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极片和二次电池。一种电极极片,包括导电基体、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第一材料层设置在导电基体的表面上,第二材料层设置在第一材料层远离导电基体的一侧表面上,第二材料层和第一材料层均朝导电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第一材料层的宽度。上述电极极片的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第一材料层的宽度,而使第一材料层未被第二材料层覆盖的部分更容易实现电解液的浸润,提高电解液的保液量;同时,电极极片在循环过程中膨胀更低,以提升电芯的循环寿命;第二活性层的宽度较小,能够节省第二活性层的材料,降低电极极片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极片和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极片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二次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基站、3C产品等方面,伴随各类型产品对于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高能量密度电极的设计和制造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为了不断提升器件的能量密度,电极中的活性物质所占的比例也需要不断提升,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采用双层结构的厚电极。但双层结构极片的电解液保液量较低、膨胀性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解液保液量、降低膨胀和降低成本的电极极片。此外,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一种电极极片,包括:导电基体;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置在导电基体的表面上;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远离所述导电基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材料层均朝所述导电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上述电极极片的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第一材料层的宽度,而使第一材料层未被第二材料层覆盖的部分更容易实现电解液的浸润,提高电解液的保液量;同时,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不等宽的设计使第二材料层的侧边具有预留空间,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中的活性物质的膨胀能够通过预留空间得到良好释放,而使电极极片在循环过程中膨胀更低,以提升电芯的循环寿命;第二活性层的宽度较小,能够节省第二活性层的材料,降低电极极片的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的比为1:1.005~1:1.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之差为6mm以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三侧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四侧边所在的直线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三侧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侧边到所述第四侧边的距离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三侧边的距离为3mm以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与所述导电基体的宽度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总厚度的25%-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均为两个,所述导电基体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基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两个所述第二材料层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远离所述导电基体一侧的表面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极极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极极片的俯视图;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电极极片10,包括导电基体110、第一材料层120及第二材料层130。导电基体110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进一步地,导电基体110表面上设有凸起或者凹槽,以使导电基体110与第一材料层120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导电基体110与第一材料层120之间的粘附性。其中,导电基体110的长度方向为导电基体110的延伸方向。具体地,导电基体110为条形片状结构。更具体地,导电基体110为矩形片状结构。进一步地,导电基体110的厚度为4μm-18μm。进一步地,导电基体110可以由铜、铝、镍、不锈钢、钛和烧结碳,或表面处理过的铜、铝、不锈钢,或上述元素的合金形成。第一材料层120设置在导电基体110的表面上。进一步地,第一材料层120朝导电基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一材料层120为条形结构。更具体地,第一材料层120为条形层状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材料层120为矩形层状结构。请一并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120的宽度与导电基体110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第一材料层12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分别与导电基体110的长边对齐。其中,第一材料层120包括第一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和第一粘合剂。在一实施例中,电极极片10为正极极片,第一活性物质包括锂钴氧化物(LiCoO2)或锂镍氧化物(LiNiO2)之类的层状化合物,或由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取代的化合物;锂铁磷酸盐LiFe1-xMxPO4(M=Co、Mn、Ni、Al、Zr、W、Cu、Zn、Mg、B或Ga且0≤x≤1);锂锰氧化物,如Li1+xMn2-xO4(0≤x≤0.33)、LiMn2O3或LiMnO2;锂铜氧化物(Li2CuO2);钒氧化物,如LiV3O8、V2O5或类似物;由化学式Li1+xM1-xO2(其中M=Co、Mn、Ni、Al、Zr、W、Cu、Zn、Fe、Mg、B或Ga,且0≤x≤1)表示的氧化物。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化合物的Li位、金属位取代物或类似物均在保护范围内。第一导电剂选自导电石墨、炭黑(SP)、乙炔黑、碳纳米管、碳纳米线、碳微米球、碳纤维及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粘合剂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丙烯腈多元共聚物、聚丙烯酸丁脂、聚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极片10为负极极片。第一活性物质包括碳材料、金属复合氧化物、锂金属、锂合金、硅系合金、锡系合金、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钛氧化物及锂钛氧化物,或其类似物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金属复合氧化物为LixFe2O3(0≤x≤1)、LixWO2(0≤x≤1)等;导电聚合物为聚乙炔等。第一导电剂包括导电石墨、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碳纳米线、碳微米球、碳纤维及石墨烯等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第一粘合剂选自羟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聚丙烯酸(PAA)及聚丙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材料层130设置在第一材料层120远离导电基体110的一侧表面上,第二材料层130和朝导电基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材料层130的宽度小于第一材料层120的宽度。其中,第一材料层120和第二材料层130不等宽的设计使第二材料层130的侧边具有预留空间133,第一材料层120和第二材料层130中的活性物质的膨胀能够通过预留空间133得到良好释放,而使电极极片10在循环过程中膨胀更低,以提升电芯的循环寿命。进一步地,第二材料层130的宽度与第一材料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电基体;/n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置在导电基体的表面上;/n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远离所述导电基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材料层均朝所述导电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基体;
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置在导电基体的表面上;
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远离所述导电基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材料层均朝所述导电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的比为1:1.005~1: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宽度之差为6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三侧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四侧边所在的直线平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柳,程芳燕,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