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3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包括纱管座、导纱轮、导纱器、槽筒和用于驱动槽筒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纱管座包括转动圆盘,在转动圆盘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插槽,每一疵纱管插入一插槽中;所述导纱轮设置在纱管座的上方,导纱器布置在导纱轮与槽筒之间的纱线路径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圆盘齿轮、锥形齿轮和槽筒轴,圆盘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圆盘齿轮与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摇把相连接,锥形齿轮的中心与槽筒轴的一端相连接,槽筒轴的另一端插入槽筒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纱管上的疵纱退绕下来,然后经过导纱轮和若干个导纱器的限位导向,最终卷绕到槽筒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但退纱效率高,对纱管无损伤,而且可对退出的疵纱继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纺织用疵纱或者说废细纱处理机。
技术介绍
在纺织过程中,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等使用,细纱工序主要完成牵伸、加捻、卷绕成型等任务。在细纱工序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错号纱、黄白纱、油污纱和擦钢领纱等疵纱。目前对这些纱的处理是人工用刀片割断细纱退出纱管,这种处理方式效率较低,且容易划伤纱管,对纱管造成损害,而且切割后的纱线无法进一步利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包括纱管座、导纱轮、导纱器、槽筒和用于驱动槽筒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纱管座包括转动圆盘,在转动圆盘的中心设置有圆盘转轴,圆盘转轴的底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在转动圆盘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插槽,在插槽中设置有与疵纱管相适配的固定柱,每一疵纱管插入一插槽中,且固定柱对应插入疵纱管的中心;所述导纱轮设置在纱管座的上方,所述导纱器设置多个,导纱器布置在导纱轮与槽筒之间的纱线路径上,疵纱管上的纱线经导纱轮和导纱器后缠绕在槽筒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圆盘齿轮、锥形齿轮和槽筒轴,圆盘齿轮竖向布置,锥形齿轮水平布置,圆盘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圆盘齿轮与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摇把相连接,锥形齿轮的中心与槽筒轴的一端相连接,槽筒轴的另一端插入槽筒的中心。优选的,所述导纱轮和导纱器均固定在竖直杆的顶端;所述导纱轮包括绕纱圆管,在绕纱圆管的两端设置有挡盘,绕纱圆管通过支架与竖直杆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分别插入绕纱圆管两端头中心的插头,支架的底部与竖直杆相连接;所述导纱器包括底部固定环、中间纱轮和顶部过纱孔,底部固定环套设在竖直杆的顶端,中间纱轮的轴线与底部固定环的轴线相垂直,顶部过纱孔所处的平面与底部固定环所处的平面相平行。优选的,所述纱管座、导纱轮、导纱器和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推送小车上,推送小车包括车底和侧板,所述纱管座和竖直杆固定在车底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侧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可将纱管上的疵纱退绕下来,然后经过导纱轮和若干个导纱器的限位导向,最终卷绕到槽筒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但退纱效率高,对纱管无损伤,而且可对退出的疵纱继续利用。经过本技术处理后的并纱槽筒可以用于制作手套、打包线及其他民用,其售价不低于成本价,有利于增加工厂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转动圆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导纱轮与竖直杆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纱器的一种角度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导纱器的另一种角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包括纱管座1、导纱轮2、导纱器3、槽筒4和用于驱动槽筒转动的驱动机构5。所述纱管座1包括转动圆盘11,在转动圆盘11的中心设置有圆盘转轴12,圆盘转轴12的底部安装在固定底座13上,在转动圆盘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插槽14,在插槽中设置有与疵纱管6相适配的固定柱15。每一疵纱管6插入一插槽14中,且固定柱15对应插入疵纱管6的中心,进而可将疵纱管6限位固定。所述导纱轮2设置在纱管座1的上方,所述导纱器3设置三个,导纱器3布置在导纱轮2与槽筒4之间的纱线路径上,疵纱管上的纱线经导纱轮和导纱器后缠绕在槽筒上。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圆盘齿轮51、锥形齿轮52和槽筒轴53,圆盘齿轮51竖向布置,锥形齿轮52水平布置,圆盘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圆盘齿轮与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摇把54相连接,锥形齿轮的中心与槽筒轴53的一端相连接,槽筒轴53的另一端插入槽筒4的中心。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将细纱工序中的疵纱管6逐个放置于转动圆盘11的插槽14中,并通过插槽14内部的固定柱15限位固定,然后将其中一个疵纱管6上的纱线依次绕过导纱轮2和导纱器3,并缠绕在槽筒4上。通过电机等传动部件带动驱动机构中的圆盘齿轮51转动,圆盘齿轮51转动时带动锥形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槽筒轴53旋转,使槽筒快速卷绕上疵纱管上的纱线。卷绕完成后,手动旋转转动圆盘11,进行下一工位的疵纱管6的退纱操作。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导纱轮2和导纱器3均固定在竖直杆8的顶端。所述导纱轮2包括绕纱圆管21,在绕纱圆管的两端设置有挡盘22,绕纱圆管通过支架23与竖直杆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分别插入绕纱圆管两端头中心的插头231,支架的底部与竖直杆相连接。所述导纱器3包括底部固定环31、中间纱轮32和顶部过纱孔33,底部固定环31套设在竖直杆的顶端,中间纱轮32的轴线与底部固定环的轴线相垂直,顶部过纱孔33所处的平面与底部固定环所处的平面相平行。经过导纱器的纱线先绕过中间纱轮,然后穿过顶部过纱孔。采用该结构设计,一方面方便了导纱轮2和导纱器3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对纱线的限位导向效果较好。更进一步的,所述纱管座1、导纱轮2、导纱器3和驱动机构5均安装在推送小车7上,推送小车7包括车底71和侧板72,所述纱管座和竖直杆固定在车底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侧板上。通过推动推送小车,可将整体疵纱处理机构运送到所需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座、导纱轮、导纱器、槽筒和用于驱动槽筒转动的驱动机构;/n所述纱管座包括转动圆盘,在转动圆盘的中心设置有圆盘转轴,圆盘转轴的底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在转动圆盘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插槽,在插槽中设置有与疵纱管相适配的固定柱,每一疵纱管插入一插槽中,且固定柱对应插入疵纱管的中心;/n所述导纱轮设置在纱管座的上方,所述导纱器设置多个,导纱器布置在导纱轮与槽筒之间的纱线路径上,疵纱管上的纱线经导纱轮和导纱器后缠绕在槽筒上;/n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圆盘齿轮、锥形齿轮和槽筒轴,圆盘齿轮竖向布置,锥形齿轮水平布置,圆盘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圆盘齿轮与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摇把相连接,锥形齿轮的中心与槽筒轴的一端相连接,槽筒轴的另一端插入槽筒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用疵纱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座、导纱轮、导纱器、槽筒和用于驱动槽筒转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纱管座包括转动圆盘,在转动圆盘的中心设置有圆盘转轴,圆盘转轴的底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在转动圆盘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插槽,在插槽中设置有与疵纱管相适配的固定柱,每一疵纱管插入一插槽中,且固定柱对应插入疵纱管的中心;
所述导纱轮设置在纱管座的上方,所述导纱器设置多个,导纱器布置在导纱轮与槽筒之间的纱线路径上,疵纱管上的纱线经导纱轮和导纱器后缠绕在槽筒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圆盘齿轮、锥形齿轮和槽筒轴,圆盘齿轮竖向布置,锥形齿轮水平布置,圆盘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圆盘齿轮与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摇把相连接,锥形齿轮的中心与槽筒轴的一端相连接,槽筒轴的另一端插入槽筒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祚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恩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