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415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其中,该交织路段包括:至少两个驶入方向和两个驶出方向,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入方向,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入方向,第五车道和第六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出方向,第七车道和第八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出方向,第二车道和第三车道在交织路段汇合,形成共用车道,共用车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车道和第七车道;在第二车道下游设置有第一停车线,在第一停车线的上游,依次设置有第一停车位和第一禁停区域;在第三车道下游设置有第二停车线;在交汇路段上游设置有第二禁停区域,在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第二禁停区域的下游,依次间隔设置有第四停车线、第三停车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遇到前方车道数突然减少的现象,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则:“机动车在车道减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的,应当在每车道一辆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依据规定,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当机动车通过车道减少数目路段导致拥堵排队时,要求驾驶人采用拉链式合流方式,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采用这种传统方式进行合流时,经验少的驾驶人可能会无法精准操作。特别是,当遇到来自不同车道的机动车流经过一端很短的共用车道后又要分别去往不同方向的车道时,由于机动车变换车道的位置不固定,冲突点多,导致这段共用车道成为堵点。如:大连的东北路白云隧洞出口北行交织路段、南京卡子门由北向南的交织路段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交织路段中的由于机动车变换车道的位置不固定,冲突点多导致交织路段共用车道较为堵塞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织路段,所述交织路段至少具有两个驶入方向和两个驶出方向,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入方向,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入方向,第五车道和第六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出方向,第七车道和第八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出方向,第二车道和第三车道在交汇路段汇合,形成交织路段共用车道,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车道和所述第七车道;在所述第二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停车线,在所述第一停车线上游间隔设置有第一禁停区域;在所述第三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停车线;在所述交汇路段上设置有第二禁停区域,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一端以所述第一停车线、所述第二停车线为边界,另一端设置于交织路段共用车道上;在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第二禁停区域的下游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有第四停车线、第三停车线。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禁停区域与所述第一停车线之间的间隔构成一号车位;紧邻第二停车线位置的上游区域构成二号车位;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停车线之间构成三号车位;所述第三停车线与所述第四停车线之间构成四号车位;根据目标时间段内的机动车行驶数据,获取机动车的车身长度信息,根据最长机动车的车身长度信息,确定车位长度。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该交织路段还包括:第一支撑标志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远离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一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提示装置,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提前变换车道;在所述第一提示装置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一车道去向;第三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二车道去向;第二支撑标志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车道以及所述第四车道远离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二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四提示装置,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提前变换车道;在所述第四提示装置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五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三车道去向;第六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四车道去向;第三支撑标志装置,设置于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下游前方,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前方车道去向;在所述第三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七提示装置和第八提示装置;第七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所述第五车道以及所述第六车道去向;第八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所述第七车道以及所述第八车道去向;提示标字和导向箭头,设置在所述车道的路面上,用于提示所述车道的去向。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该交织路段还包括:电子警察装置,设置在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用于判断经过所述交织路段的机动车是否有违规行为。根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交织路段通行效率的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交织路段,包括:获取机动车的位置信息;获取机动车的位置信息;判断一号车位上是否有机动车,所述第一禁停区域与所述第一停车线之间的间隔构成一号车位;当所述一号车位有机动车时,判断三号车位上是否有机动车,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停车线之间构成四号车位,所述第四停车线与所述第三停车线之间构成三号车位;当所述三号车位上有机动车占用时,一号车位机动车通过所述第二车道驶入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判定所述一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一号车位上没有机动车占用时,判断二号车位上是否有机动车,所述第二停车线位置构成二号车位;当所述二号车位上有机动车时,判断所述四号车位是否有机动车占用;当所述四号车位有机动车占用时,二号车位机动车通过所述第三车道驶入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判定所述二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当所述四号车位没有机动车占用时,二号车位机动车通过所述第三车道驶入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如果所述二号车位机动车占用所述三号车位停车,判定所述二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判断一号车位上是否有机动车,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机动车的位置信息,判断停在所述三号车位的二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停在所述四号车位的一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结合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车道上是否有机动车;当所述第二车道上有机动车时,判断一号车位是否有机动车占用;当所述一号车位上有机动车占用时,判定停在所述第一禁停区域的机动车为违规;当所述一号车位上没有机动车占用时,允许第二车道上的机动车驶入所述一号车位。