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81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包括:上壳体支撑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两条第一滑轨,其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面上;滑窗,其匹配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滑窗能够相对于第一滑轨滑动;两条第二滑轨;其对称安装在第一滑轨之间;可折叠挡雨板,其匹配安装在第二滑轨之间,且靠近第二支撑面的一侧与滑窗的一侧相连,可折叠挡雨板能够相对于第二滑轨滑动;前挡窗,其一侧与滑窗的另一侧转动相连,另一侧与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的交接处转动连接;下壳体支撑架;升降连杆机构,其一端与第三支撑面相连,另一端与下壳体支撑架连接;可折叠门,其设置在下壳体支撑架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
本技术涉及起重运输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生产有多种随车起重运输车,根据其不同的使用要求,将其安装在各种不同的车辆上,随车起重运输车的操控台为了适应吊车臂的操作,有把操作台设置在车上较高的位置。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操控台的操作室如果高度一定,将无法使随车起重运输车顺利驶过限高杆、限高桥洞或较低障碍物。因此,一些随车起重运输车的操控台采用无操作室的操控台,但操控台长期暴露在外,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很容易使一些部件老化而不能使用,影响操控台的使用寿命,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经济压力。目前在国内未见有使用随车吊操作室,国内的随车吊操控台基本都是暴露在外,没有操作室保护、覆盖。而国外,例如韩国、俄罗斯等以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随车吊基本装有操作室,并且种类多样。但其中存在利弊,外形美观的操作室,在生产时需要支付加工模具的高昂费用,因此,操作室价格较高。而另有一些不需要开模具的操作室,外形简陋、设计不美观,且舒适性较差。本技术专利成本较低,外型简洁,升降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本技术通过升降连杆机构的设置,解决了操作室高度可调节的问题,同时通过前挡窗和滑窗的可活动的设置,解决了操作室保护覆盖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包括:上壳体支撑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均垂直设置;两条第一滑轨,其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滑窗,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两条第二滑轨,其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之间;可折叠挡雨板,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侧与所述滑窗的一侧相连,所述可折叠挡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前挡窗,其一侧与所述滑窗的另一侧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下壳体支撑架;升降连杆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连接,用于使所述上壳体支撑架相对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上下垂直运动;可折叠门,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一侧。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连杆机构包括:多个平行竖直连杆,其由上连接短杆的一端和下连接短杆一端铰接组成,且所述上连接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外侧转动相连,所述下连接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外侧转动连接;水平连杆,其同时连接所述多个上连接短杆和下连接短杆的铰接处。优选的是,还包括:电机;蜗杆,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且所述蜗轮与所述下连接短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天窗,其通过折页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连接,且连接处靠近所述第四支撑面。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均设置限位块。优选的是,所述前挡窗与所述滑窗通过销轴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前挡窗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交接处通过转向滑块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支撑架通过多个角钢连接组成。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支撑架通过多个角钢和钢板连接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过升降操作室,实现通过限高杆和开阔工人视野,本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使工作环境更加舒适;2、防止仪器长期暴露在外,受风雨侵蚀,降低仪器老化问题;3、防止起重时重物下落砸伤工人,和由于车辆支撑不稳导致工人跌落所带来的危险,保护工人人身安全,同时还能够降低高度,顺利通过限高,实现高度可调的同时工人还可以工作;4、操作环境舒适,外型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升高后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升高后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下降后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降低后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蜗轮带动升降连杆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其主体包括上壳体支撑架100和下壳体支撑架200;其中,上壳体支撑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平行设置,第四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均垂直设置,两条第一滑轨110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面上,滑窗150匹配安装在第一滑轨110上,滑窗150能够相对于第一滑轨110滑动,两条第二滑轨120对称安装在第一滑轨110之间,可折叠挡雨板130匹配安装在第二滑轨120之间,且靠近第二支撑面的一侧与滑窗150的一侧相连,可折叠挡雨板130能够相对于第二滑轨120滑动,前挡窗160一侧与滑窗150的另一侧转动相连,另一侧与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的交接处转动连接;两组对称设置的升降连杆机构240设置在下壳体支撑架200的两侧,升降连杆机构240的一端与第三支撑面相连,另一端与下壳体支撑架200连接,用于使上壳体支撑架100相对于下壳体支撑架200上下垂直运动,可折叠门220设置在下壳体支撑架200一侧。如图1、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壳体支撑架100以角钢作为称重支撑架,将第一滑轨110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壳体支撑架100上,可用于滑窗150向前滑动;第二滑轨120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滑轨110相连,且在第二滑轨120的前端与后端均设有限位块,实现可折叠挡雨板130向前与向后折叠(展开状态如图4所示),同时可折叠挡雨板130的前端与滑窗150的后端固定;小天窗140通过折页与第一滑轨110相连,可以向上翻出(如图4所示);前挡窗160的上端通过销孔与滑窗150相连,前挡窗160的下端通过转向滑块161与上壳体支撑架100相连,实现前挡窗160能够向前推出。如图2、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升降连杆机构240包括多个平行竖直连杆和水平连杆243;多个平行竖直连杆由中心铰接的连接短杆241、242组成,且连接短杆241的上端与第三支撑面外侧转动相连,连接短杆242的下端与下壳体支撑架200外侧转动连接,且同时与蜗轮固定连接,水平连杆243同时连接在连接短杆241、242的铰接处;当电机带动蜗杆250旋转,进而带动蜗轮260旋转时,蜗轮260带动连接短杆242转动时,水平连杆243同时能够带动竖直连杆沿铰接处转动,进而带动上壳体支撑架100上下垂直运动。如图2~5所示,当电机带动蜗杆250旋转,进而带动蜗轮260旋转,通过升降连杆机构240实现上壳体的直线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壳体支撑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n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均垂直设置;/n两条第一滑轨,其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n滑窗,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n两条第二滑轨,其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之间;/n可折叠挡雨板,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侧与所述滑窗的一侧相连,所述可折叠挡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n前挡窗,其一侧与所述滑窗的另一侧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连接处转动连接;/n下壳体支撑架;/n升降连杆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连接,用于使所述上壳体支撑架相对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上下垂直运动;/n可折叠门,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支撑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均垂直设置;
两条第一滑轨,其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滑窗,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两条第二滑轨,其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之间;
可折叠挡雨板,其匹配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侧与所述滑窗的一侧相连,所述可折叠挡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前挡窗,其一侧与所述滑窗的另一侧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连接处转动连接;
下壳体支撑架;
升降连杆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连接,用于使所述上壳体支撑架相对于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上下垂直运动;
可折叠门,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支撑架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随车吊操作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杆机构包括:
多个平行竖直连杆,其由上连接短杆的一端和下连接短杆一端铰接组成,且所述上连接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外侧转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毅张成马宁辛龙张帅隋英杰陈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