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7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包括皿体和培养部,所述皿体开设有培养腔和清洗腔,所述培养部位于所述培养腔中,所述培养部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若干支撑件,若干支撑件顶部设置有安装环,若干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若干贯穿孔。本申请的胚胎集簇培养皿结构简单且紧凑、操作方便,能够提高胚胎培养的质量及提高优质胚胎率的胚胎集簇培养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培养皿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需采用培养皿对胚胎进行培养,培养皿由皿体和皿盖两部分组成,皿盖扣在皿体上。当前,常规制作培养滴的方式是在培养皿皿体内制作10~12个约25~30μl独立的培养液滴,然后将3ml培养矿物质油加入该培养皿内,完全覆盖住培养液滴,接着在该培养皿皿底外侧对应着小液滴边缘标记编号,并在37℃的温度、含6%二氧化碳培养箱进行平衡液体培养。对于现有的培养皿结构会衍生一些操作风险和弊端。首先,培养液滴的大小各个生殖中心的制作标准不统一,有定量制作,而且定量标准也不一样;同时也有不定量制作的,可能导致对胚胎在不同大小液滴生长的优劣不同;不管哪种配液方式都会对操作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耗时长,尤其对于不熟练的操作人员或者新人,需要更长的制备时间,会导致培养基在制备过程中渗透压改变,进而对胚胎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培养皿底部的培养滴标记和培养皿盖上的姓名标记采用油性记号笔编码,记号笔的墨水会释放易挥发有机物(VOC)存在培养箱内,对胚胎发育也有一定危害;另外,培养皿的皿盖和皿体衔接部分的结构不紧密,在没拿好的情况下容易打翻,将培养皿里的胚胎散落出来;最后,皿体壁部分与培养油距离较近,在操作过程手持皿体时,若不小心会接触到培养用油造成污染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胚胎培养的质量及提高优质胚胎率的胚胎集簇培养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包括皿体和培养部,所述皿体开设有培养腔和清洗腔,所述培养部位于所述培养腔中,所述培养部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若干支撑件,若干支撑件顶部设置有安装环,若干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若干贯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胚胎集簇培养皿,利用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进行胚胎培养,实现独立观察效果,又由于支撑件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若干贯穿孔,培养液之间物质可互相传递,使得胚胎自分泌和旁分泌能促进胚胎之间的发育潜能,能够提高胚胎培养的质量及提高优质胚胎率。又因培养液滴之间无空隙,还能提高制作相同数量的液滴的制作效率及节约培养矿物质油。同时利用,所述皿体开设有培养腔和清洗腔,培养腔和清洗腔并列设置,结构紧凑,便于快速清洗培养样本。较佳的,所述培养腔的尺寸大于所述清洗腔的尺寸。具体地,所述培养腔和所述清洗腔自开口到腔底部呈上宽下窄结构。较佳的,所述培养腔的顶部宽为20mm,底部宽为10mm;所述清洗腔的顶部宽为10mm,底部宽为5mm。较佳的,所述皿体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皿体具有上壁,所述上壁向四周延伸形成手持部。较佳的,所述皿体上表面具有贴标区。较佳的,所述手持部呈波浪结构。较佳的,所述培养腔和所述清洗腔的顶部高于所述上壁设置。较佳的,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0.1mm~0.15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胚胎集簇培养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胚胎集簇培养皿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胚胎集簇培养皿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胚胎集簇培养皿中培养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培养部中培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胚胎集簇培养皿100,皿体10,培养腔11,清洗腔13,侧壁14,上壁15,手持部17,贴标区19,培养部30,培养单元31,支撑件311,安装环313,间隔部315,贯穿孔317。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图1-图3展示的是本申请的胚胎集簇培养皿100,包括皿体10和培养部30,皿体10开设有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培养部30位于培养腔11中,培养部30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31,请参考图4-图5,培养单元31包括若干支撑件311,若干支撑件311顶部设置有安装环313,若干支撑件311之间设有间隔部315,间隔部315设有若干贯穿孔317。在培养腔11内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体,然后在培养液体上覆盖一层培养矿物油,防止培养液体挥发,培养液体和培养矿物油的加入量不进行限定,以不超过安装环313为宜,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胚胎细胞放置在各培养单元31中进行培养,利用安装环313和间隔部315阻碍其在各培养单元31中移动或互换,但是可以通过贯穿孔317的作用,各培养单元31中的培养液体可以相互置换,使得胚胎自分泌和旁分泌能促进胚胎之间的发育潜能。清洗腔13与培养腔11并列设置,清洗腔13用于清洗胚胎细胞。进一步,培养腔11的尺寸大于清洗腔13的尺寸,以便于提供较大的胚胎细胞培养用空间。更进一步,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自开口到腔底部呈上宽下窄结构,即呈倒梯形结构,有利于配合巴斯德吸管进行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及效果。具体地,培养腔11的顶部宽为20mm,底部宽为10mm;清洗腔13的顶部宽为10mm,底部宽为5mm。此外,贯穿孔317等间距设置在间隔部315,贯穿孔317的直径为0.1mm~0.15mm。请参考图2-图3,皿体10呈圆柱体结构,且皿体10具有上壁15,上壁15向四周延伸形成手持部17,也就是说手持部17凸出于皿体10的侧壁14,不仅有利于操作,还可扩大皿体10上表面的区域以形成贴标区19,该贴标区19用于书写患者信息或者黏贴患者电子信息条码,且不影响对胚胎细胞培养的观察。同时,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距离手持部17有一定距离,避免操作人员双手靠近培养和清洗区域,降低污染的发生。进一步,手持部17呈波浪结构,操作人员利用手持部17持皿体10时增加摩擦力,手持有使力点,操作稳当方便。请参考图3,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的顶部高于上壁15设置,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的顶部凸出皿体10上表面设置,有利于培养皿盖(图未示)紧紧扣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胚胎集簇培养皿100,利用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31进行胚胎培养,实现独立观察效果,又由于支撑件311之间设有间隔部315,间隔部315设有若干贯穿孔317,培养液之间物质可互相传递,使得胚胎自分泌和旁分泌能促进胚胎之间的发育潜能,能够提高胚胎培养的质量及提高优质胚胎率。又因培养液滴之间无空隙,还能提高制作相同数量的液滴的制作效率及节约培养矿物质油。同时利用,皿体10开设有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培养腔11和清洗腔13并列设置,结构紧凑,便于快速清洗培养样本。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和培养部,所述皿体开设有培养腔和清洗腔,所述培养部位于所述培养腔中,所述培养部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若干支撑件,若干所述支撑件顶部设置有安装环,若干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若干贯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胚胎集簇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和培养部,所述皿体开设有培养腔和清洗腔,所述培养部位于所述培养腔中,所述培养部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若干支撑件,若干所述支撑件顶部设置有安装环,若干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若干贯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集簇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尺寸大于所述清洗腔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集簇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和所述清洗腔自开口到腔底部呈上宽下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胚胎集簇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顶部宽为20mm,底部宽为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孙晓岩李青洋赵丽蔡昭炜李雪玲王志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