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16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9
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设备技术领域;操作舱包含两组支撑架,两组支撑架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每组支撑架均由数个固定框、支撑杆、连接柱构成,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开槽,支撑杆的内端上侧嵌设固定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开槽的上端开设有数个定位槽,凸起插设固定在定位槽内,同一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前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有效避免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鉴于病原微生物是对人和动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其容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因此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实验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形成有害的生物气溶胶,如果有害的生物气溶胶扩散至实验室内,将会极大地增加工作人员的疾病感染风险,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对实验室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为降感染风险,对于用于操作可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在全封闭式硬质隔离器内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操作;但此类全封闭式隔离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质量比较重、体积庞大、不易进行挪动或搬运、设备远距离运输前需要进行拆解分装、灵活性差,而且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针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广大农牧及边远地区开展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现有的隔离器不适用于应急救援现场快速投放、展开,不能够避免检验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实验场所,导致影响工作人员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有效避免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操作舱、传送舱,操作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送舱,且操作舱与传送舱之间贯通设置;操作舱包含两组支撑架,两组支撑架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每组支撑架均由数个固定框、支撑杆、连接柱构成,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开槽,支撑杆插设在开槽内,支撑杆的内端上侧嵌设固定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开槽的上端开设有数个定位槽,凸起插设固定在定位槽内,同一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前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块,底块设置于下侧的固定杆上方,并接触设置,底块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框门,框门的右侧与传送舱连接固定,底块上开设有凹槽,凹槽贯穿框门设置,位于后侧的框门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设置于凹槽的后侧,电动推杆前侧的推杆端与支撑块连接固定,支撑块固定在移动门上,移动门活动设置于两个框门之间的凹槽内,移动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前后滑动设置在底部的凹槽内;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数个二号弹簧,二号弹簧的另一端与前侧的框门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层。进一步地,位于下侧的支撑杆外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与固定框的底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舱的前侧利用合页铰接设置有开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有效避免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框与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操作舱的右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框门与移动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操作舱1、传送舱2、支撑架3、固定框4、支撑杆5、连接柱6、开槽7、一号弹簧8、凸起9、定位槽10、连接杆11、固定杆12、固定柱13、底块14、框门15、凹槽16、电动推杆17、支撑块18、移动门19、滑块20、二号弹簧21、密封层22、凸块23、开门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操作舱1、传送舱2,操作舱1的右侧焊接固定有传送舱2,且操作舱1与传送舱2之间贯通设置;操作舱1包含两组支撑架3,两组支撑架3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每组支撑架3均由数个固定框4、支撑杆5、连接柱6构成,连接柱6的上下两端均焊接固定有固定框4,固定框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开槽7,支撑杆5插设在开槽7内,支撑杆5的内端上侧嵌设固定有一号弹簧8,一号弹簧8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凸起9,开槽7的上端开设有数个定位槽10,凸起9插设固定在定位槽10内,同一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杆5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杆11,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杆5之间焊接固定有固定杆12,位于下侧的支撑杆5外端底部均焊接固定有凸块23,凸块23与固定框4的底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前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4之间焊接固定有固定柱13,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连接杆11之间焊接固定有底块14,底块14设置于下侧的固定杆12上方,并接触设置,底块14的上端前后对称焊接固定有框门15,框门15的右侧与传送舱2焊接固定,底块14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贯穿框门15设置,位于后侧的框门15上利用螺丝固定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设置于凹槽16的后侧,电动推杆17前侧的推杆端与支撑块18焊接固定,支撑块18焊接固定在移动门19上,移动门19活动设置于两个框门15之间的凹槽16内,移动门19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滑块20,滑块20前后滑动设置在底部的凹槽16内,移动门19的前侧焊接固定有数个二号弹簧21,二号弹簧21的另一端与前侧的框门15焊接固定,移动门19的左右两侧均利用密封胶胶粘固定有橡胶材质制成的密封层22;电动推杆17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舱2的前侧利用合页铰接设置有开门2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将等待检验的物品放置在传送舱2内,然后流至操作舱1内,进行检测操作;通过两组支撑架3,可以实现快速地进行安装和折叠收纳,能够有效节约了操作舱1所需要占用的物理空间,从而容易进行挪动、储藏和远距离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与车辆、方舱、帐篷等集防设施共同组成生物安全处理系统,适用于应急救援现场快速投放及野外现场作业,两组支撑架3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手动调节,手动按压凸起9,凸起9受力,压缩一号弹簧8,使凸起9在固定框4内进行移动,待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一号弹簧8复位带动凸起9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10内,从而能够手动调节操作舱1的大小,便于实际使用,操作舱1与传送舱2之间设有可以移动的移动门19,当需要将传送舱2内的物品传送至操作舱1内时,通过电动推杆17带动移动门19做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实现移动门19开启或关闭的功能,从而便于实际操作使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操作舱(1)、传送舱(2),操作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送舱(2),且操作舱(1)与传送舱(2)之间贯通设置;操作舱(1)包含两组支撑架(3),两组支撑架(3)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每组支撑架(3)均由数个固定框(4)、支撑杆(5)、连接柱(6)构成,连接柱(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固定框(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开槽(7),支撑杆(5)插设在开槽(7)内,支撑杆(5)的内端上侧嵌设固定有一号弹簧(8),一号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起(9),开槽(7)的上端开设有数个定位槽(10),凸起(9)插设固定在定位槽(10)内,同一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前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块(14),底块(14)设置于下侧的固定杆(12)上方,并接触设置,底块(14)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框门(15),框门(15)的右侧与传送舱(2)连接固定,底块(14)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贯穿框门(15)设置,位于后侧的框门(15)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设置于凹槽(16)的后侧,电动推杆(17)前侧的推杆端与支撑块(18)连接固定,支撑块(18)固定在移动门(19)上,移动门(19)活动设置于两个框门(15)之间的凹槽(16)内,移动门(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0),滑块(20)前后滑动设置在底部的凹槽(16)内;电动推杆(17)与外部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生物安全检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操作舱(1)、传送舱(2),操作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送舱(2),且操作舱(1)与传送舱(2)之间贯通设置;操作舱(1)包含两组支撑架(3),两组支撑架(3)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每组支撑架(3)均由数个固定框(4)、支撑杆(5)、连接柱(6)构成,连接柱(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固定框(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开槽(7),支撑杆(5)插设在开槽(7)内,支撑杆(5)的内端上侧嵌设固定有一号弹簧(8),一号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起(9),开槽(7)的上端开设有数个定位槽(10),凸起(9)插设固定在定位槽(10)内,同一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前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块(14),底块(14)设置于下侧的固定杆(12)上方,并接触设置,底块(14)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框门(15),框门(15)的右侧与传送舱(2)连接固定,底块(14)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贯穿框门(15)设置,位于后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唐新元崔百忠陈洪舰何多龙张雪飞张爱萍慕有游培松米宝玉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