结合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机动车的行驶信息;根据所述行驶信息,确定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上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判断所述行驶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当所述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三号车位是否被占用;当所述三号车位被占用时,判定驶入第二禁停区域的一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和/或判断所述四号车位是否被占用,当所述四号车位被占用时,判定驶入第二禁停区域的二号车位机动车为违规。结合第二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车道、第二车道、第三车道、第四车道、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第五车道、第六车道、第七车道、第八车道的路面上,施划该车道去往目的地名称的标字和方向箭头。结合第二方面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中,连续跟踪所述交织路段上的每一台机动车,识别每一台机动车的车牌号码,并将车牌号码与每一台机动车的轨迹相关联,当机动车违规时,将被拍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织路段及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方法,其中,该交织路段包括:至少具有两个驶入方向和两个驶出方向,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入方向,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入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织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路段至少具有两个驶入方向和两个驶出方向,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入方向,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入方向,第五车道和第六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出方向,第七车道和第八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出方向,第二车道和第三车道在交汇路段汇合,形成交织路段共用车道,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车道和所述第七车道;/n在所述第二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停车线,在所述第一停车线上游间隔设置有第一禁停区域;/n在所述第三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停车线;/n在所述交汇路段上设置有第二禁停区域,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一端以所述第一停车线、所述第二停车线为边界,另一端设置于交织路段共用车道上;/n在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第二禁停区域的下游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有第四停车线、第三停车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织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路段至少具有两个驶入方向和两个驶出方向,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入方向,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入方向,第五车道和第六车道设置在第一驶出方向,第七车道和第八车道设置在第二驶出方向,第二车道和第三车道在交汇路段汇合,形成交织路段共用车道,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车道和所述第七车道;
在所述第二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停车线,在所述第一停车线上游间隔设置有第一禁停区域;
在所述第三车道靠近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停车线;
在所述交汇路段上设置有第二禁停区域,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一端以所述第一停车线、所述第二停车线为边界,另一端设置于交织路段共用车道上;
在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第二禁停区域的下游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有第四停车线、第三停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织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禁停区域与所述第一停车线之间的间隔构成一号车位;紧邻第二停车线位置的上游构成二号车位;
所述第二禁停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停车线之间构成三号车位;
所述第三停车线与所述第四停车线之间构成四号车位;
根据目标时间段内的机动车行驶数据,获取机动车的车身长度信息,根据最长机动车的车身长度信息,确定车位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织路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标志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的上游;
在所述第一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提示装置,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提前变换车道;在所述第一提示装置两侧,还分别设置有:
第二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一车道去向;
第三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二车道去向;
第二支撑标志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车道以及所述第四车道远离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上游;
在所述第二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四提示装置,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提前变换车道;在所述第四提示装置两侧,还分别设置有:
第五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三车道去向;
第六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人第四车道去向;
第三支撑标志装置,设置于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的下游前方,用于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前方车道去向;
在所述第三支撑标志装置上,设置有第七提示装置和第八提示装置;
第七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所述第五车道以及所述第六车道去向;
第八提示装置,用于提示所述第七车道以及所述第八车道去向;
提示标字和导向箭头,设置在所述车道的路面上,用于提示所述车道的去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织路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警察装置,设置在所述交织路段共用车道,用于判断经过所述交织路段的机动车是否有违规行为。


5.一种利用交替通行规则提高交织路段通行效率的方法,应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廷顺李萌陆建王家捷朱林李颖宏刘杰尹胜超顾怀中薛军林拥军戴帅谭塈元张军郭娅明贾胜勇陈焰中赵阳陈颖吕婷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姜廷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