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7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包括顶板,降噪夹管,降噪阵点,降噪集管,隔离腔,收音腔,隔音腔,支撑柱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降噪夹管,且降噪夹管的两侧均设置有降噪阵点,该降噪阵点的一侧设置有降噪集管;所述降噪集管的一侧设置有隔离腔,且隔离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音腔,该收音腔的一侧设置有隔音腔;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覆盖,降噪阵点和收音腔的设置,通过软性接触从根本上减少噪音音源的分贝,以此提高后续做工的整体效果,实现稳定的降噪做工,避免棚顶结构在雨水冲击下产生巨大噪音对周围产生噪音污染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房屋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承重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有钢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相较之下,围护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显而易见的防护结构,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建筑结构,现有围护结构较为便利的便是棚状结构,棚顶安装便利,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之一在校园等区域,可以经常见到停车棚的身影,停车棚一般距离校舍较近,避免在下雨天学生的车子遭受雨淋的问题,但是现有棚体建筑结构依然存在着单一防水,不注重消音降噪,因此在雨水接触棚顶是会产生较大噪音,使得学生在下雨期间上课时常受到来自棚顶的噪音污染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以解决现有棚体建筑结构依然存在着单一防水,不注重消音降噪,因此在雨水接触棚顶是会产生较大噪音,使得学生在下雨期间上课时常受到来自棚顶的噪音污染的问题。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包括顶板,降噪夹管,降噪阵点,降噪集管,隔离腔,收音腔,隔音腔,支撑柱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降噪夹管,且降噪夹管的两侧均设置有降噪阵点,该降噪阵点的一侧设置有降噪集管;所述降噪集管的一侧设置有隔离腔,且隔离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音腔,该收音腔的一侧设置有隔音腔;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顶板包括防水覆盖和导流槽,且顶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覆盖,该顶板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收音腔包括蜂窝层和吸音腔,且收音腔的内部设置有蜂窝层,该收音腔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吸音腔;所述顶板采用类梯形结构的铝合金吸音板,且顶板采用双层夹腔结构进行安装成型,该顶板的上端结构贯穿连接在降噪夹管的上端外围形成嵌套结构并通过焊接结构与底端顶板形成整体结构;所述降噪夹管采用管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夹管的上端均匀分布在顶板的中间区域表面,该降噪夹管外围通过贯穿连接有降噪阵点并贯通连接在顶板的坡边位置表面;所述降噪阵点采用柱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阵点对称分布在降噪夹管的两侧且与顶板形成降噪整体,该降噪阵点的外漏横截面均为圆形并且其长度根据顶板的坡边结构进行调整;所述降噪集管采用聚氨酯弹性体,且降噪集管通过贯通结构胶粘固定在降噪阵点的一侧并与单个降噪阵点形成连接结构,该降噪集管采用对称分布。所述隔音腔采用腔体结构的热塑性弹性体,且隔音腔通过填充设置在上端顶板与收音腔的底端空腔内部降噪夹管与降噪阵点的外围,该隔音腔用于隔离噪音形成稳定降噪结构。所述收音腔采用同顶板相同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收音腔通过贯通连接降噪夹管的底部并通过胶粘固定,该收音腔的内部填充有蜂窝棉结构的蜂窝层。所述吸音腔采用同收音腔相同结构的热塑弹性体,且吸音腔通过填充结构设置在蜂窝层的上端表面,该吸音腔与蜂窝层均用于隔音降噪。所述隔音腔采用螺旋结构的热塑弹性体,且隔音腔通过填充设置在顶板的表面,该隔音腔与底端顶板形成直接接触并固定为整体结构。所述防水覆盖采用矩形结构的EPDM材料,且防水覆盖通过胶粘固定在顶板的外表面并与降噪夹管或降噪阵点形成平面结构,该顶板的两侧通过开设设置有波浪结构的导流槽用于导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防水覆盖的设置,通过软性接触避免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接触硬性结构的产生的高噪音的问题,由此产生在根本上产生低噪音而后降噪的稳定做工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降噪阵点的设置,通过降噪结构均匀分布搭配内部结构实现稳定的传输结构,避免现有结构中单一防水对外部事物产生的噪音污染,提高使用体验。3.