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30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翻转装置。该阻尼翻转装置包括壳体和输出轴,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扁位轴、弹簧和移动块;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移动块沿轴向咬合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与输出轴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移动块随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弹簧以及移动块均套设在所述扁位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作用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降阻垫圈与所述移动块作用连接。该阻尼翻转装置用于辅助翻盖的翻转,具有使翻盖缓停关闭的作用,能实现翻盖翻转关闭时的良好缓停效果;而且,在翻转关闭达到小角度时,可实现阻尼的定位降低,操作便捷性更好,并能有效避免缓停关闭末端存在翻盖未闭合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翻转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阻尼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家用电器及汽车领域中,包括洗衣机、电冰箱、马桶板及汽车,均设置有需要进行翻转开启的翻盖,如洗衣机盖板及汽车尾门等。这些翻盖在进行翻转时,翻转角度无需过大,仅需开启≤90°的小角度即可进行工作。而且,在进行翻转关闭时需要有缓停的效果,以避免翻盖的急速关闭时而受到猛烈撞击,或者夹伤人体,这通常采用具有阻尼作用的阻尼翻转器来实现该效果。然而,现有的阻尼翻转器在进行缓停关闭时,关闭达到的角度越小,所产生的阻尼作用越大,使得需要作用的外作用力也需相应增大,操作便捷性仍不够好。而且,如无随着关闭角度变小而相应增大的外作用力,在关闭末端会存在翻盖未闭合的误操作,容易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阻尼翻转装置。该阻尼翻转装置用于辅助翻盖的翻转,具有使翻盖缓停关闭的作用,能实现翻盖翻转关闭时的良好缓停效果;而且,在翻转关闭达到小角度时,可实现阻尼的定位降低,保持实现小角度缓停关闭的同时,外作用力无需继续增大,操作便捷性更好,并能有效避免缓停关闭末端存在翻盖未闭合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阻尼翻转装置,包括壳体、扁位轴、弹簧、移动块以及输出轴;所述扁位轴、弹簧以及移动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移动块沿轴向咬合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轴可发生相对转动;且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轴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移动块随所述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弹簧以及移动块依次套设在所述扁位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作用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降阻垫圈与所述移动块作用连接;所述定位降阻垫圈与所述移动块可定位配合以降低对所述输出轴的阻尼作用。优选的,所述定位降阻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套设在所述扁位轴上,且与所述扁位轴可同步转动;所述垫圈本体的朝向所述移动块的表面上具有定位凸起;所述移动块的朝向所述定位降阻垫圈的表面上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可定位适配。更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定位凹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更优选的,两相邻的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夹角呈90°。优选的,所述弹簧包括内弹簧,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弹簧外的外弹簧。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上具有第一导脊;而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壳体导槽,所述第一导脊与所述壳体导槽适配;通过所述第一导脊与所述壳体导槽的配合,所述移动块可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移动,且可随所述壳体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输出轴包括咬合部以及外轴部;所述咬合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移动块沿轴向通过曲面咬合连接;所述外轴部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优选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扁位轴同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通过弹簧、移动块以及输出轴的配合,在壳体与输出轴发生相对转动时,可形成摩擦阻尼作用,从而在该装置用于辅助翻盖的翻转关闭时,具有使翻盖缓停关闭的作用,能实现翻盖翻转关闭时的良好缓停效果;而且,通过在弹簧与移动块之间设置定位降阻垫圈,在翻转关闭达到小角度时,定位降阻垫圈上的定位凸起与移动块的定位凹槽相互定位适配,可减小弹簧的压缩量,从而实现阻尼的定位降低,在保证可持续实现小角度缓停关闭的同时,关闭的外作用力无需继续增大,操作便捷性更好,并能有效避免缓停关闭末端存在翻盖未闭合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在不同视向