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乾专利>正文

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873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包括保护带,所述保护带为片状带体,还包括调节扣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带的近端连接有调节扣,远端穿过调节扣和保护带的近端叠放在一起,构成周长可调的环状带体结构,所述保护套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保护套套设在保护带外部,保护套的长度大于保护带的长度,保护套的宽度大于调节扣的宽度,可将保护带的远端和调节扣均置入保护套内,防止调节扣摩擦到手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尺寸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可根据手感精确调节长度找到合适尺寸,使保护作用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杠大回环保护带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具体涉及单杠大回环保护带。
技术介绍
单杠大回环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室外运动,锻炼臂力,增加肺活量,有益身心健康。单杠大回环保护带主要作用是链接手腕和单杠,避免运动员力竭从单杠上掉落下来。单杠大回环保护带是一个圆形闭合织带,使用方法是找到保护带的圆形对称点,将俩个对称点放置在单杠上,单杆两侧的保护带自然垂下,手从中穿过,停留在手腕处,手向内旋并抓住单杠,通过简单的绳结之力将手腕和单杠锁住。市面上的普通单杠大回环保护带都是固定尺寸,分多种型号,型号的不同是根据手腕周长参数和单杠周长参数来确定的,手腕周长参数和单杠周长参数不是常见参数,测量比较费时费力,经常造成选错型号的现象,型号如果选大了会造成保护作用减弱,型号选小了会造成保护带不能使用,此外,由于材料的限制,大部分的保护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加长变大,也会减弱保护带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尺寸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可根据手感精确调节长度找到合适尺寸,使保护作用最大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包括保护带,所述保护带为片状带体,还包括调节扣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带的近端连接有调节扣,远端穿过调节扣和保护带的近端叠放在一起,构成周长可调的环状带体结构,所述保护套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保护套套设在保护带外部,保护套的长度大于保护带的长度,保护套的宽度大于调节扣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带是由丁苯橡胶材料编织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扣由环体和连接杆组成,所述环体为方形环状结构,所述连接杆位于环体中部,连接环体上下两内侧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杆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将环体分隔形成第一带孔和第二带孔。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带近端穿过调节扣的第一带孔绕过连接杆穿入第二带孔固定在保护带的近端外侧面上,或保护带近端穿过调节扣的第二带孔绕过连接杆穿入第一带孔固定在保护带的近端内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带的宽度和调节扣的竖向内口径尺寸相配应。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的头端开口套设在调接扣一侧的保护带外部,另一端为延长端开口,延长端开口成反折状套设在保护带远端外部。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带的近端和远端经调节扣扣接在一起时,呈反折状的保护套的延长端开口反向覆盖调节扣并与保护套的头端叠套在一起构成环形套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为带有弹性的法兰绒制成的筒状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保护带近端连接有调节扣,保护带的远端从调节扣后侧穿入第一带孔,再从调节扣前侧穿入第二带孔,绕过调节扣右侧返回从调节扣的前侧穿入第一带孔,从而使保护带形成闭合的环形带体,可根据使用者需要的保护带周长,调节保护带远端从调节扣内穿入的长度进行调节,保护套套设在保护带外部,保护套的头端开口套设在调接扣一侧的保护带外部,另一端为延长端开口,延长端开口成反折状套设在保护带远端外部,保护带的近端和远端经调节扣扣接在一起时,呈反折状的保护套的延长端开口反向覆盖调节扣并与保护套的头端叠套在一起构成环形套装结构,可将保护带的远端和调节扣均置入保护套内,防止调节扣摩擦到手掌,解决了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尺寸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保护带的远端穿入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保护带的远端与调节扣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保护带的远端穿入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保护带和调节扣均穿入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保护套,2为保护带,3为环体,4为第二带孔,5为连接杆,6为第一带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包括保护带2,所述保护带2为片状带体,所述保护带2是由丁苯橡胶材料编织制成的,还包括调节扣和保护套1;所述保护带2的近端连接有调节扣,远端穿过调节扣和保护带2的近端叠放在一起,构成周长可调的环状带体结构,所述调节扣由环体3和连接杆5组成,所述环体3为方形环状结构,所述连接杆5位于环体3中部,连接环体3上下两内侧壁,所述连接杆5为圆柱形杆体,所述连接杆5将环体3分隔形成第一带孔6和第二带孔4,所述保护带2近端穿过调节扣的第一带孔6绕过连接杆5穿入第二带孔4固定在保护带2的近端外侧面上,或保护带2近端穿过调节扣的第二带孔4绕过连接杆5穿入第一带孔6固定在保护带2的近端内侧面上,所述保护带2的宽度和调节扣的竖向内口径尺寸相配应;所述保护套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保护套1套设在保护带2外部,保护套1的长度大于保护带2的长度,保护套1的宽度大于调节扣的宽度,所述保护套1的头端开口套设在调接扣一侧的保护带2外部,另一端为延长端开口,延长端开口成反折状套设在保护带2远端外部,所述保护带2的近端和远端经调节扣扣接在一起时,呈反折状的保护套1的延长端开口反向覆盖调节扣并与保护套1的头端叠套在一起构成环形套装结构,所述保护套1为带有弹性的法兰绒制成的筒状结构。使用时,保护带近端连接有调节扣,保护带的远端从调节扣后侧穿入第一带孔,再从调节扣前侧穿入第二带孔,绕过调节扣右侧返回从调节扣的前侧穿入第一带孔,从而使保护带形成闭合的环形带体,可根据使用者需要的保护带周长,调节保护带远端从调节扣内穿入的长度进行调节,保护套套设在保护带外部,保护套的头端开口套设在调接扣一侧的保护带外部,另一端为延长端开口,延长端开口成反折状套设在保护带远端外部,保护带的近端和远端经调节扣扣接在一起时,呈反折状的保护套的延长端开口反向覆盖调节扣并与保护套的头端叠套在一起构成环形套装结构,可将保护带的远端和调节扣均置入保护套内,防止调节扣摩擦到手掌,解决了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尺寸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包括保护带(2),所述保护带(2)为片状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扣和保护套(1);/n所述保护带(2)的近端连接有调节扣,远端穿过调节扣和保护带(2)的近端叠放在一起,构成周长可调的环状带体结构,所述保护套(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保护套(1)套设在保护带(2)外部,保护套(1)的长度大于保护带(2)的长度,保护套(1)的宽度大于调节扣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包括保护带(2),所述保护带(2)为片状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扣和保护套(1);
所述保护带(2)的近端连接有调节扣,远端穿过调节扣和保护带(2)的近端叠放在一起,构成周长可调的环状带体结构,所述保护套(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保护套(1)套设在保护带(2)外部,保护套(1)的长度大于保护带(2)的长度,保护套(1)的宽度大于调节扣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带(2)是由丁苯橡胶材料编织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扣由环体(3)和连接杆(5)组成,所述环体(3)为方形环状结构,所述连接杆(5)位于环体(3)中部,连接环体(3)上下两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为圆柱形杆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杠大回环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将环体(3)分隔形成第一带孔(6)和第二带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乾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