基础千斤能够防止下纵梁被压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台车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油缸为伸出状态,等一版混凝土凝固后,台车在需脱模后行走至下一版,当台车行走时,边模用边模油缸拉回收起,举升油缸回收,台车整体下降,等行走机构落地之后继续回收举升油缸,平移机构就会被倒提离地,这时候回收第一油缸,台车整体沿纵向方向整体移动,等行走轮走到第一滑轨的端头后,再将举升油缸伸出,举起台车至行走机构脱离地面,这时再将第一油缸打开,将行走轮推回至初始行走的状态,然后重复前述操作完成无轨行走过程;而连接两榀门架的上纵梁上设的弦梁和立柱也减少了门架的数量,使得台车仅需两榀门架便可撑起整个顶模,一定程度地增加了施工空间,解决了以往施工空间不足的缺陷;2、所述平移机构能够对台车的位置进行左右微调至施工要求位置;3、由于上纵梁沿隧道方向设置,因此在上纵梁底部设置丝杆支撑块,能够沿隧道方向设置多个支撑丝杆,防止边模混凝土对其受力太大导致内收;4、由于所述模板成拱形且由多块组成,设置所述撑地丝杆能够防止模板散架内塌;5、由于下纵梁仅由两端的平移机构支撑,而立柱底端设于下纵梁上,浇筑过程中,力会通过立柱传到至下纵梁,因此在移动完成后再下纵梁底部设置基础千斤能够防止下纵梁被压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平移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门架,11-横梁,12-立柱,13-凸块,14-举升油缸,15-滑座,16-支撑丝杆,17-滑套,18-边模油缸,2-上纵梁,21-弦梁,22-顶模立柱,23-丝杆支撑块,3-下纵梁,31-基础千斤,4-模板,41-撑地丝杆,42-顶模,43-边模,5-行走机构,51-第一底座,52-第一滑轨,53-第一油缸,行走轮-54,限位块-55,6-平移机构,61-第二底座,62-第二滑轨,63-第二油缸。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包括沿隧道方向设置的两榀门架1、设于门架1外的拱形的模板4和设于门架1下方的用于使门架1沿隧道方向行走的行走机构5,模板4包括顶模42和设于顶模42两侧的边模43,门架1包括横梁11和设于横梁11两端下方的两根立柱12,立柱12的中部设有凸块13,凸块13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举升油缸14、滑座15和推动台车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6,立柱12上设有用于支撑边模43的支撑丝杆16和拉起边模43的边模油缸18,两榀门架1的横梁11之间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上纵梁2连接,每根上纵梁2有多节,每节之间通过拉杆连接,立柱12的底部之间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下纵梁3连接,下纵梁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纳滑座15移动的滑套17,上纵梁2的顶面设有沿隧道径向方向设置的弦梁21,弦梁21上设有用于支撑顶模42顶部的顶模立柱22;行走机构5包括第一底座51、第一滑轨5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方向设置的两榀门架、行走机构和设于所述门架外的拱形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顶模和设于所述顶模两侧的边模,所述门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所述横梁两端下方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举升油缸、滑座和平移机构,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边模的支撑丝杆和拉起边模的边模油缸,两根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沿模板轴向方向设置的两根上纵梁,所述上纵梁的顶面设有沿隧道径向方向设置的弦梁,所述弦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模的顶模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之间沿模板轴向方向设有两根下纵梁,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均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包覆所述滑座设置;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滑轨、第一油缸和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行走轮,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行走轮的凹槽,所述行走轮两侧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下纵梁底面,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设有用于限制行走轮移动的限位块,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端与所述下纵梁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油缸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轨隧道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方向设置的两榀门架、行走机构和设于所述门架外的拱形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顶模和设于所述顶模两侧的边模,所述门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所述横梁两端下方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举升油缸、滑座和平移机构,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边模的支撑丝杆和拉起边模的边模油缸,两根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沿模板轴向方向设置的两根上纵梁,所述上纵梁的顶面设有沿隧道径向方向设置的弦梁,所述弦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模的顶模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之间沿模板轴向方向设有两根下纵梁,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均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包覆所述滑座设置;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滑轨、第一油缸和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行走轮,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行走轮的凹槽,所述行走轮两侧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下纵梁底面,所述第一滑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元王韬李方米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常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