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捆带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52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捆带车,所述捆带车包括:捆带车框架;至少两个滑轮,沿着所述捆带车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车体底板上;以及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捆带出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捆带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提高捆带剪裁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捆带车
本技术属于工业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捆带车。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工程包装车间所有成品卷包装,均需要人工剪取合适长度捆带进行打包。剪取捆带前,需将捆带放在捆带盘上手工转动放出合适长度后,由员工使用专用剪刀剪断;由于捆带剪刀过重一直拿在手中操作存在不便,需放至地面支撑受力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手柄受力不平衡现象,易发生打滑挤压手指现象,使员工间接性受到伤害,存在安全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捆带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使用捆带剪刀剪取捆带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以及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捆带车,所述捆带车包括:捆带车框架;至少两个滑轮,沿着所述捆带车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车体底板上;以及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捆带出口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捆带车还包括移动轮,安装固定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底部一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滑轮通过滑轮安装座安装固定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底板上。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滑轮的高度不同,其中较高的一个所述滑轮更靠近所述铡切机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未设置所述铡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推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捆带车框架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支撑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二挡板的中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二挡板的远离所述车体底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或者两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铡切机构包括刀柄、与所述刀柄连接的传动连杆、与所述传动连杆连接的移动刀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刀片一侧的固定刀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刀片的底表面为斜坡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铡切机构还包括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与所述刀柄的固定端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位装置包括移动杆,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上的第一固定挡板、回位弹簧和第二固定挡板;其中,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可自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挡板。本技术的捆带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提高捆带剪裁作业效率;经过本技术的改良后捆带车在现场试用杜绝由于捆带剪刀手柄打滑挤压的安全隐患,降低了传统作业方式存在的安全风险;本技术的捆带车外形改良后,更便于捆带的更换,以前需要2人一同更换新捆带,现在只需要一人便可完成操作,提高了此项作业的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捆带车的主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捆带车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捆带车的侧视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捆带车的铡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利用本技术的捆带车进行捆带剪切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捆带车,所述捆带车包括捆带车框架1;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捆带卷8的滑轮2,两个所述滑轮2沿着所述捆带车框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1的车体底板11上;以及用于裁剪,切断捆带的铡切机构4,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1的捆带出口处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捆带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能高效的进行捆带的切割工作,捆带用于打包钢卷,主要用于外包装的固定。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捆带车的搬运移动,且在搬运移动过程中推拉省力、便捷,两个车轮可起到固定作在所述捆带车的捆带车框架1的车体底板11上设置有移动轮3,在移动捆带车时,操作人员通过后文将要介绍的推手6推动捆带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捆带的切割工作、或者将捆带车移动到放置位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了防止捆带车在工作时发生移动,只在所述捆带车框架1的车体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一组移动轮3,而在车体底板11的另一端设置有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11,进行捆带车车框架移动时,操作人员使用推手6抬起所述捆带车的一端,使得所述突出部111与地面(或者放置平台)保持一定间隙,进而推动捆带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捆带的切割工作、或者将捆带车移动到放置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捆带车框架1的车体底板11的两端各设置一组带自锁功能的移动轮3,当将所述捆带车推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将移动轮3锁死,防止整个捆带车在工作时发生移动。如1-3图所示,所述捆带车框架1除了包括上文介绍的车体底板11外,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11上的第一挡板14(前挡板)、第二挡板15(后挡板)和第三挡板12(中间挡板),以及平行于所述车体底板11的支撑杆13;所述第一挡板14和所述第二挡板15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11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挡板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14及所述第二挡板15的中部连接,且所述第三挡板1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挡板14和所述第二挡板15,以将所述捆带车框架1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所述支撑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14及所述第二挡板15的远离所述车体底板1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支撑杆13位于所述第三挡板12的一侧或者两侧,所述第一挡板14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捆带出口处18。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13例如可以至少包括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挡板12的两侧,所述支撑杆13(两端设置有螺纹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14和所述第二挡板15通过螺杆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4、所述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三挡板12、所述车体底板11与其中一所述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捆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车包括:/n捆带车框架;/n至少两个滑轮,沿着所述捆带车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车体底板上;以及/n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捆带出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捆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车包括:
捆带车框架;
至少两个滑轮,沿着所述捆带车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车体底板上;以及
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捆带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车还包括移动轮,安装固定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底部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带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轮的高度不同,其中较高的一个所述滑轮更靠近所述铡切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车框架的未设置所述铡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推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车框架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云杨建华谢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湛江钢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