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91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泡泡棒,包括手持部、活动部,手持部包括外壳、连接杆、弹簧、扳机、限位组件,所述外壳内腔设置有适于所述弹簧的限位块,连接杆设有适于所述扳机的连接位,所述弹簧安装于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适于所述活动部的开口,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所述开口转动配合以实现张合,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将弹簧安装在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通过按压扳机,由弹簧带动连接杆移动,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连接杆端部的开口转动配合,通过开合活动部吹出泡泡;在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防水组件,避免泡泡液通过活动杆进入外壳内部,影响泡泡棒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泡棒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泡棒。
技术介绍
市面上用于吹泡泡的玩具一直深受儿童喜爱,现有的泡泡棒为增强美观性通常会在手持部设置外壳,但这类泡泡棒通常不具备防锈能力,泡泡液会通过活动部进入外壳内部,滞留在外壳内部的泡泡液容易导致内部弹簧生锈,影响泡泡棒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且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泡棒,将弹簧安装在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通过按压扳机,由弹簧带动连接杆移动,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连接杆端部开口转动配合,通过开合活动部吹出泡泡;在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防水组件,避免泡泡液通过活动杆进入外壳内部,影响泡泡棒使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泡泡棒,包括手持部、活动部,手持部包括外壳、连接杆、弹簧、扳机、限位组件,所述外壳内腔设置有限位块,连接杆设有适于所述扳机的连接位,所述弹簧安装于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适于所述活动部的开口,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所述开口转动配合以实现张合,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具体的,本技术所述的泡泡棒包括手持部、活动部,手持部的连接杆上设置有适于扳机的连接位,该连接位可设置成中部挖设有圆形孔位,扳机设置有适于该圆形孔位的凸块,并通过该凸块安装于孔位,与连接杆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凸块与孔位的设置可相互置换。外壳内腔设置有适于连接杆端部的限位块,该限位块中部挖设有适于该连接杆的缺口,弹簧套接在连接杆外,且安装于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该缺口的最大外径不大于弹簧的最小外径,使限位块可以在弹簧作用下在该缺口来回运动。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适于所述活动部的开口,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避免泡泡液通过活动部进入外壳内部。活动部端部设置适于销轴的孔位,该活动部设置至少二个活动杆,活动杆通过销轴铰接,并通过与该开口转动配合实现开合运动。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在外壳底部,该限位组件可与该活动杆的某一位置连接,或直接套接在活动部外,并通过外壳内腔或限位组件外部的槽位固定安装在外壳底部,活动杆经限位组件固定在外壳底部,通过与连接杆的联动,进一步实现开合。通过按压扳机,压缩弹簧,连接杆在弹簧带动下向限位块中部的缺口移动,活动部端部与连接杆端部的开口转动配合,实现张开和/或闭合,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外壳外部的泡泡液被防水组件隔在外部,避免直接接触到外壳内部的弹簧、扳机,影响泡泡棒使用性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组件套设于防水组件外,限位组件一端经安装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所述销轴与活动部连接。具体的,该防水组件采用橡胶圈,连接杆上设置于有与该橡胶圈适配的限位圈,避免橡胶圈发生位移,限位组件套接在防水组件外,较佳的,可在限位组件内部设置与连接杆适配的安装槽,对应于橡胶圈及橡胶圈限位圈的位置于限位组件内腔设置适配的安装位,抑或是,将限位组件内腔内部设置成空腔。所述限位组件套设于防水组件外,防水组件、活动部均被套设于限位组件内部,且活动部经限位组件延伸出外壳底部,防水组件设置于限位组件内部靠近弹簧的一端,活动部设置于另一端。外壳内腔底部设置有与限位组件适配的安装槽,限位组件一端经安装槽固定在外壳内腔底部,另一端设置有适于销轴的孔位,活动部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限位组件内部,且与所述限位组件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第一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端部,第二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限位组件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之间设置有适于所述外壳底部内径的防护圈。所述防水组件包括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所述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均设置于连接杆上,所述第一防水组件设置于限位组件端部,较佳的,所述第二防水组件设置于第一防水组件与连接杆开口之间,所述限位组件于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之间设置有适于所述外壳底部内径的防护圈,即,在外壳底部设置有适于所述防护圈的槽位,所述防护圈的外径与所述槽位适配,通过防护圈封住外壳底部,使外壳呈密封状态,避免泡泡液通过外壳底部进入外壳内腔,同时,在连接杆开口与防护圈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组件,避免泡泡液通过活动杆流入连接杆,进而影响到连接杆端部弹簧,通过设置第一防水组件进行二重保护,较佳的,所述防护圈的内径与连接杆外径适配,以进一步避免泡泡液进入所述限位组件后,由活动杆流入连接杆,使外壳内部进水,影响泡泡棒使用性能。