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敬存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44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2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两个前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导引架、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转向导引架后端与行走支架前端铰接,转向导引架上安装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轮组;左侧前轮处设有左转向节,右侧前轮处设有右转向节,左转向拉杆右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左转向拉杆左端与左转向节铰接,右转向拉杆左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右转向拉杆右端与右转向节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走机构与空中轨道配合,在空中轨道的转弯部分能够顺畅地实现转弯,可确保车辆的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公共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显著增加,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市区交通解决方案主要是城市交通立体化,通过改原先的道路平面交叉为立体交叉,一些大城市还利用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相结合,起到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但是兴建该类交通设施资金投入量大、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地下工程的实施,还受当地的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制约。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交通方案,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但这种方案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虽然方便了公交运行,却影响了其他各类车辆的畅通。于是人们想到采用空中轨道,配合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车辆的方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述空中轨道为离地面一定高度的轨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车站;车辆在空中轨道上运行,到达车站时停下来上下客。车辆通过其行走机构与空中轨道配合,沿空中轨道运行。在空中轨道的转弯部分,需要使行走机构顺畅地实现转弯,方可确保车辆的平稳运行。为了实现车辆的顺利转弯,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顺畅地实现转弯的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这种行走机构与空中轨道配合,在空中轨道的转弯部分能够顺畅地实现转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两个前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导引架、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转向导引架后端与行走支架前端铰接,转向导引架上安装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轮组;左侧前轮处设有左转向节,右侧前轮处设有右转向节,左转向拉杆右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左转向拉杆左端与左转向节铰接,右转向拉杆左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右转向拉杆右端与右转向节铰接。本技术的行走机构可与车架和轿厢共同组成能够沿空中轨道运行的车辆。在车辆的一种具体设计方案中,行走机构设于车架的正上方,轿厢设于车架的正下方;车架上设有轿厢升降机构以及能够为行走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行走机构可驱动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转动);轿厢与轿厢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轿厢顶部与车架底部之间通过卡扣机构连接。供乘客乘坐的轿厢可升降,通过设置用于接纳轿厢的车站,方便乘客上下车。行走机构与空中轨道直接配合,依靠驱动电机驱动行走机构运行,使整个车辆在空中轨道上移动。车辆在空中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轿厢上升至高位,且轿厢顶部与车架底部之间通过卡扣机构连接,将轿厢牢固地固定在车架上。车辆到达车站时停止,卡扣机构松开,轿厢升降机构驱动轿厢相对于车架下降,降下来的轿厢停在车站上,轿厢门开启进行上下客;完成上下客后,轿厢门关闭,轿厢升降机构驱动轿厢相对于车架上升,轿厢顶部与车架底部之间通过卡扣机构重新连接,车辆再向下一站移动。上述空中轨道可包括顶板、中间隔板、两个侧板和两个车轮支撑底板,两个侧板左右并排,两个车轮支撑底板左右并排,两个侧板的上边缘分别与顶板左右两侧边缘一体连接,左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左边缘与左侧侧板的下边缘一体连接,右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右边缘与右侧侧板的下边缘一体连接,左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右边缘与右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左边缘之间具有沿空中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缝隙;中间隔板处于两个侧板之间,中间隔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下表面一体连接,中间隔板的下边缘设有供电线。车辆的行走机构两侧的车轮分别处在两个车轮支撑底板上;两个侧板共同对行走机构进行限位。中间隔板和两个侧板均沿空中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可引导行走机构沿空中轨道运行。优选方案中,上述空中轨道还包括两个限位壁板,两个限位壁板左右并排,左侧限位壁板的下边缘与左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右边缘一体连接,右侧限位壁板的下边缘与右侧车轮支撑底板的左边缘一体连接。左侧限位壁板和左侧侧板共同对处在左侧车轮支撑底板上的车轮进行限位,右侧限位壁板和右侧侧板共同对处在右侧车轮支撑底板上的车轮进行限位。上述行走机构中,转向导引架和导向轮组起到导向作用(其作用类似于普通汽车的方向盘),与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配合,用于控制两个前轮的转向。每个导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轮,各导向轮可转动安装在转向导引架上。两个导向轮组分别处于空中轨道的中间隔板两侧;当车辆到达空中轨道的转弯部分时,转向导引架上一侧的导向轮组与中间隔板的一侧面接触,促使转向导引架向转弯处内侧转动,从而实现前轮的转向,使行走机构顺利实现转弯。优选方案中,上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竖向传动轴、前水平传动轴、后水平传动轴、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前水平传动轴和后水平传动轴均可转动安装在行走支架上且均为前后走向;前水平传动轴的前端通过前差速器与左侧前轮的轮轴右端、右侧前轮的轮轴左端连接;后水平传动轴的后端通过后差速器与左侧后轮的轮轴右端、右侧后轮的轮轴左端连接;前水平传动轴的后端、后水平传动轴的前端均与竖向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连接。具体设计时,行走支架通过一连接筒与车架连接,连接筒沿竖直方向设置,竖向传动轴可转动安装在连接筒中,竖向传动轴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通过竖向传动轴、前水平传动轴驱动两个前轮转动,并通过前水平传动轴、后水平传动轴驱动两个后轮转动,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与空中轨道配合,使行走机构、车架及轿厢一起沿空中轨道移动;通过设置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使车辆在转弯行驶时,左右两个前轮能够以不同转速转动(转弯时,内侧前轮转速减小,外侧前轮转速增加),左右两个后轮能够以不同转速转动(转弯时,内侧后轮转速减小,外侧后轮转速增加)。上述行走机构通常还包括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用于在需要停车时使前轮和后轮停止转动,并使行走支架停留在空中轨道的预定位置上,从而使行走机构、车架及轿厢停下来。制动装置可采用现有常规设备,例如:采用类似于普通汽车的制动装置,使前轮和后轮停止转动;并在行走支架上设置辅助制动装置,辅助制动装置包括左刹车片、右刹车片和刹车片开合机构,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分别处在中间隔板两侧,刹车片开合机构能够控制左刹车片、右刹车片的开合(刹车片开合机构驱动左刹车片、右刹车片相向运动时,左刹车片、右刹车片夹紧空中轨道的中间隔板,使行走支架位置固定下来;刹车片开合机构驱动左刹车片、右刹车片背向运动时,左刹车片、右刹车片与中间隔板分开,不会阻碍行走机构沿空中轨道运行)。上述行走支架上通常设有接电端子,接电端子与设于空中轨道中间隔板下边缘的供电线接触配合,从供电线接入电能供车辆上的驱动电机等动力装置使用。本技术中,转向导引架和导向轮组起到导向作用,与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配合,用于控制两个前轮的转向;当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两个前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导引架、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转向导引架后端与行走支架前端铰接,转向导引架上安装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轮组;左侧前轮处设有左转向节,右侧前轮处设有右转向节,左转向拉杆右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左转向拉杆左端与左转向节铰接,右转向拉杆左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右转向拉杆右端与右转向节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CN 2019206196964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两个前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轮分别处在行走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导引架、左转向拉杆和右转向拉杆,转向导引架后端与行走支架前端铰接,转向导引架上安装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轮组;左侧前轮处设有左转向节,右侧前轮处设有右转向节,左转向拉杆右端与转向导引架铰接,左转向拉杆左端与左转向节铰接,右转向拉杆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存
申请(专利权)人:陈敬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