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K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多层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629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例涉及包括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交替层叠的结构且包括近红外线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峰值及可见光区域中的第二反射峰值的多层反射膜。上述多层反射膜具有两个反射峰值,从而具有可容易地调节薄膜的反射率且阻隔红外线功能的效果。并且,根据角度反射不同颜色,因此视觉效果也优异,从而可有效利用于工业用途、包装用途、显示用途、视窗用途等多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反射膜
本专利技术的实例涉及多层反射膜,更详细地涉及分别使可见光及红外线波长区域进行反射的多层反射膜。
技术介绍
利用多层结构来使光的反射特性化的薄膜一直稳步发展,从反射特定波长的简单结构的薄膜到反射整个可见光区域的薄膜、红外线反射膜及反射型偏光膜,广泛利用于工业用途、包装用途、显示用途、视窗用途等。多层反射膜利用每层中产生的光的反射和干涉效应,现有技术中为了反射特定波长,使用不同折射率的树脂层交替层叠多层来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第1997-506837号)。然而,现有方法仅利用一个波长来实现颜色,但存在为了增加色感而利用折射率差异较大的两种材料或通过层叠多层薄膜来实现颜色的繁琐。并且,具有局限于每层折射率之差而难以调节反射率的缺点。因此,现实情况为迫切需要提出可通过使两个以上的波长反射的薄膜来实现反射率调节的便利性的多层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实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使可见光波长区域及红外线波长区域进行反射的两个反射峰值的多层反射膜。实例提供包括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交替层叠的结构且包括近红外线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峰值及可见光区域中的第二反射峰值的多层反射膜。根据实例的多层反射膜为通过共挤压来对折射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树脂层进行交替层叠而成,上述多层反射膜可分别使可见光波长区域及红外线波长区域反射。上述多层反射膜具有两个反射峰值,从而可容易地调节薄膜的反射率,因此不仅具有可使可见光波长区域的光反射来实现颜色的效果,还具有阻隔红外线功能的效果。并且,根据光被反射的角度来使其他波长的光进行反射,因此可根据观察的视野来实现多种颜色,并且视觉效果也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实例的多层反射膜的波长的反射率的图形。图2为示出根据实例的多层反射膜中的根据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的第二树脂层与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之比的变化的图形。图3为示出根据实例的多层反射膜中的根据第二树脂层与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之比的反射率的图形。图4为示出在150℃温度下对根据实例的多层反射膜进行热处理30分钟之后第一反射峰值的反射率变化的图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说明实例。实例不限定于以下所公开的内容,只要不改变专利技术的要旨,可变形为多种形式。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在此描述的多个实施例,而是能够以其他形式来进行具体化。在描述各个附图的过程中,对相似的结构要素使用了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第一、第二等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多种结构要素,但上述结构要素不由上述术语来进行限定,上述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结构要素与另一个结构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类似地,第二结构要素也可被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本说明书中应理解的是,“包括”、“具有”等术语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功能。并且,说明书中以数值范围来提及的原因仅仅在于,容易替代单独提及属于其范围之内的各个单独的数值,每个单独的数值均包括与此相类似的范围的数值。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例的多层反射膜包括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交替层叠的结构,并且包括近红外线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峰值及可见光区域中的第二反射峰值。上述第一反射峰值可出现在近红外线区域,上述近红外线区域可以为750nm至1500nm的波长范围。具体地,上述第一反射峰值可在780nm至930nm、810nm至900nm或840nm至870nm波长范围内出现。上述第一反射峰值为在近红外线波长区域反射而出现,并且不实现通过上述反射的颜色。但是,必要时可实现通过第一反射峰值的颜色。并且,上述多层反射膜可通过上述红外线波长范围区域中的反射来具有红外线阻隔功能。具体地,上述多层反射膜在900nm至1200nm区域具有27%至50%、29%至48%或32%至46%的红外线阻隔率。进而,在上述多层反射膜上额外地涂敷含有UV固化剂的粘结剂或包括UV固化剂,不仅可实现红外线阻隔功能,同时还可实现紫外线阻隔效果。并且,上述第二反射峰值可在可见光区域中出现,上述可见光区域可以为350nm至740nm的波长范围。具体地,上述第二反射峰值可在350nm至500nm、370nm至480nm、380nm至470nm或390nm至460nm波长范围中出现。上述第二反射峰值可使光选择性地进行反射,并且可实现根据观察角度的多种颜色。具体地,当从正面角度观察时,主要是蓝色或绿色波长区域被反射而显示,随着观察角度变大而逐渐移动到更低的波长带,从而显示从蓝色至紫色的颜色。更具体地,根据一实施例的多层反射膜可实现青紫色的反射颜色,并且可实现黄色或黄绿色的透射颜色。形成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树脂无特别限定,但可使用选自由聚酯纤维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烃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酰胺树脂,如尼龙6、尼龙66等;氟树脂,如芳纶、偏二氟乙烯等;以及丙烯酸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第一树脂,具体地,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地,使用在工序中因延伸而引发折射率改变的材料。形成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树脂无特别限定,但可使用选自由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第二树脂,更具体地,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地,使用工序中因延伸而没有或很小的折射率变化的材料。上述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二元醇成分,可包含但不限于乙二醇(EG)与新戊二醇(NPG)、环己烷二甲醇(CHDM)、环己烷二羧酸(CHDA)、螺环二醇(SPG)、二甲基萘二甲酸酯(NDC)等共聚的共聚物。具体地,乙二醇(EG)与新戊二醇(NPG)共聚为优选。二元醇成分中的新戊二醇能够以10摩尔百分比至30摩尔百分比的含量共聚。更具体地,相对于二元醇成分,上述新戊二醇的含量能够以15摩尔百分比至25摩尔百分比进行共聚。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根据上述新戊二醇的含量而不同,并且上述第二树脂层与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之比也不同。更具体地,如以下表1所示,当相对于上述二元醇成分的新戊二醇(NPG)的含量范围为15摩尔百分比至25摩尔百分比时,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58至1.62,此时,具有1.654的折射率的第一树脂层与上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比为0.65至0.90。最终,根据新戊二醇的含量来调节第二树脂层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之比,从而可容易地调节多层反射膜的反射率。表1根据一实例,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55至1.75,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交替层叠的结构,包括近红外线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峰值及可见光区域中的第二反射峰值。/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0 KR 10-2019-00034881.一种多层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交替层叠的结构,包括近红外线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峰值及可见光区域中的第二反射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树脂层包含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尼龙6、尼龙66及偏二氟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树脂层包含选自由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55至1.75,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45至1.70,
由以下数学式1表示的f-比值的值为0.01以上至小于0.5或大于0.5至0.99以下,
数学式1:
f-比值(f-ratio)=D1/(D1+D2)
在上述式中,D1及D2分别表示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的光学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远金龙得千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SK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