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349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给水管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该给水管利用抗冲剂、抗菌剂及各层厚度比协同作用,在特定的配比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抗冲稳定性,减少抗菌剂中无机离子的析出,提高抗冲性能,解决了无机抗菌剂添加存在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制备得到的给水管抗菌内层及中间抗冲层厚度总厚度较小,可以显著降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水管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生活环境,尤其是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人们对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有害病毒和病菌、保持身体健康、洁净生活环境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每天的饮用水,希望给水管道可以具有自洁、抗菌功能,达到既符合一般卫生和健康要求,又能够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效果。PP-R给水管是以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PPR)为主要原料,挤出成型加工制造的新型管材,可以在连续工作水压、水温高达95℃情况下使用长达50年,具有优秀的卫生、环保、耐腐、柔韧、抗震、易安装等性能,是目前给水管道的主导产品之一。为了提高PP-R给水管的抗菌性能,中国专利申请CN104927207A公开了一种低温韧性强的抗菌PPR给水管材,该给水管材采用有机抗菌剂来达到杀灭和抑制管道内细菌的效果,但是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易分解,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3062514A公开了一种共挤抗菌管材,该管材采用无机纳米抗菌剂来达到杀灭管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几十种菌的效果,但是其添加的无机纳米抗菌剂加入至管材后,容易导致管材的刚性、抗冲性、静液压等力学性能降低,且添加量大时,还可能会造成无机离子析出、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力学性能强的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有机抗菌剂稳定性差、无机抗菌剂易降低管材力学性能、存在离子析出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力学性能强的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所述抗菌PP-R给水管为由内到外的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三层共挤形成一体;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1~5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1~3份;所述抗菌内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内层和抗冲中间层的厚度总和与保护外层的厚度之比为1:(1~2)。本专利技术限定了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的厚度比例,一方面,适当的各层厚度可以减少抗菌剂中无机离子的析出,保证给水管的卫生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适当的各层厚度还能显著提高抗冲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保证给水管卫生性能和抗冲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显著降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优选地,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3份、抗冲剂10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2.5份。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剂为层状磷酸锆交换体上负载银微粒制成的纳米银无机抗菌剂。在实践中,含银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和卫生性能是相互牵制的,纳米银缓释达到抗菌效果,但释放出来的银又极容易超国家卫生标准,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层状磷酸锆交换体上负载银微粒制成的纳米银无机抗菌剂作为抗菌剂,在添加量为1~5份时,可达到99%的抗菌性,并且符合国标要求的卫生性指标。更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在实践中,管材的抗冲击性能与静液压性能是相互牵制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作为抗冲剂,在一定的配比下与其他组分制备给管材,可以在不损失管材静液压为代价的前提下,提高管材的抗冲击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聚烯烃弹性体POE作为抗冲剂添加至抗菌内层和抗冲中间层中,与层状磷酸锆交换体上负载银微粒制成的纳米银无机抗菌剂协同作用,在特定的配比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抗冲稳定性,解决了无机抗菌剂添加存在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光稳定剂为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在实践中,由于国标中对管材的透光率进行了一定的改变,由原来的定性要求改为现在的定量要求,所以很多颜色的管材透光率很难达到标准,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发现,本专利技术采用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作为光稳定剂,在添加量为1~3份时,透光率可以完全符合国标要求。更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内层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算的色母5份;所述抗冲中间层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算的色母4份;所述保护外层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算的色母20份。另外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各层原料分别混合均匀,采用三层共挤模具,在195~210℃条件下,复合共挤出,冷却成型、切割,即得。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共挤出的挤出速度为8~10m/min。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抗冲剂、抗菌剂及各层厚度比协同作用,在特定的配比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抗冲稳定性,减少抗菌剂中无机离子的析出,提高抗冲性能,解决了无机抗菌剂添加存在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制备得到的给水管抗菌内层及中间抗冲层厚度总厚度较小,可以显著降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抗菌内层,II-抗冲中间层,III-保护外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其中,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剂为层状磷酸锆交换体上负载银微粒制成的纳米银无机抗菌剂;所述抗冲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所述光稳定剂为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4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所述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由表1原料及其重量份数制成:表1实施例1~4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原料及重量份数制备方法:将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各层原料分别在料筒中搅拌、混合均匀,持续2min,采用三层共挤模具,主挤出机挤出抗冲中间层,第1共挤辅机挤出抗菌内层,第2共挤辅机挤出保护外层,第3共挤辅机挤出色条,在195~210℃条件下,复合共挤出,挤出速度为9m/min,冷却成型、切割,即得。实验例1抗冲剂对给水管抗冲性的影响参考实施例1,采用不同添加量的抗冲剂制备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样板,参考国标GB/T18743-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PP-R给水管为由内到外的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三层共挤形成一体;/n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1~5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1~3份;/n所述抗菌内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内层和抗冲中间层的厚度总和与保护外层的厚度之比为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PP-R给水管为由内到外的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三层共挤形成一体;
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1~5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1~3份;
所述抗菌内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内层和抗冲中间层的厚度总和与保护外层的厚度之比为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3份、抗冲剂10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高聪谭社曙张慰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