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15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计算报警等级;在所述报警级别为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判断是否为真报警;在为真报警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以使得远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判断是否为真警情。能够减少云端服务器的计算量。进而能够提升云端服务器对于报警信息的时效性,特别适用于复杂场景的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
,尤其涉及一种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现有监控报警技术,主要是采用物联网时期的云+互联网处理机制,利用终端侧进行报警数据采集,然后通过物联网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大量报警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平台进行后端处理。在目前的系统架构中,会把所有计算都放在云平台内进行,在接入设备多、数据量大时,云平台的计算压力陡增,进而影响到报警的时效性。目前,可以利用终端侧的计算能力对报警数据进行简单的判断,进而确定是否上报的云平台,由云平台后端通过计算确定是否报警。但由于终端侧的计算能力有限,其只能减少上传数据量,无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报警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复杂报警场景云平台资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计算报警等级;在所述报警级别为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判断是否为真报警;在为真报警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以使得远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判断是否为真警情。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将所述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对所述灰度图进行几何变换;将几何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处理;对双线性插值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裁剪,以得到前景图像。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为真报警时,开启本地声光报警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远端服务器是否为真警情的判断信息,在为假警情时,取消本地声光报警。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包括: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将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增加优先标识位,在网络恢复时,优先发送具有优先标识位的数据。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包括: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图像;将所述压缩图像和预处理后的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包括:判断预处理后的图像是否满足清晰度要求,在不满足清晰度要求时,再次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辅助图像;对辅助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预辅助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计算报警等级;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报警级别为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判断是否为真报警;采集模块,用于在为真报警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以使得远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判断是否为真警情。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包括: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灰度图进行几何变换;插值单元,用于将几何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处理;裁剪单元,用于对双线性插值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裁剪,以得到前景图像。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启模块,用于在为真报警时,开启本地声光报警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端服务器是否为真警情的判断信息,在为假警情时,取消本地声光报警。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所述发送模块,包括:标识增加单元,用于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将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增加优先标识位,在网络恢复时,优先发送具有优先标识位的数据。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图像;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压缩图像和预处理后的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更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预处理后的图像是否满足清晰度要求,在不满足清晰度要求时,再次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辅助图像;发送单元,用于对辅助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预辅助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报警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报警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传感器采集的到第一数据计算报警等级,并在报警等级较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确定是否为真报警,在确定为真报警时,采集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使得云端服务器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真报警进行核实。由于采用多级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能够有效减少云端的数据处理量,同时,由于对图像进行了有效预处理,能够减少云端服务器的计算量。进而能够提升云端服务器对于报警信息的时效性,特别适用于复杂场景的报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复杂场景进行识别报警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报警装置来执行,并可集成于集成于各种传感器和图像获取装置的终端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0,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特别是需要多种检测数据配合图像进行有效识别是否报警的各种场景。其中,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用于测量的各种物理量的实体传感器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提供的报警方法可以至少应用于以下应用场景:对于受限制区域,特别是涉及人身危险区域,例如:高传染性疾病隔离区的异常闯入报警检测;和用于放置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n在所述第一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计算报警等级;/n在所述报警级别为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判断是否为真报警;/n在为真报警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n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以使得远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判断是否为真警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数据;
在所述第一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计算报警等级;
在所述报警级别为高时,采集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判断是否为真报警;
在为真报警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
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以使得远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判断是否为真警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
将所述图像转换为灰度图;
对所述灰度图进行几何变换;
将几何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处理;
对双线性插值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裁剪,以得到前景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为真报警时,开启本地声光报警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远端服务器是否为真警情的判断信息,在为假警情时,取消本地声光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
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图像发送至远端服务器,包括:
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将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增加优先标识位,在网络恢复时,优先发送具有优先标识位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宝于雅慧毛冬林仲军孙江胜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理工雷科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