再进一步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经凸条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底部。具体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环,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过内部连接位扣合连接,较佳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设置成外观呈玩具熊等卡通形象,扳机可设置成玩具熊的手臂,使其设计更加美观、不突兀。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底部设置有凹位,该凹位设置于外壳外部,连接环内部设置有与该凹位适配的凸条,通过对准所述凸条与凹位将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部,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避免二者在使用过程中分开,较佳的,结合实际,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凹位、凸条的设置可进行置换。再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包括二处活动杆,所述二处活动杆形状相同且端部经销轴铰接呈对称设置,活动杆侧边设置若干均匀排列的齿牙,且杆体中部向外凸出以形成导液槽。具体的,所述二处活动杆形状大小相同,二者端部通过销轴剪刀式连接在一起,闭合状态下,二者以各自侧边(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线所在平面)为轴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杆侧边设置若干均匀排列的齿牙,且活动杆杆体中部向外凸出使得杆体中部形成导液槽,即所述二处活动杆杆体侧边贴合,中部均向外凸出。较佳的,所述活动杆只有一侧设置齿牙,活动杆张开呈“V”型,所述齿牙设置于打开的二处活动杆的内侧,通过在活动杆杆体设置导液槽以及齿牙,使产生的泡泡更多且更易成型,避免在成型过程中因泡泡液分布不均导致泡泡变形率较高,影响用户体验,通过控制活动杆张开幅度控制泡泡大小。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液槽中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置均匀排列的齿牙。具体的,通过在导液槽中部设置若干等间距排列的通孔,所述通孔呈椭圆形,通孔内侧设置均匀排列的齿牙,张开活动杆,通过摆动所述泡泡棒或是直接使空气进入所述通孔,以形成大小均匀的泡泡。更进一步的,所述二处活动杆中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二处活动杆远离销轴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且内侧设有适于所述限位杆的容纳位。具体的,所述活动杆与限位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杆包括形状相同且端部连接的两限位杆体,所述两限位杆端边铰接,且远离该铰接位置的一端与活动杆远离销轴的一端连接,限位杆杆体宽度不大于所述活动杆杆体宽度,两限位杆体呈对称设置,打开所述活动杆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活动杆呈三角状,所述限位杆内侧边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齿牙,该齿牙与活动杆侧边齿牙形状、大小一致。闭合所述活动杆时,所述限位杆叠合收进限位杆内侧与其适配的容纳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泡泡棒,包括手持部、活动部,其特征在于,手持部包括外壳、连接杆、弹簧、扳机、限位组件,所述外壳内腔设置有适于所述弹簧的限位块,连接杆设有适于所述扳机的连接位,所述弹簧安装于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适于所述活动部的开口,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所述开口转动配合以实现张合,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泡泡棒,包括手持部、活动部,其特征在于,手持部包括外壳、连接杆、弹簧、扳机、限位组件,所述外壳内腔设置有适于所述弹簧的限位块,连接杆设有适于所述扳机的连接位,所述弹簧安装于限位块与连接位之间,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适于所述活动部的开口,活动部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于外壳底部,且经销轴与所述开口转动配合以实现张合,开口与扳机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泡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套设于防水组件外,限位组件一端经安装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所述销轴与活动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泡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包括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第一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端部,第二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限位组件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之间设置有适于所述外壳底部内径的防护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惜惠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好泡乐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