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21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和模板,所述模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位于模板正面的一端被粘贴的透水布密封,同时相邻两模板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和连接梁固定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后,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其内含有的水和空气将通过透水布排出,而混凝土将被阻挡在模板内侧,避免水和空气在重力作用下聚集于混凝土内部,从而消除引起砂斑、气孔和皱折的主要因素,提高混凝土,尤其是混凝土清水面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建筑工程普遍使用的模板,从其材料上来说,发展出了木模板、钢模板、钢木组合模板、重力式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镶面模板、铝合金模板、塑料模板,砖砌模板等多种类的模板体系。现代各种类型的建筑可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模板体系来使用。但对于风洞洞体结构且要求清水面一次成型效果的工艺来说,尚无成熟应用的模板体系可借鉴,且对于洞体下斜板等特殊位置,还需考虑特殊的排气措施,以改善提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无法排除而聚集于斜板内侧进而导致不理想的清水面效果。鉴于高精度型面和清水混凝土表面效果同时满足的模板体系要求极高,探寻一种适用的相应模板体系是必要而又紧迫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凝土清水面气泡聚集,清水面造型不理想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木模板,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板能够将混凝土内的气泡和水泡等及时排出,从而保证模板清水面的造型质量,满足各种高规格造型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和模板,所述模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模板正面通过粘胶层粘贴有用于阻挡混凝土从透水孔外泄的透水布;所述相邻模板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和连接梁实现固定连接。优选的,粘胶层包括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采用喷涂的方式覆盖模板表面,第二粘胶层通过粉刷的方式覆盖第一粘胶层,所述透水布粘贴于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优选的,透水孔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呈直线均匀布置,竖直方向上两相邻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cm,水平方向上两相邻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cm,所述透水孔的内径为6-9mm。优选的,透水孔呈梅花状布置于模板上,两相邻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cm,且两相邻透水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所述透水孔的孔径为7-9mm。优选的,透水布的规格为400-500g/㎡。优选的,模板覆盖透水布的一侧经过磨砂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和模板,所述模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位于模板正面的一端被粘贴的透水布密封,同时相邻两模板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和连接梁固定相连;本专利技术安装后,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其内含有的水和空气将通过透水布排出,而混凝土将被阻挡在模板内侧,避免水和空气在重力作用下聚集于混凝土内部,从而消除引起砂斑、气孔和皱折的主要因素,提高混凝土,尤其是混凝土清水面的浇筑质量。2、本专利技术的粘胶层包括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其中第一粘胶层以喷涂的方式覆盖于模板表层,第二粘胶层通过粉刷的方式覆盖于第一粘胶层上,透水布设置于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首先喷涂第一粘胶层能够将模板表面的细小空洞内的粉尘等杂质排出并通过粘胶填充,提高粘胶层与模板的贴合力;第二粘胶层在将透水布粘贴于第一粘胶层的同时,其通过粉刷的方式将第一粘胶层完全覆盖,在第一粘胶层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水渗入到粘胶层内部,影响贴合力;同时兼具了喷涂与粉刷的技术效果,进而大大提高了透水布的粘贴效果,避免透水布脱落,且由于第二粘胶层通过粉刷的方式得到,因此混凝土的清水面不会与透水布直接接触,进而避免透水布对混凝土清水面表面光洁度的影响,提高清水面的质量。3、本专利技术的透水孔呈梅花状布置,能够有效缩短两相邻透水孔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保证气泡和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出现砂斑和气泡孔。4、本专利技术将模板粘贴透水布的一侧进行磨砂处理,增大模板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保证第一粘胶层与模板之间贴合紧密,避免透水布发生脱胶,进而造成混凝土渗漏影响浇筑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沿A-A线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透水孔分布图;附图标记:1、支架,2、模板,3、透水孔,4、粘胶层,5、透水布,6、高强度螺栓,7、连接梁,8、连接孔,41、第一粘胶层,42、第二粘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模板2和支架1,支架1为钢制框架结构,模板2为木模板,其与支架1之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相连;同时在支架1的两侧面还设置有连接孔8,两独立钢框的连接孔8通过高强度螺栓6相连,从而实现两不同模板2的拼合连接;同时两相邻模板2的支架1之间还通过连接梁7相连,所述连接梁7采用双槽钢制作,连接梁的底面抵靠挤压两相邻模板的支架,同时连接梁的中部穿插有与混凝土墙固定相连的拉杆,拉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梁的紧固螺栓。所述模板2上设置有透水孔3,透水孔3按照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呈直线布置,根据混凝度的含水量不同,透水孔3孔径为6-9mm,在竖直方向上,两相邻透水孔3之间的间距为20-30cm,在水平方向上,两相邻透水孔3之间的间距为20-30cm;同时模板2与混凝土贴合的一侧覆盖有透水布5,根据混凝土的含水量,透水布5的规格为400-500g/㎡,透水布5通过粘胶层4粘贴于模板2上,粘胶层4包括第一粘胶层41和第二粘胶层42,其中透水布5位于第一粘胶层41和第二粘胶层42之间,所述第一粘胶层41采用雾化效果较好的胶水进行喷涂覆盖,喷涂完成后,透水布5直接敷设于第一粘胶层41上,然后通过粉刷的方式在透水布5表层粉刷第二粘胶层42,且透水孔3所在位置不需要粉刷第二粘胶层42。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模板2和支架1,所述模板2与支架1通过连接螺钉固定相连,在模板2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3,透水孔3按照梅花状均匀分布于模板上,且按照混凝土的含水量,两相邻透水孔3之间的间距为20-30cm,透水孔3的孔径为7-9mm,且两相邻透水孔3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所述模板2与混凝土贴合的一面覆盖有透水布5,所述透水布5的规格为400-500g/㎡;所述模板2用于粘贴透水布5的一侧通过细砂纸进行磨砂处理,透水布5通过第一粘胶层41和第二粘胶层42粘粘贴于模板2上,其中第一粘胶层41直接喷涂于模板2上,透水布5贴合于第一粘胶层41上,第二粘胶层42再通过粉刷的方式覆盖于透水布5表面;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混凝土在通过振捣棒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和空气聚集后通过透水布渗出,而混凝土则被透水布阻挡于模具内部;本专利技术从根本上将引起砂斑、气孔和皱折的主要因素从混凝土内部排出;其不但清水面的浇筑效果得到了保证,同时混凝土内部也更加密实,其结构强度更高,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1)和模板(2),所述模板(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水孔(3),模板(2)正面通过粘胶层(4)粘贴有用于阻挡混凝土从透水孔(3)外泄的透水布(5);所述相邻模板(2)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6)和连接梁(7)实现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1)和模板(2),所述模板(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水孔(3),模板(2)正面通过粘胶层(4)粘贴有用于阻挡混凝土从透水孔(3)外泄的透水布(5);所述相邻模板(2)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6)和连接梁(7)实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4)包括第一粘胶层(41)和第二粘胶层(42),所述第一粘胶层(41)采用喷涂的方式覆盖模板(2)表面,第二粘胶层(42)通过粉刷的方式覆盖第一粘胶层(41),所述透水布(5)粘贴于第一粘胶层(41)和第二粘胶层(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透气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3)沿水平和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田宝吉林浩杰杜鹏程王洪超王森基周殷弘曹江梁栋尹鹏王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