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的局部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中定位降阻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阻尼翻转装置中定位降阻垫圈与移动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壳体,2-扁位轴,3-弹簧,31-内弹簧,32-外弹簧,4-移动块,41-定位凹槽,42-第一导脊,43-第一曲面咬合齿,5-输出轴,51-咬合部,511-第二曲面咬合齿,52-外轴部,6-定位降阻垫圈,61-垫圈本体,611-定位凸起,7-端盖,8-壳体密封垫,9-端盖密封垫,10-轴套,11-O型圈,12-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阻尼翻转装置,包括壳体1、扁位轴2、弹簧3、移动块4以及输出轴5;所述扁位轴2、弹簧3以及移动块4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而所述输出轴5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移动块4沿轴向咬合连接。而且,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5与所述扁位轴2同心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5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其中,具体的,所述输出轴5包括咬合部51以及外轴部52。所述咬合部51位于所述壳体1内,移动块4的朝向输出轴5的一面上具有第一曲面咬合齿43,而咬合部51的朝向移动块4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曲面咬合齿511,第一曲面咬合齿43与第二曲面咬合齿511适配,使输出轴5的咬合部51可与所述移动块4沿轴向进行曲面咬合连接。移动块4与输出轴5沿轴向通过曲面咬合连接,在移动块4与输出轴5发生相对转动时,可将曲面径向上的位移转化为轴向上的位移。而所述外轴部52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一端开通,以容纳输出轴5的外轴部52伸出至壳体1外。而且,壳体1的开通端配合设置有端盖7,端盖7通过螺钉12锁紧在壳体1上;且端盖7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壳体密封垫8,对端盖7与壳体1之间的配合进行装配缓冲及密封。并且,端盖7上开设有开口,以容纳外轴部52贯穿,开口的孔径小于咬合部51的直径,从而使咬合部51能始终被卡紧在壳体1内。此外,外轴部52与端盖7之间设置有轴套10,增强装配缓冲及密封;轴套10套设在外轴部52上,轴套10上具有第二导脊,而端盖7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导脊对应适配的第二导槽,使轴套10可与端盖7适配,且可与端盖7一起随壳体1同步转动。而且,轴套10与外轴部52之间还套设有O型圈11,轴套10与端盖7之间设置有端盖密封垫9,进一步增强装配缓冲及密封。在该阻尼翻转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扁位轴(2)、弹簧(3)、移动块(4)以及输出轴(5);所述扁位轴(2)、弹簧(3)以及移动块(4)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n所述输出轴(5)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移动块(4)沿轴向咬合连接;所述输出轴(5)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壳体(1)与所述输出轴(5)可发生相对转动;且所述壳体(1)与所述输出轴(5)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移动块(4)随所述壳体(1)同步转动;/n所述弹簧(3)以及移动块(4)均套设在所述扁位轴(2)上;所述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作用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降阻垫圈(6)与所述移动块(4)作用连接;所述定位降阻垫圈(6)与所述移动块(4)可定位配合以降低对所述输出轴(5)的阻尼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扁位轴(2)、弹簧(3)、移动块(4)以及输出轴(5);所述扁位轴(2)、弹簧(3)以及移动块(4)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
所述输出轴(5)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移动块(4)沿轴向咬合连接;所述输出轴(5)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壳体(1)与所述输出轴(5)可发生相对转动;且所述壳体(1)与所述输出轴(5)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移动块(4)随所述壳体(1)同步转动;
所述弹簧(3)以及移动块(4)均套设在所述扁位轴(2)上;所述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作用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降阻垫圈(6)与所述移动块(4)作用连接;所述定位降阻垫圈(6)与所述移动块(4)可定位配合以降低对所述输出轴(5)的阻尼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降阻垫圈(6)包括垫圈本体(61);所述垫圈本体(61)套设在所述扁位轴(2)上,且与所述扁位轴(2)可同步转动;
所述垫圈本体(61)的朝向所述移动块(4)的表面上具有定位凸起(611);所述移动块(4)的朝向所述定位降阻垫圈(6)的表面上开设有定位凹槽(41);所述定位凸起(611)与所述定位凹槽(41)可定位适配。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紫虹吴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仝达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