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包括上刀座基体,上刀座基体包括一底板以及竖直设置的面板,面板的外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加强筋以及竖直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底板通孔;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加强筋通孔;以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为用于支撑与螺栓相匹配的螺母的支撑筋;底板邻近支撑筋的上方开设有用于容纳螺母的开口。本专利由于将面板加厚,为了保证螺栓的正常拧紧,本专利在面板上开设有开口,便于保证上刀片的正常安装与固定,有效的避免了螺栓安装过程中螺母与面板的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
本技术涉及剪切设备
,具体涉及箱式剪上刀座。
技术介绍
废旧金属冷态剪切设备是一种常温下利用机械力将大而散的轻薄型废金属剪切成的小块的专用设备,属于资源回收利用装备领域。随着我国废钢产量的急剧增长,产生的废钢也随之增长,由于利用其直接炼钢,不但能节省矿石资源,还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社会上产生的废钢,特别是轻薄型废钢,由于形状和体积的限制,不能直接进炉炼钢,需对其进行压缩剪切,才能形成合格的炉料。箱式剪(如专利号201621037231.0的专利名称为一种分体式箱式剪装置),工作流程依次为压料头通过压料油缸把料预压,剪切刀座通过剪切缸往前实现剪切,剪切刀座退回,压料头再前进预压,实现对料的剪切。现有的箱式剪,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工作时上刀座与剪切刀座之间会产生挤压区域,对上刀座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向上的作用力,很容易使上刀座产生变形,如果上刀座结构强度不够,将会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导致设备损坏。图3显示的是现有上刀座基体与上刀片连接处的剖视图。上刀座基体包括底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的面板。目前为了加强上刀座的强度时,增加面板厚度是方法之一,然而,如若增加面板的厚度,为了保证螺栓的正常安装,往往会将上刀片在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宽度也需要同时相应的加大,大大增加了成本。如何保证上刀座的结构强度是上刀座结构优化设计中需要优化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以解决现有的上刀座结构强度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包括上刀座基体,所述上刀座基体包括一底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方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外侧固定有至少三个水平设置的横向加强筋以及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相连;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底板通孔;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加强筋通孔;以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为用于支撑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的支撑筋;所述底板邻近所述支撑筋的上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母的开口;所述上刀座基体与上刀片通过依次穿过底板通孔以及加强筋通孔的螺栓与螺母固定;所述面板的厚度大于30mm,且小于80mm。本专利给予了增加面板厚度保证强度的同时,无需改变上刀片的结构,有效的控制了成本。通过面板厚度从传统的20mm,进行加厚,增加了面板的强度。有效的控制了上刀座基体的最易形变处的强度。此外,本专利由于将面板加厚,为了保证螺栓的正常拧紧,本专利在面板上开设有开口,便于保证上刀片的正常安装与固定,有效的避免了螺栓安装过程中螺母与面板的干涉。此外,由于开口处,有横向加强筋,既解决了结构强度的问题,又解决了上刀片的装配问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厚度优选为60mm。通过将面板的厚度从传统的20mm,增加至60mm,大大增加了面板的抗形变强度。根据面板的截面抵抗矩公式:W=bh2/6,其中b为面板的厚度,h为面板的高度,由于面板的厚度是原来的三倍,进而,有效的将面板的截面抵抗矩改良为传统的3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刀片是两个子刀片相连构成V形上刀片,两个子刀片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140°;两个子刀片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刀座基体上。便于保证上刀片的固定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偶数个,且开口的个数大于8个;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个数大于4个,且相邻的纵向加强筋之间夹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便于保证强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下沿与所述支撑筋的上沿齐平。便于保证整体强度。通过横向加强筋实现开口处的强度保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内侧固定有一耐磨板。避免物料对面板的磨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设有四个;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以及所述支撑筋;所述纵向加强筋从上至下依次为用于连接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第一纵向加强板、用于连接第二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的第二纵向加强板、用于连接第三加强筋与支撑筋的第三纵向加强板以及用于连接支撑筋与底板的第四纵向加强板;以所述面板的前侧面为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第四纵向加强板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向加强板、第二纵向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三纵向加强板。通过优化纵向加强筋处于不同高度处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便于实现面板邻近下刀片处的强度保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面板是呈V形的两个子板体相连构成的面板;所有的纵向加强筋的第一纵向加强板与所述第二纵向加强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均等;所有的纵向加强筋的第四纵向加强板的厚度从左右两侧至中央逐渐递减。便于保证加强效果。控制产品自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纵向加强板是一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状的板体。第三纵向加强板的下端为邻近面板开口处,通过第三纵向加强板结构优化,下宽上窄,控制成本以及自重的同时,保证面板开孔处的强度保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螺母可以焊接固定在支撑筋上。便于螺母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箱式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上刀片安装在上刀座基体情况下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上刀座基体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上刀座基体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上刀片安装在上刀座基体情况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为上刀片,3为螺栓,21为底板,22为面板,23为横向加强筋,24为纵向加强筋,25为开口,26为耐磨板,231为第一加强筋,232为第二加强筋,233为第三加强筋,234为支撑筋,241为第一纵向加强板,242为第二纵向加强板,243为第三纵向加强板,244为第四纵向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4至图7,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包括上刀座基体,上刀座基体包括一底板21以及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方的面板22,面板22的外侧设有至少三个水平设置的横向加强筋23以及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纵向加强筋24,横向加强筋23与纵向加强筋24交叉设置,纵向加强筋的底部与底板焊接固定相连;底板21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杆部的底板通孔;所有的横向加强筋23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杆部的加强筋通孔;上刀座基体与上刀片1通过依次穿过底板通孔以及加强筋通孔的螺栓3与螺母固定;以所有的横向加强筋23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为用于支撑与螺栓3相匹配的螺母的支撑筋;面板22邻近支撑筋的上方开设有用于容纳螺母的开口25;面板22的厚度大于30mm,且小于80mm。本专利通过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包括上刀座基体,所述上刀座基体包括一底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方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外侧固定有至少三个水平设置的横向加强筋以及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相连;/n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底板通孔;/n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加强筋通孔;/n以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为用于支撑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的支撑筋;/n所述底板邻近所述支撑筋的上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母的开口;/n所述上刀座基体与上刀片通过依次穿过底板通孔以及加强筋通孔的螺栓与螺母固定;/n所述面板的厚度大于30mm,且小于8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包括上刀座基体,所述上刀座基体包括一底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方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外侧固定有至少三个水平设置的横向加强筋以及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相连;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底板通孔;
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杆部的加强筋通孔;
以所有的横向加强筋中位于最下方的横向加强筋为用于支撑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的支撑筋;
所述底板邻近所述支撑筋的上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母的开口;
所述上刀座基体与上刀片通过依次穿过底板通孔以及加强筋通孔的螺栓与螺母固定;
所述面板的厚度大于30mm,且小于8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厚度为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片是两个子刀片相连构成V形上刀片,两个子刀片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140°;
两个子刀片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刀座基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耐变形的箱式剪上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个数为偶数个,且开口的个数大于8个;
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个数大于4个,且相邻的纵向加强筋之间夹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品龙,杨建,王俞龙,赵祺,胡敏珠,季玲,钱华,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