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支挡结构包含翼缘桩,所述翼缘桩设于边坡的内侧,所述翼缘桩沿对应所述边坡的走向间隔分布,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的一侧,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所述挡土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的高度与翼缘桩的高度适配,所述翼缘桩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平台区的高度。本结构能有效将所述挡土板受到的土压力分散给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避免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发生错动,消除传统桩板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支挡体系的稳定,并能使靠近端墙的翼缘桩能够与隧道洞门端墙紧密贴合,从而更好保护端墙,有效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洞口型式包括偏压式、单压式、耳墙式、双耳墙式、斜切式等,一般在采用偏压式、单压式、耳墙式、斜切式洞门时,洞口处两侧边坡间距小,向外一定距离后两侧边坡间距逐渐扩大,即在洞外产生喇叭形边坡。目前对于喇叭形边坡段,包含单侧喇叭形和双侧喇叭形,通常均采用斜板支护,但在边坡较高、地质条件极差(如:砂、土、全风化地层等)时,适宜采用桩板结构。传统的桩板结构在非喇叭形边坡段应用成熟,但在喇叭形边坡段设置桩板结构,若边坡岩土层压力较大,桩与板连接处容易发生错动,造成支挡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喇叭形边坡段的桩板结构存在容易发生错动,导致支挡失效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包含翼缘桩,所述翼缘桩设于边坡的内侧,所述翼缘桩沿对应所述边坡的走向间隔分布,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的一侧,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所述挡土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的顶面位置与翼缘桩的顶面位置适配,所述翼缘桩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平台区的高度。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所述边坡为喇叭形边坡段,所述翼缘桩沿对应所述边坡的走向间隔分布,即随着所述边坡的喇叭形走势,两侧所述边坡的对应所述翼缘桩的间距逐渐扩大,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错位设置,能够减少开挖量或回填量,降低施工成本和难度,缩短施工周期,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的挡土板采用L型结构,采用L型的两段分别连接对应的翼缘部,使得所述挡土板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翼缘部连接紧密,相较于桩间斜板,不易发生滑移,能够更有效的将所述挡土板受到的土压力分散给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采用错位设置的翼缘桩及之间平直搭接的所述挡土板,有效避免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发生错动,消除传统桩板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支挡体系的稳定,并能使靠近端墙的翼缘桩能够与隧道洞门端墙紧密贴合,从而更好保护端墙,有效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优选的,所述挡土板中设有若干泄水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土板靠近对应所述边坡的一侧设有反滤层,所述挡土板与反滤层之间设有排水网。有效避免土石渣进入所述泄水孔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滤层包含袋装砂卵石。优选的,所述支挡结构顶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优选的,所述挡土板的底端伸入地面下。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施做翼缘桩的锁口,开挖所述翼缘桩的桩孔,随开挖随施做护壁,施工所述翼缘桩;b、所有所述翼缘桩施工完毕后,直立开挖所述翼缘桩靠路一侧及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边坡的岩土;c、破除所述锁口及护壁;d、分层设置反滤层和排水网,并分层设置挡土板,所述反滤层和排水网设于所述挡土板靠近所述边坡的一侧,完成对所述边坡的支挡。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先施工所述翼缘桩,再对桩前及桩间的边坡的岩土进行开挖,有利于降低施工风险,然后设置所述挡土板背后的反滤层和排水网,有利于降低所述挡土板的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保证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的稳定连接,降低移位错动风险,提高所述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开挖可以通过机械开挖也可以采用爆破开挖。优选的,破除所述锁口及护壁后,对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优选的,所述挡土板安装完毕后,对所述支挡结构顶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优选的,每层所述反滤层和排水网的高度均为0.5~1m。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错位设置,采用L型的两段分别连接对应的翼缘部,与对应的翼缘桩密贴,有效将所述挡土板受到的土压力分散给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采用错位设置的翼缘桩及之间平直搭接的所述挡土板,有效避免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发生错动,消除传统桩板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支挡体系的稳定,并能使靠近端墙的翼缘桩能够与隧道洞门端墙紧密贴合,从而更好保护端墙,有效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在靠近边坡一侧设有反滤层和排水网,排水通畅,有效防止桩后积水,降低桩后水压力,有利于工程安全性,提高支挡结构的稳定性。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有利于降低施工风险和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保证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的稳定连接,降低移位错动风险,提高所述支挡结构的稳定性。4、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成桩、开挖、设板流程更合理,有利于快速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的结构布置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支挡结构的结构大样图;图3为图2中的A-A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1-翼缘桩,2-边坡,3-挡土板,4-泄水孔,5-反滤层,6-排水网,7-端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本实施例以双侧均为喇叭形边坡段为例,所述支挡结构包含翼缘桩1,所述翼缘桩1设于端墙7外侧,所述翼缘桩1设于对应侧的边坡2的内侧,所述翼缘桩1沿对应所述边坡2的走向间隔分布,即随着所述边坡2的喇叭形走势,两侧所述边坡2的对应所述翼缘桩1的间距逐渐扩大,如图1所示,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2的一侧,每个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宽度方向仍与所述路面走向平行,即所述翼缘桩1能够与所述端墙7相互密贴设置,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1错位设置,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1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3,所述挡土板3可以采用预制件也可以采用现浇构件,所述挡土板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3包含相互垂直的两段,一段沿所述翼缘桩1的侧壁设置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翼缘部,另一段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翼缘桩1的侧壁与翼缘部,实现稳定抵接,不易倾覆,所述挡土板3的受力更加稳定,所述挡土板3的形状与所述翼缘桩1连接处的形状适配,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翼缘部与侧壁具有倒角,所述挡土板3的对应位置也设有倒角,所述挡土板3的顶面位置与翼缘桩1的顶面位置适配,所述翼缘桩1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2平台区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1之间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有效平整地面,便于所述挡土板3安装及地面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翼缘桩(1),所述翼缘桩(1)设于边坡(2)的内侧,所述翼缘桩(1)沿对应所述边坡(2)的走向间隔分布,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2)的一侧,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1)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3),所述挡土板(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3)的顶面位置与翼缘桩(1)的顶面位置适配,所述翼缘桩(1)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2)平台区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翼缘桩(1),所述翼缘桩(1)设于边坡(2)的内侧,所述翼缘桩(1)沿对应所述边坡(2)的走向间隔分布,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2)的一侧,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1)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3),所述挡土板(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1)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3)的顶面位置与翼缘桩(1)的顶面位置适配,所述翼缘桩(1)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2)平台区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3)中设有若干泄水孔(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3)靠近对应所述边坡(2)的一侧设有反滤层(5),所述挡土板(3)与反滤层(5)之间设有排水网(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5)包含袋装砂卵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结构顶面采用混凝土层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路军,范雲鹤,杨学中,胖涛,谭永杰,陶伟明,曹彧,郑长青,匡亮,苏厚军,刘翔宇,朱俊奇,唐思聪,游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