本技术收音腔的设置,采用衔接结构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做工体验,通过承接上端残余噪音并进行噪音消耗与止停,实现稳定的降噪做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顶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收音腔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11-防水覆盖,12-导流槽,2-降噪夹管,3-降噪阵点,4-降噪集管,5-隔离腔,6-收音腔,61-蜂窝层,62-吸音腔,7-隔音腔,8-支撑柱,9-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包括顶板1,降噪夹管2,降噪阵点3,降噪集管4,隔离腔5,收音腔6,隔音腔7,支撑柱8和底板9,本申请内部涉及的棚顶建筑结构,在安装时需要安装支撑柱即表阿米固定防护结构已达到稳定的目的,在安装完毕后,底端支撑柱8搭配底板9以及外部固定连接结构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在下雨时,雨水由上至下落下,首先接触顶板1表面的防水覆盖11与降噪夹管2与降噪阵点3,雨水实现软接触,避免硬性接触形成的噪音较大的问题,在接触初期就实现低噪音结构,内部顶板1保证装置的强度与受力程度,保证稳定性,然后噪音在棚顶传输过程中,通过降噪夹管2与降噪阵点3产生传输,进入棚顶内部,在内部的降噪集管4接触降噪阵点3的内部噪音进行弱化传递,噪音进入隔离腔5,由于隔离腔5的密封结构,噪音在隔离腔5的传播速度降低,产生噪音消耗,在隔离腔5进行降噪隔离后,可阻隔大部分噪音,小部分噪音进入收音腔6,连同降噪夹管2的内部噪音一起在收音腔6穿透吸音腔62与蜂窝层61,收音腔6内部的吸音腔62与蜂窝层61均采用吸音降噪材料,实现对噪音的双重消耗,以此达到降噪的目的,最后通过隔音腔7实现噪音的传递隔离,由此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降噪夹管(2),降噪阵点(3),降噪集管(4),隔离腔(5),收音腔(6),隔音腔(7),支撑柱(8)和底板(9),所述顶板(1)的内部设置有降噪夹管(2),且降噪夹管(2)的两侧均设置有降噪阵点(3),该降噪阵点(3)的一侧设置有降噪集管(4);所述降噪集管(4)的一侧设置有隔离腔(5),且隔离腔(5)的一侧设置有收音腔(6),该收音腔(6)的一侧设置有隔音腔(7);所述顶板(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的底端设置有底板(9);所述顶板(1)包括防水覆盖(11)和导流槽(12),且顶板(1)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覆盖(11),该顶板(1)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导流槽(12);所述收音腔(6)包括蜂窝层(61)和吸音腔(62),且收音腔(6)的内部设置有蜂窝层(61),该收音腔(6)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吸音腔(62);所述顶板(1)采用类梯形结构的铝合金吸音板,且顶板(1)采用双层夹腔结构进行安装成型,该顶板(1)的上端结构贯穿连接在降噪夹管(2)的上端外围形成嵌套结构并通过焊接结构与底端顶板(1)形成整体结构;所述降噪夹管(2)采用管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夹管(2)的上端均匀分布在顶板(1)的中间区域表面,该降噪夹管(2)外围通过贯穿连接有降噪阵点(3)并贯通连接在顶板(1)的坡边位置表面;所述降噪阵点(3)采用柱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阵点(3)对称分布在降噪夹管(2)的两侧且与顶板(1)形成降噪整体,该降噪阵点(3)的外漏横截面均为圆形并且其长度根据顶板(1)的坡边结构进行调整;所述降噪集管(4)采用聚氨酯弹性体,且降噪集管(4)通过贯通结构胶粘固定在降噪阵点(3)的一侧并与单个降噪阵点(3)形成连接结构,该降噪集管(4)采用对称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降噪型防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降噪夹管(2),降噪阵点(3),降噪集管(4),隔离腔(5),收音腔(6),隔音腔(7),支撑柱(8)和底板(9),所述顶板(1)的内部设置有降噪夹管(2),且降噪夹管(2)的两侧均设置有降噪阵点(3),该降噪阵点(3)的一侧设置有降噪集管(4);所述降噪集管(4)的一侧设置有隔离腔(5),且隔离腔(5)的一侧设置有收音腔(6),该收音腔(6)的一侧设置有隔音腔(7);所述顶板(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的底端设置有底板(9);所述顶板(1)包括防水覆盖(11)和导流槽(12),且顶板(1)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覆盖(11),该顶板(1)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导流槽(12);所述收音腔(6)包括蜂窝层(61)和吸音腔(62),且收音腔(6)的内部设置有蜂窝层(61),该收音腔(6)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吸音腔(62);所述顶板(1)采用类梯形结构的铝合金吸音板,且顶板(1)采用双层夹腔结构进行安装成型,该顶板(1)的上端结构贯穿连接在降噪夹管(2)的上端外围形成嵌套结构并通过焊接结构与底端顶板(1)形成整体结构;所述降噪夹管(2)采用管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夹管(2)的上端均匀分布在顶板(1)的中间区域表面,该降噪夹管(2)外围通过贯穿连接有降噪阵点(3)并贯通连接在顶板(1)的坡边位置表面;所述降噪阵点(3)采用柱状结构的聚烯烃弹性体,且降噪阵点(3)对称分布在降噪夹管(2)的两侧且与顶板(1)形成降噪整体,该降噪阵点(3)的外漏横截面均为圆形并且其长度根据顶板(1)的坡边结构进行调整;所述降噪集管(4)采用聚氨酯弹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朱羿桥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